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录丨谁能替淄博留住本地人抢来外地人?

记者 张文珂 马玉姝

城市竞争,愈演愈烈。

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是当下观察一座城市竞争力最直观且最不留情面的硬性指标。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淄博GDP总量为4200.6亿元,常住人口数量470.88万。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在山东16市中,分列第7位和第11位。

今年前三季度,淄博GDP完成3325.84亿元,同比增长4.8%。虽然实际增速位列全省第二,但从增量看,淄博则分别低于临沂、济宁84.14亿元及20.27亿元,与两座城市的差距继续拉大。

“标兵”渐远,淄博应该如何审视自己的真实位置?城市竞争中,淄博怎样才能分到更多资源“蛋糕”?谁又是淄博留住本地人吸引外来人口的重要增长极?

数据背后

数据是洞察区域经济的关键。根据2021年4200.6亿元的经济总量,淄博的经济密度(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量)为7042万元/平方公里,位列全省第三。

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数据计算,2021年,山东省人均GDP为8.17万元。东营、青岛、济南、烟台、威海及淄博6个城市的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经济密度和人均GDP两项指标看,淄博表现尚可。

不过,现实情况是,GDP总量仍旧是评估城市竞争力的硬性指标,而地均、人均GDP指标还难以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关键。

最明显的例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前,淄博商业品牌的更新迭代在省内属于第一阵营,Versace Collection、iiJin等一众国际品牌均在淄博开设山东首店。而“四经普”后,喜茶等新晋商业品牌在青岛、济南、烟台、临沂等城市陆续开店,而淄博则无缘新一轮的商业品牌更新。

再来看人口数据:2017—2021年,淄博常住人口绝对数仅增加2.18万人。反观济南,仅2021年,其常住人口增量就达到13.36万人。

尽管人口增量并不突出,但作为与省会接壤的城市,淄博常住人口数量能做到不降反增已实属不易。但在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李继凯看来,淄博一直面临高等级城市对自身人口的虹吸。原因是区域竞争中,淄博缺少突出的比较优势。

从这一点看,淄博一方面要吸引外来人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提升自身能级最大限度防止本地人口流失。显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这方面,山东省内城市临沂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特色优势的实践,或许能给淄博带来一些启示。

2010年至2020年,临沂人口总共增加了97.9万人。其中,主城兰山区常住人口由127.42万增长到184.4万,10年净增接近57万人。这背后离不开临沂高标准建设的南坊新区。

“拥有与二线城市媲美的城市面貌和承载力,临沂主城对下辖县及外地人口、资金和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为临沂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城市研究者这样表示。

可以说,主城提质增容,一方面减少了临沂的人口流失,另一方面也让临沂有了向上攀登的重要抓手。

临沂经验还表明,三线城市想要依靠县域来保住珍贵的人口资源已不现实,只有做强做大市区或中心城区才能留住本地人口、才能借此抢来外地人才。

而这也正是官方层面极力提升淄博城市品质和能级的逻辑和主因。

数据显示,2021年,淄博主城区张店区实现GDP1120.80亿元(含功能区),位列省内各区县第15位。不过,在“四经普”以前,张店区GDP的排名曾长期稳坐全省前五。

那么,在上述背景下,谁能替淄博留住本地人抢下外地人便不言而喻。

四个要素

留人,要看城市承载力。

2020年4月,淄博市委、市政府对部分功能区进行优化调整。调整后,张店区、淄博高新区、淄博经开区、大学城,“三区一城”共同构建了中心城区的图貌。

李继凯认为,虽然淄博功能区优化调整带走绝大多数工业企业给张店带来的影响,但张店同时也可转变思路,发挥中心城区应有的作用,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

由此来看,张店提升城市能级,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高新、经开两区布局产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大学城成为高校学生来淄、留淄的第一站……“三区一城”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淄博中心城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对此,淄博市人大代表、淄博众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洪华表示,对城市来说,产业、人口、基础设施、承载力应环环相扣。城市要吸引人,首先需要的是就业岗位,而大企业正是创造岗位的有力载体。

公开数据显示:以深圳的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为例,参保人数达到40062人……一家可以解决上万人就业的企业,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上万员工就会集聚起几万人相应的配套及服务,而数万人的消费便同时留在这个区域。

淄博新区的太平洋保险在线服务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解决就业岗位、吸纳年轻人来淄就业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典型,参保人数为3353人。类似的还有卓创资讯,参保人数接近千人。

目前,从淄博全市全行业看,解决就业最多的企业便是齐鲁石化,参保人数为15798人。但与比亚迪等企业相比,淄博企业解决就业的体量与规模,仍存不小差距。

“企业”“人口”后,便是“基础设施”与“承载力”。

作为老工业基地,淄博制造业升级的首要前提就是创新,而创新离不开人才,要吸引人才就需要良好的城市建设以及综合配套,这必然对城市的能级和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

“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这一表态,近年来,屡被淄博市及张店区官方层面频频提及。

比如,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就多次强调,张店区要把自身发展放到全市、全省的大坐标中,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科学谋划发展路径,努力在提升城市能级活力上走在前列。

9月13日,马晓磊在阐述淄博“持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时也表示,淄博加快主城“东优、西融、南拓、北联”步伐,全面提升主城首位度和辐射力,大刀阔斧理顺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张周一体、拥河发展”,有效解决了要素配置的碎片化、产业布局散乱等问题,打造形成了具有强带动作用的增长极。

而张店区委书记郭庆亦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张店区要扛牢中心城区责任担当,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推动能级跨越,提升主城区承载力、辐射力。

官方公开表态之外,淄博中心城区在提升承载力和辐射力方面都做了什么?

重若千钧

做大做强主城区,人口和产业是关键。人口当中,人才又是关键。

如何让人才更好地为淄博服务?首要一点,就是加强与驻地高校山东理工大学的互动,让校地双方实现“相互奔赴”。

虽然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互动,但李继凯认为,张店区与山东理工大学的现有合作和互动,还尚未发挥出高校对人才、产业以及整体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应有推动力和贡献率。

2021年9月,张店区政府与山东理工大学签订《关于进一步推进校城融合深入发展的协议》《共建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框架协议》,双方提出将共建“环山东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

按照表述,该创业创新带将有序盘活利用山东理工大周边区域600余亩空间资源,导入一批创新创业型企业,促进“产学研用”深入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百万平米”创业创新生态圈。

目前,总规划面积28.46万平方米的淄博科创中心、29万平方米的环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8万平方米的齐创大厦均已开工建设,未来将成为张店吸引理工大毕业生留淄、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地。

事实上,张店区在提升首位度上所做的努力远不止于此。

提升城市能级上,张店区委书记郭庆曾表示,张店将在老旧小区“起底式”更新改造方面做文章,重点推动人民公园、博物馆、科苑三个片区老旧小区项目尽快启动实施。

对此,张店区住建局局长王闯表示,在“起底式”更新改造上,张店已聘请深规院等专业机构,系统谋划老城区的环境蝶变、功能完善和产业升级。

“更新改造后,公共服务设施将完全满足城市需要,生活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功能品质将得到明显提升。”王闯说。

再比如,作为全市“窗口”形象和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张店区按照“生态为基、四生共融、五维同建、城园合一”的总体思路,投资11.29亿元,实施各类项目共计27个。

张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谭延聆认为,上述项目渐次落地后,张店将展现出城市新活力,这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人居环境要求。

与此同时,在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上,张店也从提升城市能级的角度不断做出各种努力。

张店之外,还有大学城。

2022年5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淄博基地建设迎来最新进展。这是继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后,淄博招引的第三所公办本科高校。

目前,淄博大学城片区已投入使用的有淄博职业学院、齐鲁医药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以及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建成的有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市委党校新校区、淄博人民警察训练基地,建设中的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

待上述院校悉数投入使用后,淄博大学城片区的人气将呈直线上升之势。

按照淄博官方的表述,大学城规划完全落地之后,在校生人数将达8万—10万人。

如果按每人每月消费1500元计算,每年9个月在校时间,这8万在校生将为淄博贡献超过10亿元的社会消费;与此同时,如果按10%的“留淄率”来算,大学城每年将会为淄博留下8000名高校毕业生。

从这个角度看,加快提升首位度与承载力,进而为淄博留住更多的人,淄博中心城区的担子重若千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淄博   能级   临沂   承载力   本地人   山东   外地人   大学城   人口   城区   城市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