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能吃“饱”吗?

几十年前中国人有一句很有特色的问候语,就是“吃了吗?”

在曾经那个年代,“是否吃饱”是表达关心的方式之一。

时过境迁,21世纪,中国早已国强民富,几乎已经没有人再担心饿肚子的问题。相反,当前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开始担心“油水过多”的问题,诸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越来越多。

“三高”问题让多数人担忧

其实所谓的“吃饱”,仅仅是满足了胃这个器官的“饱”,而身体的其他器官,真的吃饱了吗?

任何食物都能让我们的胃感觉“饱”,但是我们的器官所需的营养物质却并没有得到满足。比如现在很多人的膳食结构以肉类为主,肉类美味可口,激发食欲,能够在味觉上给人以享受。同时肉类不易消化,也能较长时间为人体供给能量。而我们的身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却没有得到满足,从这个角度上,我们的器官依然处于“饥饿状态”。

仅仅是胃部获得饱腹感,而器官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营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隐性饥饿”

按照隐性饥饿的标准,我国当前处于“饥饿”状态的人高达三亿。由此可见,光解决胃的饱还不够,目前还需要全民提升健康意识,倡导均衡营养,实现真正的健康。

隐性饥饿的危害极大,很多慢性病都与隐性饥饿有关。

在上世纪最著名的隐性饥饿导致的危害莫过于碘缺乏症。碘缺乏的主要危害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和亚临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曾经在我国多发的“大脖子病”(缺碘导致的甲状腺肿)

幸亏我国及时通过食盐加碘等一系列措施,目前缺碘病症已经基本杜绝。

但即便是当今社会,我们依然没有能够完全解决隐性饥饿问题,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依然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钙”、“铁”、“硒”、“锌”、“叶酸”等和人体生长发育息息相关的物质。

2008年,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首次提出了功能农业(Functional Agriculture)的概念:在天然富含有益成分的土壤、生境中生长或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及其它生物技术培育,实现农副产品中一种或多种有益健康成分(如矿物质、生物化合物)基于人类健康需求做出标准化优化的生产实践。

说白了,就是要通过农业科技把农作物种出更多的健康成分,让农作物(粮食、水果、蔬菜)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功能农业将能够真正解决中国人的“隐性饥饿”问题!大大降低各种慢性富贵病的发生率,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升我国青少年的发育水平。

功能农业首先从常见的日常食材入手,例如大米。

大米是中国人饭桌上最常见的主食,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普通人一生吃掉的大米不少于2吨,也就是2000公斤。这样大的摄入量,大米的营养价值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可能仅次于“水”。是任何偶尔服用的“保健品”不能比较的。

最早的功能性大米,比如大家熟知的富硒大米。

现在的农业科技还研发出了功能性更强的高锌大米甚至高叶酸大米,此外,各种富含矿物质的功能水果,功能蔬菜也陆续面向市场。

有人可能要问,功能食品的味道怎么样?会不会虽然农产品的营养丰富了,但是口味变差了?实际上,恰恰相反,功能食品不但营养更丰富,口感也变得更好。这就是后续我要和大家讲的“功能农业反哺土地”的话题,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克汀病   甲状腺肿   隐性   矿物质   肉类   饥饿   大米   器官   营养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