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欺骗世人两千多年的真相

我是小鱼儿,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历史小故事。

呜呼, 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 自高祖至于中宗, 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以灭族。玄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新唐书》

《新唐书》在总结唐朝衰亡的原因时,将其归咎于武后、韦后、杨贵妃等女色祸国。古往今来,每每朝代覆灭,往往都会将一个女人推出来背锅,说她们是亡国之妖,红颜祸水。

譬如,妺喜之夏,苏妲己之商,褒姒之西周。她们也许有什么缺点,但也不至于十恶不赦,只不过她们正好遇到了昏庸的君王而已。

我们今天就谈谈烽火戏诸侯的真相,它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01 “烽火戏诸侯”始末

周室王畿所处之地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民众饥寒交迫,社会动荡不安。而周幽王荒淫无道,穷兵黩武,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

大臣褒珦,劝谏周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把褒珦关押起来。褒族人为相救,得知周幽王好美色,于广征天下寻访美女。后将褒姒,献于周幽王,替褒珦赎罪。

周幽王见到褒姒惊为仙人,百般宠爱。并释放褒珦,既往不咎。褒姒性情冷若冰霜,从来不笑。周幽王重金悬赏寻求计策。虢石父提议可点燃烽火台,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幽王采纳虢石父建议点燃烽火台。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禁不住嫣然一笑。随后又数次戏弄诸侯,此后诸侯们屡次被骗,再也不顾烽火台的警示。

后来,犬戎果然来攻,周幽王再度命人点燃烽火,却再也没有一个诸侯前来。于是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褒姒和太子伯服全部被杀,西周灭亡。

02 “烽火戏诸侯”来源

早期记录周幽王亡国是《诗经·小雅·正月》,里面记载的周幽王亡国一事最为简略,“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种不加修饰的原始资料,体现当时人们对周幽王亡国原因的思考——“褒姒灭之”。

最早记载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戏诸侯的是《吕氏春秋》:“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相比《诗经》,《吕氏春秋》和《史记》都提到了周幽王是为了博褒姒一笑,才采取过激的手段导致自身失去了公信力。只不过一个是“击鼓戏诸侯”,一个是“烽火戏诸侯”。

从时间上来讲,吕不韦他所生活的年代要比司马迁更容易获取到西周时期的信息。因此战国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必为西汉太史公马迁在《史记》中所借鉴。

03 “烽火戏诸侯”真伪

“烽火”制度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周幽王要想使用“烽火”制度来“戏弄诸侯”,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必须每隔一段距离就修建一座烽火台。

西周末年,相当于独立政体的诸侯们已不怎么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显然不会配合周天子在自己的领地范围内建立这样一套示警系统。周幽王其实是没有机会使用烽火来完成戏诸侯的操作的。

况且各地诸侯距离镐京的远近差别很大,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赶到。俗话说“兵贵神速”,齐鲁等诸侯国更是距离镐京上千里,等到了镐京,怕是早就晚了,由此更加证明烽火戏诸侯不可信。

其实“烽火戏诸侯”的真实性早有争议,西晋时期,河南汲县出土过一部《竹书纪年》,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的魏国史官所作,曾对西周灭亡有过零星记载,但不是很清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二辑中收录的《系年》是目前唯一未受“焚书坑儒”影响的战国古书,记录了从西周建立到战国前期的重要事件,也解密了许多历史疑案,也与“烽火戏诸侯”相左。

04 西周灭亡原因

西周的灭亡,极有可能源于王室内部的纷争。周幽王破坏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政治核心的西周宗法制。而这一点,正是西周王朝的立国之本,却被周幽王推翻。这才是导致西周灭国的真正原因。

《系年》中描述,周幽王娶了来自西申国的王后,生了太子宜臼,他又娶了褒姒,生了伯服。周幽王宠爱褒姒,后来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

于是申氏带着儿子宜臼返回了娘家西申国,周幽王害怕废太子以后还要回来争夺王位,便一不做二不休,和伯服一起带兵杀向西申国。

西申是个小国,无法和周王室抗衡,于是和盟友缯国,联合犬戎发动反击,最终攻入镐京,杀死了周幽王、褒姒、伯服,西周至此灭亡。

西周灭亡后,宜臼并没有顺利登上王位,大臣们拥戴周幽王的弟弟为王。叔侄之间展开了长达21年的战争,最终,在晋国国君的支持下,宜臼获胜,是为周平王,后来迁都洛阳,东周开始。

05“烽火戏诸侯”真相

烽火戏诸侯是子虚乌有的事,为什么后人要编造出来这个故事呢?

因为周平王得位不正,他是一个被废的太子,而西周是讲究礼乐宗法制度,讲究父子关系和君臣关系的朝代。所以有人为了掩盖周平王弑君犯上的真相,编造了这个故事。

把周幽王包装成一个无道昏君,把褒姒包装成一个红颜祸水,把没有支持平王的虢石父包装成出馊主意点烽火台戏诸侯佞臣。又把杀周幽王的这个锅甩给犬戎。

司马迁写“烽火戏诸侯”的初衷,也许除了习惯性将亡国的罪责推卸给昏庸的末代君王、受宠的“红颜祸水”之外,也希望借此告诫后人,做人不要贪图美色,天子更不可以,励精图治才是正道。

造谣容易辟谣难,在之后的史书中,后人开始毫不客气地添油加醋。周幽王的形象已无关紧要,因为亡国之君的帽子他已经摘不掉了。而褒姒,却要和他被迫绑在一起,受万千后人唾骂和调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晋国   诸侯   烽火   史记   烽火台   西周   祸水   亡国   战国   太子   世人   真相   多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