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期间遇到不良反应怎么办?请收好这份“自救指南”

靶向治疗的患者每天都需要按时服药,虽然与化疗相比,靶向治疗相关致死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长期服药以及药物的特性导致靶向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80%。而这些不良反应或多或少的会对肿瘤患者造成困扰,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小编盘点了靶向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一下该如何应对这些不良反应吧~

胃肠道不良反应[1-4]

比如腹泻、恶心、纳差、呕吐、腹胀等。阿法替尼、达克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索拉非尼等药物都可能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

对于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密切关注自身变化,同时调整膳食结构。

处理策略

对于腹胀的患者,饮食上应少食多餐,且注意不要吃容易导致胀气以及粗糙多纤维的食物,比如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

对于恶心、呕吐的患者,除少食多餐外,可以吃一些清淡、易消化、没有强烈刺激气味的食物,也可以吃一些酸味的食物,比如酸梅、陈皮等,还可以口服生姜片,以缓解恶心的感觉。

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吐药。如果呕吐过于频繁,可以暂时禁食,等症状缓解后再逐步恢复饮食。

对于腹泻的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每日排便的次数、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信息,来帮助医生判断腹泻的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在饮食方面,应选择温热、柔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辛辣等会刺激肠胃的食物,也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生食及过期变质的食物等。奶制品可能会加重腹泻,建议选择性食用,也可以视情况尝试低脂、无乳糖配方的奶制品以及酸奶。

此外,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以及肛周皮肤的护理。有些患者会因严重的腹泻而导致身体虚弱,此时要注意预防跌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洛哌丁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皮肤不良反应[5,6]

皮肤不良反应是靶向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丘疹、干燥症、皮肤瘙痒、甲沟炎、手足综合征等。皮肤不良反应大多会发生在用药后的1周内,并在3-5周达到高峰。可以自愈和再现,是可逆的,停药后4周基本就会消失。

处理策略

靶向药物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大多是轻、中度的,一般不需要停药,配合医生进行对症治疗即可,比如出现皮损时可遵医嘱外用抗菌药、局部或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瘙痒的患者可遵医嘱外用止痒剂或口服抗组胺类药物等。

如果发生很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除了进行干预治疗外,可能需要减量或停药,等控制住症状以后再做决策。

发生皮肤不良反应的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做好皮肤的护理工作。比如:

外出时做好防晒,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皮肤,寒冷、干燥或高温天气最好不要出门;

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继发感染,但不要频繁的洗手或洗澡,洗浴时用温水,清洁皮肤后用柔软、干净的毛巾轻柔的蘸干皮肤,不要用力揉搓,日常的护肤品、皮肤清洁产品应选用不含酒精且温和无刺激的;

即便感到皮肤瘙痒也不要抓挠,也要避免造成皮肤创伤;

穿宽松、柔软的纯棉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等。

需要强调的是,出现皮疹的患者如需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部分非处方药类的痤疮治疗药物对于靶向药导致的皮疹很可能并不能起到治疗效果。

口腔黏膜炎[7-9]

服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等靶向药的肿瘤患者,口腔黏膜可能会出现红斑、水肿、糜烂、疼痛等症状,并进一步形成点、片状溃疡,也可能继发感染。口腔黏膜炎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造成营养不良风险,还会降低肿瘤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等。

处理策略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刷牙,可遵医嘱使用漱口水,预防感染。

戒烟戒酒,饮食方面不要吃辛辣、酸性、过冷、过烫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硬的食物,以避免刺激或损伤口腔黏膜。建议吃质地较软、易吞咽、清淡、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并把食物分割成小块后食用。

1级口腔黏膜炎一般无需调整或暂停靶向治疗,在做好口腔护理及饮食护理的同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局部治疗,以防止口腔黏膜炎进一步发展严重。

对于2级及以上的口腔黏膜炎,除局部治疗外,可结合全身用药,必要时需暂停或调整靶向治疗。当因口腔黏膜炎而导致疼痛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来镇痛。

此外也可以口含冰块或冰水来缓解疼痛,但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的患者、对冷敏感者及老年患者不建议选用此方法。

如果继发了感染,应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

间质性肺疾病

靶向药物导致的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发生率并不算高,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处理策略

靶向治疗前配合医生进行ILD危险因素评估,并完善各项检查,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发生ILD后一般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比如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

肝损伤

部分服用靶向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性肝损伤(DILI)。

处理策略

DILI重在预防。开始治疗前应详细了解药物肝毒性的情况、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等,配合医生完善肝肾功能检查,并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等。

日常生活方面,应尽量避免有大的情绪波动,戒烟戒酒。在饮食方面,吃一些清淡、养肝的食物。

服药期间,如果出现身体乏力、食欲减退且厌油、肝区胀痛、上腹不适、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瘙痒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就医时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用过什么药。

DILI可能会导致停药。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患者的DILI可以在停药后逐渐缓解,甚至痊愈。不过大多数的肿瘤患者可以适应靶向药的肝毒性,并不会进展为严重肝损伤和肝衰竭。所以是否停药,还需要看具体的情况。


当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靶向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大多时候是可防、可治的,我们要积极应对,但也无需过于担忧。


参考文献:

[1]姜雨佳,孟恺涵,翟笑枫. 靶向药物相关胃肠不良反应的中医防治[J]. 医药导报,2021,40(9):1206-1209. DOI:10.3870/j.issn.1004-0781.2021.09.007.

[2]蔡萌,李民,沈爱宗. 抗肿瘤靶向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2021,18(4):368-372. DOI:10.19803/j.1672-8629.2021.04.16.

[3]彭文颖,杨润祥. 肿瘤患者腹泻的处理[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50(1):10-15. DOI:10.3969/j.issn.2095-8552.2022.01.004.

[4]崔明,欧志莲,詹剑玲. 肿瘤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21,16(3):50-54.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21.03.012.

[5]杜若飞,陈长英,周会月,等. 癌症病人靶向治疗致皮肤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21,35(9):1610-1615.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1.09.018.

[6]乔瑞,姜祎群. 常见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皮肤不良反应及诊治的研究进展[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35(9):1054-1058. DOI:10.13735/j.cjdv.1001-7089.202006008.

[7]沈悦忠,王珏,林胜友. 恶性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后口腔黏膜炎中西医研究进展[J]. 新中医,2021,53(19):164-168. DOI:10.13457/j.cnki.jncm.2021.19.037.

[8]王文梅,段宁. EGFR-TKIs相关口腔黏膜炎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管理研究进展[J].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10):869-874. DOI:10.13701/j.cnki.kqyxyj.2021.10.001.

[9]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共识专家组. 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J]. 中国癌症杂志,2019,29(12):993-1006. DOI:10.19401/j.cnki.1007-3639.2019.12.013.

封面及插图:视觉中国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靶向   黏膜   中国   肿瘤   口腔   药物   患者   食物   皮肤   医生   指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