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五所杨晓明:加快数据要素在湾区流通|问策数字经济

“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数据、政策、基础设施、技术和人才。其中,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蕴含的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政策为建立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提供着顶层指引及制度保障;数字基础设施为数据从产生到价值创造提供重要承载;数字技术是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原动力;而精通数字技术、又掌握传统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才是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做大的根本。”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软件与系统研究部主任杨晓明如是说。

培生态:培育“链主”、专精特新等产业体系

南方+:二十大报告提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凸显了怎样的竞争格局?

杨晓明:随着世界各国纷纷发力数字经济建设,全球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数字技术向传统领域渗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与三次产业协同创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

一是尽快在“卡脖子”技术上建立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国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等基础产品领域中存在技术不足,这些短板制约着未来中国数字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要尽快实现数字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完善激励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开发的基本制度,从而在根本上为数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能。

二是积极构建开放的数字生态系统。实现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做大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又需要在各垂直领域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鼓励优质企业积极加入全球数字化合作中,在细分赛道上抢占数字经济的价值高地。

夯基础:建立广泛覆盖的数字设施

南方+:相比其它城市群,大湾区在发展数字经济中有哪些优势?大湾区城市众多,资源禀赋各异,如何推动不同区域协同发展?

杨晓明:大湾区发展数字经济优势明显,首先,数字龙头企业多,带动力强。2022 年《财富》公布的世界 500 强榜单中仅大湾区就有 24 家企业上榜。在这片区域包括华为、腾讯等IT巨头,以及美的、格力、比亚迪等制造业代表。

其次,科技创新活力高,转化效率高。粤港澳大湾区拥有5所全球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高校(香港地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有100多个学科进入ESI前1%,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探索共建全国首个区域型科技成果转化板,吸引国内外科技成果来粤转化。

再次,人员高度密集,数字化需求旺盛。大湾区产业数字化结构不断升级,逐渐成为驱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在制造业企业的应用率不断提升,企业对数字化转型需求旺盛。

此外,现代服务业发达,数字化应用场景丰富。大湾区医疗服务、教育、娱乐、餐饮住宿、交通物流、金融、零售、旅游等服务业数字化领域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具备数字医疗、数字金融等丰富的数字化综合应用场景。

接下来,对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几个建议:一是畅通数字基础设施。要实现数字技术设施、接入互联网的条件普惠化,让不同地区、领域及部门享有相同的利用数字技术、数据资源的机会。这就要建立广泛覆盖的数字基础设施;依托龙头企业提供业内通用的数字底座。

二是鼓励数据流通,跨境数据流通试点,设立跨境数据交换中心。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数据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技术标准,审慎研究设立数据要素交易场所,加快数据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与流通。

三是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围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型产业发展壮大,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

搭平台:加大公共服务降低数字化门槛

南方+:大湾区中小企业众多,在数字化中也面临诸多困惑,如何推动它们加快转型?

杨晓明:一是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大湾区的园区经济和镇域经济较为明显,其中中小企业占据绝大多数,政府要支持区域龙头企业或链主企业建设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中小企业赋能,打通区域数据流通,提高协作分工水平,增强整体竞争力。

二是由简到繁分步推进。鼓励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打造典型应用,特别是数字化轻量级应用,要能够易部署易维护,解决中小企业部分困难,助力提质增效,循序渐进,进而实现更大能力进行更大范围的数字化改造。

三是重点培育转型赋能。借助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培育赋能其他中小企业转型的特色数字化企业,在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他们发展阶段相近、经营理念相似的作用,更容易消除企业规模差异大形成的交易障碍。

南方+: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数字技术合理利用,弥合不同行业、领域间的数字鸿沟?

杨晓明:一是客观看待行业差异,率先部署典型场景。要正确认识行业数字化水平发展差异,根据不同行业施以相应的数字化推广举措,抓住影响面大、数字化难度不高的应用场景率先开展,以点带面促进行业纵深应用。

二是加大公共服务平台供给提升赋能水平。要发挥好平台赋能的作用,统筹布局行业级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行业应用成本,特别是转型收益慢、效果不明显的行业,要加大引导。

三是鼓励跨行业跨领域数字化转型经验交流。要鼓励知识技能的传播,善于提炼和总结数字化应用先进的行业经验,移花接木,在其他行业应用试点,鼓励跨行业的数字化经验交流活动。

【记者】郜小平

【运营】马华 陈峥

【统筹】程鹏 郜小平 黄琼宇 朱慧

【策划】陈韩晖 薛小龙

【智力支持】国家工信安全中心-广州大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广州大学管理学院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作者】 郜小平

南方产业智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数字   数据   经济   龙头企业   基础设施   要素   中小企业   场景   水平   区域   领域   产业   行业   电子   平台   技术   企业   杨晓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