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能力与组织架构并重,数字化转型考验企业内功


作者:Sunny 责编:黎卡斯

数字化转型为车企赋能的同时,企业在技术与管理上也需由内到外优化调整。

合集选题

「中国“制”变」

面对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的宏大命题,胖鲸试图找寻一个微小切角:挖掘、呈现供应链变革中的关键变量,揭示中国“制”变的未来趋势。

这一次,「追鲸者」将试图展现一座又一座“超级工厂”的背后,到底是哪些具体的创新方案在帮助中国制造中的供应链走向柔性增效、产业带整合联动的即见未来,并最终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转型新局面。

当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双碳可持续让中国品牌及其背后的供应链与产业产能高速奔向新时代,那么工业制造中最关键的“人” - 他们在未来的中国智能制造中将要扮演怎样的新角色?

随着双碳目标明确,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逐渐清晰,社会未来的发展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汽车行业,新能源浪潮势不可挡,“技术” 在其中的价值也日益凸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自然也在经历各种变化,新能源转型及更深层的数字化变革,则是其中的关键。

一辆车从生产到交付使用,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各个节点如何进行数字化重构,如何基于既有的数据体系完成升级,数字化转型又将为这方方面面的具体环节带来何种改变,这是每个汽车品牌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凯捷中国在汽车领域的关切问题。完成过百余数字化转型项目交付,服务过多个汽车行业的国内头部企业,凯捷在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服务品牌出海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一手经验。

此次,胖鲸与凯捷中国首席架构师、汽车行业 CoE 负责人张尧对话,期待了解凯捷眼中数字化转型对汽车行业的实际影响。在汽车越来越被视为移动智能终端的当下,脱离了交通工具这一单一身份的汽车,将承载和反映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数字化能力,而数字化转型实际上可能并不仅仅是建立系统这一件事,更多深层次的、指向车企内部组织架构管理的要求被提出,汽车行业势必经历由外到内的诸多变化,才能真正拥抱未来。

新能源转型背景下,数字化成为车企转型的必然选择

“汽车行业是一个相当特别的行业,它的整个价值链路非常长”,张尧说:从研发到供应链、生产,再到销售、使用再回收,整个链条从可持续的角度来说都是需要管控的,“因为各个环节碳排放其实都需要统计和追溯”。

具体来说,最初的原材料采集、处理,供应商零部件制造,以及整车生产制造,还有车辆下线投入使用,整个过程中的碳排放,都需要计入车企的碳排放指标,用于核算碳积分。

“所以说新能源转型是必然。车企也会采用很多更细致的方式去优化碳排放,比如凯捷就有‘透明化管理供应商碳足迹’的服务,会通过建立起一套‘负责任的采购管理体系’,来严格、清晰地筛选和管理供应商,让整个生产及生产前序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尽可能可控”,张尧介绍说。此外,还有例如 “碳普惠” 的措施,通过激励政策,鼓励车主更多地使用电动车,或者使用 “绿电” 充电,从而让 C 端用户参与到减少排放的行动中来。

而随着新能源转型,数字化成为顺应这一变化的必然选择。“对于汽车产业供应链来说,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就是帮助提升效率,同时做到更加环保”,张尧说,“供应链的核心就是拉通,包含生产、物流等等。其实在汽车这个行业,供应链很早就已经拉通得比较好了,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数字化,把它捏合得更高效,这就对车企在数据使用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尧介绍说,由于发展历史悠久,汽车业的技术能力 “基建” 相比其他行业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在当下,伴随着智能化汽车的蓬勃发展,乃至能源转型,整个汽车生产制造直至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数据,车企需要有规模化分析和应用海量数据的能力,让这些数据有合理的应用场景,从而进一步帮助产品提升。“数字化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不是要从零开始搭建系统,而是要在既有的系统之上做更自动化的业务流程,增加数据驱动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整合生态”。

下单到交付,数字化驱动下汽车行业全链条转型

那么对于一台普通的乘用车来说,从订单到交付的全过程里,数字化是如何参与其中、这样的转型又会带来何种变化呢?张尧从采购、供应商管理、排产生产、销售等角度介绍了数字化转型对于汽车行业各个环节的影响。

“整体上来说,车企一直以来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统都比较完善,只是传统方式下,人工处理、人工录入的数据居多,这个信息化的系统其实只是人工处理结果的一个呈现。” 正如前面所说,张尧认为,当下的 “数字化转型” 是要增进数据处理能力,利用数据提升既有体系的自动化水平,用自动辅助人工。

首先,数字化系统能够帮助控制采购风险。“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做采购平台的重构。比如政策变动、自然灾害等等外部因素可能会导致供应链风险,车企就需要提高自己的‘供应链韧性’”。

张尧介绍说,现在在采购环节,车企能够借助数据掌握更多供应商以及原材料的信息,做更有策略性的规划。例如可以通过算法和数据建模等等,匹配原材料品类,针对原材料做分析和搭配,尽可能通过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在原材料端实践低碳转型。同时可以利用数据做 “供应商画像”,从财报、社会信用、历史质量、ESG 信息、乃至更上游层级的供应商情况做完整摸排,搭建一个供应商平台,全方位地观测信息。“现在有的系统甚至可以关注到第四级供应商,这样大范围的协同之下信息一览无余,更加透明。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看得更清楚一些”。

实际上,伴随着数字化管理,针对供应商,车企也会采取更适应当下要求的方式进行供应商考核。以往对于供应商的考核更多在财务层面,而现在则更多体现在了社会责任方面。“这些考核都是很严格很刚性的,会直接关系到未来是不是会长期合作”。张尧提到,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往这个方向转型,比如我们接触到的一些 global 车企对这一点尤其在意。“当然在考核的同时,车企也会帮助自己的合作供应商,通过建立合资公司进行能源回收循环利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等等的方式,帮助上下游一起变得更加绿色环保”。从中可以看到,汽车行业的这个转型是数字化与低碳化并行的漫长变革,由汽车主机厂驱动,辐射和带动周边的方方面面,直至整个行业都向着更加符合未来预期的方向去发展。

再到排产计划,张尧指出,这部分在过往一直都是以人力为主,规划做得比较不好。“以前的‘需’可能是以销售指标为主,而这个指标部分可能甚至是拍脑袋决定的。现在是要做到灵活地‘以需定产’,这个前提就是如何让‘需’尽可能精准,尽可能接近客户的真实情况,这就需要车企把触点再向前延伸一步”。

以一些新势力品牌为例,现在的车企会通过提前释放概念车型,或者先做小定的方式更早获取到用户需求。通过拿到来自消费者真实的需求,车企就能做相对更准确的销售端预测。另外也要平衡用户体验,所以整个生产链条要更加灵活,可以随时按照客户的需求做调整”。在张尧看来,以往人工排产为主,现在智能化排产就与销售策略紧密结合,尽可能在排产前获取相对精准的需求,令整个链条顺畅运转。

到了生产环节,近些年 “黑灯工厂” 成为趋势。降低人工投入,提升工厂的智能化、自动化,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选择。谈到智慧化生产,张尧认为目前中国的车企做得不错,“不一定百分百‘黑灯化’,但自动化已经是标配了”。在张尧眼中,“黑灯工厂” 还是概念居多,需要理性看待,综合考虑成本和能耗,达到一种人机结合的平衡状态才是比较好的。

而到销售环节,正如前面提到的,与排产变化相联系,车企的销售策略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除了车型发布、小定大定等等营销方式上的变化,如今也有不少车企选择直链消费者(DTC,Direct to Consumer)的方式去做销售。在张尧看来,DTC 主要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但 DTC 模式其实并不必然促进销量提升,所以车企在选择是否采用 DTC 的形式时,需要更多思考。

“在新能源车越来越多的当下,汽车的售后需求大大减少,这对经销商的冲击很大。但经销商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更多的传统主机厂还是面临很大的销售压力,完整成熟的经销商网络还是对销售很有帮助的”。张尧同时也提到,过往是 “以产定销” 的模式,和经销商的合作方式是主机厂为经销商定额度,让经销商消化。但在当下 “以需定产” 的模式下,经销商可能会是更前沿触达消费者的一方,可能有更准确真实的消费者需求,因此经销商对于主机厂的价值和意义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数字化转型提出的深层要求:提升内功,完善管理

实际上,伴随着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人们对汽车在概念上的理解也相应发生着转变。除去交通工具这一基本功能,汽车,尤其是我们常见的乘用车,更加成为了一种出行方式的载体,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 “私人空间场景”,通过车内的硬件软件设施,凸显车主的个性。同时,随着技术的提升,汽车也渐渐成为了一种可移动的智能终端新形态,像手机一样,成为便捷生活、连接内外的重要工具。

正如凯捷与亚马逊云科技联合发布的 “汽车出海白皮书” 中提到的,“技术和业务已经趋向于融合到它们实际上是同一事物的地步,IT 部门的职能不能停留在‘业务支持’的程度”。对于当下的车企来说,IT 能力需要更加内化,以满足其产品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新需求。

“凯捷对于汽车行业的定位,其实是一门‘技术驱动的生意’。现在越来越多公司,例如特斯拉这种,会在内部搭建自研的技术能力。因为随着电动车的增多,伴随着汽车 ‘软件化’,它的机械化能力逐渐淡化,消费者就会更关注汽车的智能化能力,IT 部门变成了数字化、智能化部门,变成了车企最核心的能力所在”。张尧提到,一方面很多车企会开始大量招入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进入自己的核心编制,另一方面车企以前的 IT 部门人员也需要转型,做技能迁移与提升。“但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要想做好转型也不是易事,凯捷在这部分就在着力赋能合作的车企做好技术提升”。

而除了技术能力转型,在消费者沟通环节上,车企也需要针对人们的概念转型做相应的调整,以满足消费者对汽车的新期待。正如前面提到的,当下与消费者的紧密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产前端对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把握,进而从成本把控到碳排控制都会相应受到影响,辐射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因此消费者联结这项工作更加不容小觑。在谈到这一点时,张尧总结当下的车企需要深化的概念就是 “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说起来很容易,其实传统车企在这方面一直很努力,但效果并没达到预期”。

在张尧看来,要想与消费者产生紧密的联系,车企必须要建立一套与消费者第一手的直联触点。“形式有很多,比如做自己的 APP 供车主使用,做微信矩阵(小程序、公众号、企业微信等)形成私域流量来精准触达,以及通过智能驾舱直联车主等等”,只有通过这些数字化的手段,才能日常触及消费者,并且更高效地处理使用中产生的数据,才能进一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给消费者。

但搭建好以上这一套直联系统就足够了吗?张尧认为,是否真正能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考验的是车企更深层的能力。他提到,目前几乎每家车企都会做这些 “直联动作”,“同质化严重,但效果差异非常大。有的品牌 APP 日活和社群活跃度很高,有的就没有什么活跃度,这个情况很常见”。

总结经验,张尧建议 “产品经理需要知道自己的产品运营逻辑在哪里,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功能。要有运营内容,结合会员玩法来活跃社区”。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线上产品体系作为手段服务消费者,是需要结合专业的运营能力,才能真正做好服务,真正与消费者产生联系的。

进一步,运营能力其实也折射出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企业有部门墙的问题,但当下的要求其实是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贯通协作,让各个环节运转更加顺畅灵活”。张尧介绍说,当下的车企往往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业务部门的人需要懂数字化技术,数字化部门的人也需要懂业务,因为企业内部是会有大量交错的”。在张尧看来,现在不少车企做数字化规划的时候,其实更是在做组织架构调整。如何调动各个部门,如何适应技术转型成为核心的新需求,提升内部运营能力,才是真正的考验。“这考验的是企业的‘内功’,这才是最难学的。并不是我们建立一个数字化系统就结束了”。

因此,传统车企内部转型时往往会重点关注三个问题:技术改造、资源、以及创新文化。技术改造是数字化的新体系搭建,是最表层需要达到的;而资源则指向专业人才,包括招聘专业人员进入编制,或是借助凯捷这类合作伙伴的力量完成能力补足;而创新文化则是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个模块的能力,做创新能力联动以及企业目标和愿景的提升。层层深入,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也以提升内功、完善管理为更底层的要求。

凯捷眼中的车企数字化

根据张尧的介绍,凯捷中国服务汽车行业客户的团队成员超过 1900 人。“这个体量是很大的,也体现出我们对于汽车行业,尤其当下数字化转型的重视”。在谈到接下来凯捷在汽车领域的着力点时,张尧提到了三个核心关切:数字化营销,包括 C 端触点矩阵的打造和运营;车联网,通过智能网联将汽车的移动智能终端属性进一步提升;车企出海,不再是通过价格优势简单地 “卖车”,而是进行深度的品牌运营。而这几点,也正是车企在接下来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而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携手推出白皮书则是一种 “强强联合”。张尧介绍说,2019 年凯捷服务第一家去往欧洲深度运营的中国车企,通过一系列组合打法帮助企业做品牌建设,渐渐在行业内形成了影响力,后续也拥有了能将整套服务快速复制以服务其他品牌的能力。而亚马逊云科技以其云技术优势为大量车企提供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在服务品牌的时候也有相应专长领域上的经验。在张尧看来,凯捷与亚马逊云科技拥有不少共通的经历,也有各自突出的能力,在技术上和经验上都可以相互补足。因此联手推出白皮书,是将过往的实践成果凝结下来向行业分享,也是开启了接下来的优势互补,以积累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

谈到汽车行业在未来的趋势,张尧总结凯捷团队的观点是 “软件定义汽车”。在汽车越来越作为智能化产品的当下,汽车也将成为一种 “计算中心”。借由越来越强大的信息处理技术,汽车及其背后的车企会更好地利用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在数据驱动基础上做新的业务场景与服务形式的探索。与此同时,更丰富的使用体验,也会随着智能化水平提升而出现。而这一切也都对信息的安全合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智能化操作与技术提升为表,内里则是全行业、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重新整合与划分。它推进着人们对汽车的重新理解,也考验着企业打破内部壁垒,进行架构优化的能力。汽车将在未来为消费者提供怎样的服务,又有哪些汽车品牌将因独特的自身优势在行业崭露头角,被数字化重构的汽车行业将为我们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能力   数据处理   内功   中国   汽车行业   环节   消费者   供应商   需求   数据   汽车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