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地主黄有:被俘后把300日军骗入老林活活冻死,牺牲时仅39岁

1933年,毛主席写下《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其中对地主做了详细地解释: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

不过倒也不是说所有的地主都会剥削农民,在抗日战争时期,抗联中出现了一个血性地主——黄有,被俘后将300名日军骗入老林,自己却永远倒在了39岁那年。

毛主席曾在1933年写下《怎样分析农村阶级》

逆袭为地主

黄有是1899年生人,自小在黑龙江呼兰长大。他21岁时,因为想要搞点大事,便迁往汤原县前太平川后六里路,在这里包了一大片荒地垦荒。

所谓“天道酬勤”,黄有先后开出了4500余亩土地,成为当地的地主,周边百姓也将黄有所在的屯称为“黄有屯”。黄有虽然顺利实现逆袭,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富有的地主,但他并没有受财富侵蚀,变得爱剥削群众。

相反,他是附近地区有名的“大善人”,且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还毅然加入红枪会,抗击日本侵略者。

勿忘九一八

我要抗日

时间进入到1934年春,当时汤原县的中共负责人是夏云杰,负责带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在太平川一带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破坏侵华日军在东北地区的布局。

夏云杰做好建立根据地的准备后,于6月15日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百姓们贡献一些私人的武器装备,如猎枪等。黄有屯的地主黄有一直非常敬佩抗日游击队,在他眼里,抗日游击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实打实在为百姓着想,愿意为了中国而燃烧自己的忠义之士。

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队发挥了大作用

黄有在群众大会结束后,立刻找到夏云杰,他先对夏云杰以及抗日游击队的队员表示了感谢和赞扬,而后提出,自己愿为游击队抗日事业尽绵薄之力。说话间,黄有之前派去家里拿东西的家人返回来,身后是特地牵出来的5匹马,几个少年人还抱着数支枪。

夏云杰很感谢黄有的支持,清点完马匹,检查过黄有家人送来的10支枪后,请黄有若是发现什么不对劲,一定要及时告知他们,不要自己一个人对付,避免遇到危险。

影视剧中的游击队形象

黄有谢过夏云杰,回到家后又拿出100余担粮,亲自看着卖掉后,所有筹措到的粮款送到夏云杰手中。夏云杰以及游击队因为有黄有的支持,日子不算太艰难。

翻过年后,日本侵略者越来越丧心病狂,游击队的减员伤病情况也越发明显,黄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吃饭时,他对家人说,自己也要去参军,加入抗日队伍打鬼子。

黄家人不愿意让黄有去从参军,理性上他们知道黄有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感性上他们实在担心黄有会牺牲。

戴万龄和黄有一样,为抗日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一年黄有36岁,他劝服了家人们,然后带着前不久再次筹措的粮款,找夏云杰加入了汤原游击队。黄有入队后工作非常仔细,每次出战也是身先士卒。

不久后黄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负责后方密营的工作事宜。1937年冬,黄有得到消息称日军又来围剿了,他急忙组织附近的抗联战士向山中紧急转移。黄有送走战士们,留下来走访当地住户,看有没有战士违反纪律,强占百姓的东西。

抗战时期的战士们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黄有被捕了。原本黄有是伪装成百姓的,但日军就仿佛早已知晓黄有的真实身份,将他拖了出来。而后日军逼迫黄有带领他们去找抗联密营,黄有见没有逃脱的可能,于是假意答应,带着围村的300多日军,避开“四块石”后方密营,一头扎进了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

他带着日军东奔西走,在厚厚的雪地里扑腾了四五天,好不容易看到一座大房子,日军兴奋地扑上去,却发现房子是空的。

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

气急败坏的日军将枪口抵在黄有的胸膛,黄有面上非常恐惧,连声告饶:

“他们走了我也不知道啊,放过我放过我!我……我还知道西沟有一处密营,那里准有游击队。”

信以为真的日军让黄有带路,到晚上时,气温骤降,日军们围着火堆取暖休息。半夜,黄有悄悄爬起来,钻进茂密的树林,朝着密营真正的方向跑去。

一路上他还特别小心地处理掉了自己留下的痕迹,行至距离日军差不多30多里的地方时,黄有冻的挨不住了,无奈在原地生起火,烤了怀里一直揣着的干粮。

森林中的屋子

小兴安岭的冬天太冷了,黄有又冻又饿,没吃几口干粮便昏睡过去。等他再次睁开眼,是在一支抗联部队的营地中。他用尽力气讲述了自己这几天的经历,哆嗦着僵硬的手画下指路图,让抗联战士去看看,如果日军没走就杀了他们。

抗联六军的参谋长冯治纲让黄有好好休息,而后带着40多名战士前去反剿日军。交火后直接消灭了四五十人,剩下的日军慌不择路,在林子里乱转,最后因为迷路,被尽数冻死在小兴安岭的老林中。

侵华日军

向死而生

黄有算是立了大功,但他的状况非常不好,因为挨冻太久,黄有的四肢因冻伤不断溃烂,最后几乎只剩下躯干。抗联的战士们非常着急,但是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什么药品都送不进来。冯治纲表示可以将他送到山下亲属家养伤,但黄有说自己这副模样,会连累他们,死活不愿意去。

东北抗联场景

没多久部队接到任务,需要去周边较远的县城阻击敌人,临行前想带上黄有,黄有不愿意当拖累,劝说部队放弃自己。这让冯治纲很生气,批评了黄有后,坚持留下两名同志照顾黄有。

遗憾的是,这两名同志在断粮后出去寻找粮食,均被日军发现杀害。第二个同志出去后许久未归,黄有又急又难过,他挺着自己残破的身躯,咬牙从床板上滚下来,一点点朝着窝棚外面挪去,他要去找自己的同志,哪怕是死,也要和同志死在一起。

抗联纪念雕像

但是爬到窝棚外的一个塔头墩子上时,黄有实在爬不动了。他的躯干在严寒下变得僵硬。黄有颤抖的嘴唇呼出一口热气,他想:自己怕是只能留在这里了,但很奇怪,他一点也不怕,因为没了他一个,还有后来人。

1938年3月,冯治纲带着战士们返回营地,等到营地后,他看见趴在塔头墩子上的黄有,黄有的头颅高扬着看向远方,黑曜石一般的眼珠子中似是什么都没有,却又好似包含着万物。这一年黄有39岁,这位血性地主,最终牺牲在了东北那寒冷的俏春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小兴安岭   日军   地主   抗日战争   汤原县   墩子   窝棚   平川   躯干   血性   游击队   营地   老林   战士   牺牲   家人   同志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