《史记·秦始皇本纪》精讲细读:重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

前言:《秦始皇本纪》是西汉太史公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卷六的内容。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嬴政及秦二世赢胡亥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以秦始皇赵政和秦二世赵胡亥的活动为中心,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对于其他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极为精要地把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活灵活现,把他们的人品和见识都述说地非常透彻,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那段轰轰烈烈又惊心动魄的历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解读方式:对于这种长篇历史古文的解读方式,我采取了逐句详译,然后再解读重点词汇的方式,把那些对于我们阅读构成障碍的节点全部打通,学生可学,闲人可悟,既可以作为学术性的学习资料,也可以作为普通人茶后打发闲暇时光的历史故事。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让普通人也可以很轻松地从学术的高度去品鉴和享受学术性作品。

因为原文非常长,所以,采取了分段讲解的方式,每次解读并发布两至三段原文的解读,这样比较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每次读一篇,既不会太累,还回味有余。如果你喜欢品读这种古文和历史故事,可以点击关注后续有更新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一起享受一场场古色古香的诗词品味盛宴,一起见证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关键蜕变。

揭示语言的密码,解读语言的奥秘,凡经天工開語所解,必不为凡品。

第一段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1、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秦国最初成为皇帝的人,是秦国的庄襄王的儿子。(1)…者,…也,什么人是谁的表达方式。(2)始:这是一个副词,最初、起始的意思。(3)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秦始皇”,最初的全称就是这里的“秦始皇帝”,这是一个省略了系动词“是”或“为”的句子,也就是“秦始(为)皇帝”,简化为“秦始皇”之后,成为一个名词性称谓。

2、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庄襄王是秦国在赵国做人质的王子,见到吕不韦的歌女后,很喜欢她并娶为妻,生下了秦始皇。司马迁对于吕不韦与庄襄王交往的这段历史的记述非常简略,因为是因为司马迁认为这并不重要,而且,确实也不重要。(1)为:意思是“是”,这是一个系动词。(2)质:意思是人质。子,此处的意思是王子。质子,意思就是做人质的王子。(3)姬:这里是歌女的意思,而且是漂亮的歌女。(4)悦:这是一个动词,喜欢的意思。(5)取:通“娶”,娶妻的意思。

3、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在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城。(1)以:在、于,介词,其后跟时间。(2)邯郸:赵国的首都邯郸城。

4、及生,名为政,姓赵氏:等到生下来之后,名字是政,姓氏是赵。(1)及:等到的意思,这是一个动词。(2)为:依然是“是”的意思,系动词。(3)姓赵氏: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始皇的介绍都是嬴姓,赵氏,也就是说,他的祖姓是嬴,因为是在赵地出生的,所以是赵氏。我们现在姓氏是一个概念,但是,古人的姓和氏是分开的两个概念,他们的姓就是我们现在概念中的姓,但是,当一群族人从原来的聚居地前往外地之后,迁入地的地名就会成为他们的“氏”,在此新出生的孩子都会以出身地的地名为“氏”,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氏”便成为了他们的“姓”。所以,现在的很多姓其实最初都是氏,而现在很多不同的姓,在很久之前,其实都是从一个共同的“姓”分散出来的。

5、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赵政十三岁的时候,秦庄襄王死了,赵政代替即位为秦国的王。

6、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当时的那个时候,秦国的土地已经并吞了巴郡、蜀郡、汉中,越过宛县占据了楚国的郢都,设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东,占据了河东、太原和上党郡;往东到荥阳,灭掉分裂的两个周国,设置了三川郡。(1)越:越过,这是一个动词。(2)有:占有、拥有,动词。(3)郢: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4)置:设置,动词。(5)北:向北、在北方,地点副词。(6)收:收取、占取,动词。

7、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吕不韦成为丞相,被封给十万户的食邑,称号是文信侯,招揽宾客和云游各国的人才,意欲吞并天下。(1)为:成为、变成,系动词,相当于become。(2)封:分封、封赐,动词。(3)号:名号、称号,名词。(4)招:招收、招募、招揽、招来,动词。致:招引、招致,动词。招致,这是一个动词近义词连用的词组。(5)欲:意图、图谋,名词。(6)以:这是一个助动词,其后跟动词,表示目的,打算做某事。(7)并:吞并,动词。

8、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李斯是吕不韦家里的门客,蒙骜、王齮、麃公等是秦国的将军。(1)为:是,系动词。(2)蒙骜(áo):战国末期秦国名将,本是齐国人,后来投靠秦国,官至上卿。蒙骜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先后夺取韩国十余座城池、赵国三十余座城池、魏国五十余座城池,使秦国得以设立三川郡和东郡,并让秦国疆域与齐国相接,对韩国、魏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3)王齮(yǐ):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大败赵国。(4)麃(páo)公:秦王政二年(公元前245年),麃公率军攻打卷城,斩首三万人。

9、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秦王还很小,刚登上王位的时候,把国事委托给大臣处理。(1)即:登上、走上,动词。(2)位:王位,名词。(3)委:委托,动词。在“委国事大臣”这句话中,“委”其实诗歌双宾语及物动词,因为它有两个宾语,第一个宾语是“国事”,第二个宾语是“大臣”。懂得了其中的这种语言表达原理之后,我们也可以写出这种句子来。

从下面开始,就是分年论述秦国每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怪异的自然现象,以及秦始皇每年做的重大决策或经历的活动等值得记载的事情。因为秦始皇在改称始皇帝之前,就是叫赵政,所以,下文解读的过程中,在他称帝之前,都是以赵政称呼他。

第二段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畼有诡。岁大饥。四年,拔畼有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十月庚寅,蝗蟲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冬雷。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兵,五国兵罢。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鶮反,戮其尸。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1、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晋阳城发生叛乱,赵政元年,将军蒙骜攻打晋阳城,平定了叛乱。(1)晋阳:即今太原,是山西省太原市的古称,曾经是赵国的都城,后被秦国占领。(2)反:反叛、叛乱,动词。(3)击:攻击、攻打,动词。(4)定:平定,动词。(5)之:代词,代指晋阳城。

2、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赵政二年,麃公率领步卒攻打卷城,斩首了三万余人。一次攻城就斩首三万人,在那个人口稀少的年代,能做出这种事情来,是比心狠手辣,这也难怪后世之人几乎从来没有称颂秦朝那段岁月的。(1)将:率领、带领,动词。(2)卒:步兵,也泛指士兵,名词。

3、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畼有诡。岁大饥:赵政三年,蒙骜攻打韩国,攻取十三座城池。这年,王齮死了。这年十年,将军蒙骜攻打魏国的畼(chàng)畼有诡这座城池,这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4、四年,拔畼有诡。三月,军罢:赵政四年,攻取了畼有诡。这年三月,大军返回。(1)拔:攻取,动词。(2)罢:返回、回归,动词。

5、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这年秦国做人质的王子从赵国回来,赵国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也返回了赵国。归:返回、回家,动词。

6、十月庚寅,蝗蟲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这年十月的庚寅日,成群的蝗虫从东方飞来,遮天蔽日,这年秦国发生了大瘟疫。(1)蔽:遮蔽、遮挡,动词。(2)疫:瘟疫,此处用作动词,发生了瘟疫。

7、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老百姓能献上一千石粮食的,授给爵位一级。(1)百姓:从战国开始,用来称谓平民,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改称黔首,西汉开始有用来称呼平民。(2)内:通“纳”:缴纳、贡献,动词。(3)粟:谷物、粮食,名词。(4)石:中国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5)拜:授予、任命,动词。(6)爵:爵位,名词。

8、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冬雷:赵政五年(前242),将军蒙骜攻打魏国,平定了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阳城,全部把这些城池攻下来了,夺取了二十个城邑。首次设置东郡。这年冬天打雷了。(1)攻:进攻、攻打,动词。(2)定:平定,动词。(3)皆:全、都,程度副词。(4)拔:攻取、夺取,动词。(5)之:它们,代词,代指的是前面的这些城池。(6)取:夺取、取得,动词。(7)初:首次,副词。(8)冬:在冬天,时间副词。(9)雷:打雷,动词。

9、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兵,五国兵罢:赵政六年(前241),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一起进攻秦国,攻占了寿陵邑。秦国派出军队后,五国的军队撤回了。(1)共:共同、一起,副词。(2)击:攻击、进攻,动词。(3)取:攻取、占领,动词。(4)寿陵:古地名,具体地点未知。(5)罢:返回、回归,动词。之前的解读,把“五国兵罢”解读为“五国停止了进军”,这就是典型的思维不严密,对语言表达方式不敏感,在“五国兵罢”这句话中,“五国兵”是主语,意思是“五国的军队”,句子的动词是“罢”,这里是一个不及物动词,没有宾语,所以,之前的解读是不正确的。

10、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秦国的军队攻下卫国,逼近东郡,卫君角率领他的宗族迁居到了野王,以高山为屏障,保住了魏国的河内。(1)迫:迫近、逼近,动词。(2)支属:亲属、宗枝,名词。(3)徙:迁徙、迁移,动词。(4)居:居住,动词。(5)野王:古邑名,亦作“野”,其地在今河南沁阳。(6)阻:妨碍物、障隔,名词,此处用作动词,以…为妨碍物、以…为障隔,注意这里的“阻”不是阻挡、阻隔的意思。阻其山,即,以其山为阻,用那里的大山作为阻隔。从下图来看,这里的山就是愚公移山所搬迁的太行山。(7)以:助动词,表示目的,其后用动词,表示目的是去做某事。(8)河内:指河内郡(今沁阳),也就是卫君角和他的族人徙居的野望之地。

11、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赵政七年(前240年),彗星先在东方出现,又在北方出现,五月,又在西方出现。将军蒙骜死了。秦军攻下了龙、孤、庆都,回师攻下了汲县。彗星又在西方连续出现了十六天。这一年,夏太后死了。

12、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赵政八年,秦王的弟弟长安君成蟜(jiǎo)率领军队攻打赵国,反叛,死于屯留,跟随他的士兵和官吏皆被斩死,把他领地内的百姓迁徙到了临洮。(1)将:率领、带领,动词。(2)军:军队,名词。将军:率领军队。(3)屯留:古代城邑,现为屯留区,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此处是表示地点的名词用作副词,确切的语义是“在屯留”,死屯留,意思是,死于屯留。(4)军:军队、士兵,名词。(5)吏:官吏,名词。(6)军吏皆斩死:注意这个句子是一个被动句,军吏皆(被)斩死,古汉语文言文中没有表示被动的助动词,这种主被动的语义关系,全靠我们根据主语名词和谓语动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7)迁:迁徙、徙居,动词。

13、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鶮反,戮其尸:将军壁死了,在屯留和蒲鶮的士兵反叛,把他的遗体陈尸示众。(1)卒:步卒、士兵,名词。(2)卒屯留、蒲鶮(hú):这里的屯留和蒲鶮,也是地点名词直接用作地点副词,置于名词之后修饰前面的名词“卒”,这与英语中的修饰方式是完全一样的。(3)戮:陈尸示众,动词。

14、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这年黄河里的鱼大丰收,秦人架着很多马拉的空车子,向东去运输收获的鱼。(1)河:古代专指黄河。(2)大:大量地,副词。(3)上:钓上、捕捞上,动词,此处指的是大收获。(4)轻车:不载货的马车。(5)重马:很多马拉一辆车。(6)东:向东、朝东,副词。(7)就:凑近、靠近,动词。(8)食:食物,名词,此处指的是可以作为食物的鱼儿。“河鱼大上”:之前被解读为“黄河的鱼大批涌上岸边”,这不符合常识,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解读为大量的收获更合理。“轻车重马东就食”,司马迁在这里描述的是黄河附近的秦人驾着车赶着马,往东边的黄河岸边去捡拾跳上河岸的鱼的情景,所以,司马迁着重强调了“轻车重马”,车子是轻的,也就是空的,马儿是重的,也就是好几匹马,因为他们这是要去拉鱼,所以才会如此行事。之前的各种版本的解读,都把这句解读为“人们赶着马车到东方去找食物”,解说的莫名其妙,和上一句的“河鱼大上”之间也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好似不明不白地平地冒出了这样一个句子。

15、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嫪毐被封为长信侯,赐予了他山阳的土地,让嫪毐在那里居住。(1)嫪毐(lào ǎi):本为吕不韦舍人,因与秦始皇母私通,受宠幸,权倾一时,关于他的事情后期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再介绍。(2)嫪毐封为长信侯:这有是一个被动句。(3)予:赐予、给予,动词。

16、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宫室、车马、衣服、园林、纵马打猎都听凭嫪毐的意愿,事情无论大小全都由嫪毐决定,后来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嫪毐的封国。(1)恣:任凭、听凭,动词。(2)决:决断、决定,动词。(3)更:更改、改变,动词。

全文共6035字。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关注,码字不易,这种认真且烧脑的码字更是尤为不宜,您的认可是我持续更新和继续创作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魏国   山阳   秦国   河内   秦王   史记   屯留   本纪   副词   动词   惊心动魄   名词   将军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