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性肾病是怎么回事?

尿酸是细胞遗传物质之一嘌呤代谢生成的,正常人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尿酸,血液中的尿酸像其他代谢废物一样随血流进入肾脏,渗透到尿液中排出体外,但是尿酸盐在血中浓度过高,呈过饱和状态时会沉积于肾脏,形成尿酸结晶,久而久之引起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又叫痛风性肾病,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有遗传倾向,在目前医学上仍无法治愈,如果不对痛风患者食物中摄入的嘌呤量加以控制,痛风会经常发作,只能通过长期坚持正确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来消除或减轻急性期的难忍疼痛、减少尿酸合成、增加尿酸排泄而达到治疗目的。

痛风的临床治疗主要根据症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对于某些严重的局部病变甚至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抗痛风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水杨酸、保泰松、碱性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别嘌呤醇)等几类。其中秋水仙碱是最古老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为人类使用的历史已超过千年,迄今仍不失光彩。

尿酸结晶引起尿酸性肾病:由尿酸结晶体引起的尿酸性肾病表现为腰痛、轻微蛋白尿,夜尿增多,水肿或血压升高,一般起病隐匿,有时如发生肾小管和间质中大量尿酸结晶沉积,肾小管腔被尿酸结晶堵塞,可能会发生少尿,甚至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起病急骤,危害大。

尿酸结石引起肾病:尿液中尿酸排出过多,可令尿酸结石形成,因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发生尿酸结石的机会比正常人高得多,结石梗阻尿路可引起肾绞痛和肉眼血尿,结石梗阻还容易引起继发的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如果严重到发生肾积水,则会压迫肾实质造成肾功能的恶化。

尿酸性肾病的肾外表现:高尿酸血症也常常导致尿酸沉积于除肾脏之外的其他组织,如关节腔,很多病人是先有肾外表现,易于夜间发生大足趾与脚掌相连的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并伴有高热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尿酸   肾病   肾小管   嘌呤   肾脏   结石   结晶   痛风   药物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