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明武宗死于豹房,豹房到底是什么?为何让女子惧怕

1505年,明朝的第十位皇帝登基,这时的明朝已经走过了138年的春秋。

后世将这位皇帝称之为正德帝。

这位仁兄是明朝皇帝中最能闹腾的一位,干出的荒唐事是一件接着一件。

据说清朝皇子、贝勒在接受学堂教育时,如果上课走神,教书先生就会拿起戒尺,往桌子上狠狠一敲,然后吹起胡子,瞪着眼睛训斥道:难道你想和朱厚照为伍吗?

恐怖的豹房

在朱厚照干的无厘头事情中,以修建豹房最为出名,也最令人诟病。

不过首先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豹房并不是朱厚照第一个修建的,有据可查的应该是从宣德帝开始兴建。

豹房,顾名思义,就是豢养、圈禁虎豹等猛兽的地方,供古代封建贵族玩乐享受。宣德时就有“豹房勇士”的称呼,放到现在就是马戏团里的驯兽师。

另外一点就是“房“通”坊“,豹房也叫做豹坊,如今的北京城里还有许多有关动物名字的地名。

可以证实豹房是真实存在,并不是虚构的产物,只不过豹房因为朱厚照的缘故而被世人所熟知。

朱厚照修建的豹房在皇城的西内太液池西南,一个临近西华门的地方。

本来就有前任帝王遗留下的”虎城“,然后这位大玩咖又在西北角修建新的豹房。

从正德二年(1507年)开始建造,经过五年,大体上是完工了,总共有200多间房屋,花费白银24万两。

说句实在话,朱厚照其实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花费多少钱财,和历代帝王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在朱厚照身上有一种放纵的思想,这或许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

作为孝宗的孩子,厚照兄弟可谓是天选之子,他从出生就是帝国的接班人,没有人可以和他竞争。

原因很简单,作为“厚”子辈这一代,孝宗只有他一个嫡子。

免去了兄弟对权力相争的烦恼,厚照的童年生活可谓是无忧无虑。

久而久之,自由的种子由于有了岁月的照料和父母双亲的庇护,便在朱厚照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登基之后,这种生活上的放纵逐渐蔓延到儿女之情上。

朱厚照并不喜欢安排的婚姻,他和曹操是同类人,喜欢人妻。

《明武宗实录》记载:笼初上在偏头关,素女乐于太原,有刘良女者,晋府乐工杨腾妻也。

有时兴致来了,还去民间亲自收集一些美女,或者来几场寻花活动,引得民间百姓避之不及,连连叫苦。

还是《明武宗实录》记载:“时上幸密云,民间传言欲括女子,敛财物以充进奉,多惊疑避匿,哭泣相闻。”

为此民间的说书艺人,将此编排为戏剧篇目《游龙戏凤》,讲述的就是明武宗的荒唐轶事。

民间百姓家里的女子惧怕朱厚照的理由多是已有了如意郎君,已有婚约在身。

明朝时期,儒家的礼教已是深入人心,大多都信奉“好女不侍二夫,从一而终“的思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较为难以启齿的原因就是朱厚照钟情于房中术。

在豹房里,朱厚照有一个重要的随从名叫于永,他本身不是中原人士,而是来自于大漠草原的色目人。

有一拿手绝活,擅长房中术,因此受到朱厚照的特别喜爱。

从民间掠夺来的女子多半要成为房事花样的表演者或是实验者,稍有不慎,就会命丧当场,运气好点的也会在精神上屡受折磨。

流传下来的就有恐怖的”御女车“,这里不便细说。

还有一点就是有时朱厚照掠夺的女子过多,而本人又无法一一巡幸,只好送到明朝的浣衣局充当洗衣的苦力。

常常有不少的妙龄女子在等待召唤的过程中,就会被女官殴打,甚至忍受饥饿乃至监禁的折磨。

对平常人家来说,豹房无异于地府中的十八层地狱,是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

豹房的又一作用

豹房从表面上看是明武宗寻欢作乐的“天上人间”,可真实的历史真的是像史书上说的那般简单吗?

明武宗除了是一个纨绔子弟以外就真的一无是处吗?

史书说他聪颖过人,对于学业心领神会,描述他“次日掩卷,诵所受书甚习。”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父亲对自己的儿子总是最了解的,孝宗在驾崩的前一天早晨,把大学士刘健、李东阳等诏至乾清宫,对他们嘱咐道:

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好逸乐,先生应常劝之读书,辅佐为贤主。

可见武宗虽然好于玩乐,但绝对不是一个昏君。

本来按照祖制,明代的历任皇帝都要居住在乾清宫处理朝政,遵循着每天要上朝,每天要接见朝臣,每天要批阅奏折的程序化生活。

这样一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在官僚阶级和士人权贵的监视之下。

只是朱厚照从小就习惯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朱厚照需要一个新的居所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和国家的需求。

也就是说豹房承担了两个作用,即是享乐的“天上人间”;也是全新的国家权力中枢机构所在地,来摆脱官僚阶层的掣肘。

既然要挣脱士大夫的束缚,皇帝就需要其他人的帮助。

依靠宗亲藩王,不太可能实现,藩王大多居住在地方,不在中央,远水解不了近火,而且藩王势力壮大之际,难保不是自己下位的时候。

依靠外戚,也不行,明代的皇后大多都是来自于平民阶层,不是特别讲究出身,没有太大的势力,力量太小,帮不了自己,并且有的外戚早已经和士大夫暗结珠胎,不可靠。

想来想去,只有身边的宦官可以信赖,不用担心他们叛变,因为身体的残缺,宦官只能依附于皇权之下,不怕他们造反。

二来宦官有权力,掌握着帝国的情报机构,能够抓到士大夫的小辫子,有的宦官甚至可以在全国各地搞到大笔钱财。

于是武宗便搞起了“八虎”这一小团体,避开了士大夫,在豹房开始营造自己的政治理想。

首先便是在豹房里开展军事训练,帝国要一改往日的文强武弱的局面。

居住在豹房的军队,人数最多的是所谓的“豹房官军”。

这只军队成员并不多,只有两百多人,《万历野获编》记载道:

嘉靖十年兵部覆(豹房)勇士张昇奏:西苑豹房蓄养土豹一只,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岁奉二千八百石,占地十顷,岁租七百金。每人腰间悬着牌板,牌上撰文说:“随驾养豹官军勇士,悬带此牌,无牌者依照律法论罪。”

这就很奇怪,养一只豹子根本不需要200多人,而且这豹房官军的身份构成也很匪夷所思,大多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等少数族人。

所以有的学者推测,这些以豢养豹子的官军是以此为幌子,实际上行使的是军队教官的职责。

当然上述记载的是嘉靖年间的豹子总数,有人根据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中的记载嘉靖七年提督豹房太监李宽的奏本,说:

正德年间,原喂养土豹九十余只。这样说来,在正德年间的“豹房官军“共有一万八千多人。

所以也有学者推测,这些少数民族不是军队教官,而是一只特别组建的少数民族部队。

其中的真实情况,不得而知。但总的来说,明武宗在豹房进行的肯定有相当规模的军事活动。

朱厚照对下属的军事将领笼络的办法是沿袭朱元璋的政策,即将这些得充的骨干成员收为义子,赐予朱姓。

在正德七年的九月二十四日,朱厚照宣布一次赐姓的义子名单就达127人之多。

这其中有在豹房从事具体工作的宦官成员,也有出身奴仆的市井无赖和外族降将。

这些义子有不少都跟随朱厚照在应州大捷中为国征战,应州大捷也成为明中叶以来对外用兵少有的胜利,所以后世把朱厚照的庙号叫做明武宗,用来表彰他的功绩。

豹房在朱厚照的运作下,成为明中叶实际上的“第二朝廷”,代表的是皇权的最高意志。

而且豹房传出的一系列决策,士大夫事先根本不知情,得不到半点消息。

比如和蒙古人(那时叫做瓦剌)、去江南平叛。

这才有了史书上对明武宗的一些荒唐的描述,说他偷偷跑出首都,去边疆打仗,要求边关守将开门等等令世人啼笑皆非的行为,搞成了奇葩皇帝的代言人。

有的时候和士大夫斗争,明武宗命令内阁成员和六部官员将一切重要的公文奏折都要飞马送往皇帝下榻的居所,由皇帝领导的“豹房内阁“处理决定。

即使这样会影响办事的效率,明武宗还依旧坚持如此,原因就是他既想摆脱外廷士大夫对他的权力实施的干涉,又要控制士大夫不得擅自行使权力。

这样他这个皇帝就可以不被架空,把权力都揽到自己手中。

结语:

人都是复杂性的动物,平民布衣在生活中都不得不刻意隐瞒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作为一国权力的最大享有者——皇帝更是如此,必须拥有多种面具来应对各种事情。

明武宗的确在个人生活方面值得诟病,可豹房也是他行使权力的一个工具。

不这样干,他就是一个空架子,就是士大夫的一个傀儡,对此,他心里门清,他不能容许自己的才智被这样荒废,豹房的出现也就合情合理。

只是在正德十五年,武宗在游玩镇江时,不幸落水,一病不起,后来在30岁时病逝于豹房。

黄仁宇评价朱厚照:正德帝即位时只有十四岁,他有着超人的胆识,充分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人作为守成之君,可谓是命运的错误安排。

于书呆子作对,也许是他自娱自乐的唯一办法。

参考资料:

《明武宗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腾新才

《明武宗和他的豹房公廨》 李洵

《明武宗和豹房》 故宫博物院学刊 盖杰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正德   明朝   官军   义子   宦官   嘉靖   士大夫   皇帝   权力   民间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