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火罐技术的注意事项与罐印鉴别

中医火罐疗法,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皮肤体表,造成皮下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作用,人为地造成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经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进行操作。


  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拔火罐被称为“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疼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瘀血、一般风湿感冒诸证。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中医拔火罐注意事项


  ①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②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③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④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罐印颜色表现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4、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6、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

  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拔火罐出水泡怎么办?


  拔罐出水泡的实质就是皮肤皮下“充水”,中医认为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泡。


  处理方法:小水泡不需要处理,防止感染待其自然吸收就行了;大水泡就得用消毒针将其扎破,敷上消炎药及无菌纱布,防止感染,注意卫生,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如果水泡过大、数量多,则建议去医院找医生处理。




如果你对养生、中医有兴趣

如果你想系统学习中医

如果你想改善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关注并私信“666”,领取21节中医入门视频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火罐   中医   印鉴   湿气   皮下   水泡   纱布   外科   疗法   部位   注意事项   皮肤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