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会走路了,还一个劲要抱?

当孩子会走路后,估计很多家长都会有一种解放双臂的轻松感。然而,感觉归感觉,现实却是孩子还在一个劲地求抱抱。

为什么孩子总是要抱?

孩子学会走路后,还要家长抱抱,其背后可藏着大学问。

第一、孩子贪新厌旧。

我们知道,孩子天生就喜欢探索和掌握新技能。

为了掌握一门新技能,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直到应用自如,并与大脑的神经系统建立条件反射。

比如,为了学会走路,他们每天需要练习6小时以上,走过的长度加起来足足可以绕橄榄球场29圈,才能从摇摇摆摆到踏踏实实地走。

不过,他们天生贪新厌旧,一旦掌握了新技能,很快就会失去新鲜感,并急着去寻找新目标。

第二、 家长高估了孩子的能力。

当孩子真的学会走路后,家长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再也不用抱了,其实,这是家长高估了孩子的能力。

一来孩子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调整和恢复体力。

二来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很容易累,既不能走久,也不能走远,需要时不时地休息。

因此,家长要仔细解读孩子的需求,如果宝宝确实是走累了,就要及时抱抱他。

第三、受孩子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影响。

孩子的行动表现往往与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有关。

当孩子7、8个月--18、24个月大时,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依恋关系基本明确,孩子的分离焦虑明显,要么抱着妈妈不放手,要么走到哪跟到哪。

此时,家长要学会回应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纠结孩子为什么会走了还要抱。

当孩子18、24个月--36个月大时,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依恋交互关系已形成,孩子的分离焦虑逐渐减少,要么被家长的“解释和说服”安抚,要么同家长讨价还价。

这时,家长就要通过预告、承诺或者告别仪式等等,告诉孩子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回来。

孩子要抱抱怎么办?

首先,读懂孩子粘你背后的信息。

孩子会走路了总是粘着爸爸或者妈妈,不是安全感不足,而是挽留所爱和获得回应的方式。

孩子在3岁以前,是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会通过与大人互动,与大人建立起一种“当我有需求时,大人就会满足我”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因孩子的气质、认知、分离焦虑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家长要读懂孩子粘你背后的信息。

其次,别让规矩破坏了彼此的信任。

一般来说,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越好,他就越能预测父母的行为模式,对父母和亲子关系的信心或信任感就会越强。

因此,家长最重要的事是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而不是遵守“你会走了就必须不能抱”的规矩。因为,那样的规矩只会破坏亲子之间的信任。

让孩子独立,是陪他成长到他可以,而不是推他出去。

然后,谨慎回应不确定性。

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大人不同,亲子之间的信任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确立起来的。

在孩子心目中,只要自己需要妈妈,妈妈随时都会抱自己。

如果妈妈对孩子说:“你已经长大了,妈妈就不抱你了。”孩子就会认为妈妈不再爱自己。如果孩子真的长大了,或者我们抱不动了,就要及时引导孩子,并传递对他的爱。

最后,与孩子一起寻找走路的乐趣。

想要孩子爱上走路,关键在于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走路的乐趣,孩子一快乐,自然就不用抱,说不定走得比你还快。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走路变得有趣?

第一、与孩子边走边玩游戏,比如,数消防栓、认路牌、找颜色等等。

第二、与孩子一起玩追逐游戏,比如,看谁跑得快,手拉手一起跑,

这样一来,孩子就乐于走路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抱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抱或不抱,走或不走,亲子关系就在那里。如果想要融洽的亲子关系,多抱抱孩子真的无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孩子   都会   信任感   焦虑   亲子   规矩   新技能   大人   乐趣   家长   父母   阶段   需求   能力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