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八年把镜头对准边防战士,他的照片感动无数网友

在网络上,很多人都看过刘晓东的摄影作品。

白雪皑皑、藏北高原是常见的取景地,而那些有着黝黑脱皮的面庞、枯槁的双手的边防战士,是他镜头下的主角。

以下是他曾经拍摄过的照片。

因为真实、动人,这些照片曾感动无数网友。

2013年7月,在原昆明陆军学院即将毕业的学员刘晓东,主动申请来到“生命禁区”阿里高原。

海拔、含氧量、“生命禁区”……这些在课本上读到的词语变成了现实,和初到高原的所有人一样,高寒低氧不断考验着他的身体极限。

但看着一块在极限条件下戍边的战友,他也萌发了用文字、影像记录下西藏阿里的一个个普通战士日常生活的想法。

一开始,刘晓东不会写消息,不懂构图,拿到素材不知如何下手,靠着一股想要学习的劲头,白天,他和战友们摸爬滚打在训练场,晚上,大家都睡了,他来到学习室继续学习。第一篇稿件刊发后,刘晓东的写作积极性越发高涨,一则则来自他笔下的边关新闻,见证边防战士对远与近、苦与乐的理解和诠释。

刘晓东

“你们多大了?”在一次巡逻休息时刘晓东向身边的两位战士问道,“我十九,他二十。”得到答案后刘晓东既惊讶又心疼。

长期强紫外线的照射让他们脸颊脱皮、面庞黝黑,严重的高原反应以及缺乏维生素让他们双手枯槁、指甲凹陷……如果没有参军,他们应该还是在父母身旁任性闹脾气的孩子,而此刻,他们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保家卫国的千斤重任。

“我给你们拍张照吧。”听到刘晓东这句话,这群年轻的战士腼腆地笑了起来,闪光灯闪烁,珍贵的一幕被记录下来。

做“兵记者”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寒冬走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在火辣的太阳底下蹲好几个小时,顶着剧烈的高原反应在白雪覆盖的崎岖道路上走上数小时……常常一趟巡逻任务结束,刘晓东的衣服会被汗水浸透,紧贴着后背,冷风顺着衣领往里钻,冻得他直打哆嗦……

一次,刘晓东跟随车队前往一个新建执勤点运送物资。15公里路,车辆单程行驶却花费了6个多小时,很长一段路程都是在乱石滩、毛刺堆上行驶,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车在路上跳,人在车上跳……一副崭新的防滑链,路程行驶不到一半,已断得无法使用。

刘晓东和战友在一起

到达目的地时,哨所官兵早已为大家准备好了晚饭,这顿饭,刘晓东几乎是含泪吃完的。“阿里高原我走的地方并不少,目前这里是最艰苦的地方,没有之一!”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刘晓东难以相信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连喝一口干净的水这样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浑浊的河中抽出的是他们唯一的生活用水,每当打开水龙头,飞溅出的水花夹杂着些许泥沙……正因如此,他每次写稿拍照片都会投入最真挚的感情,用近乎苛刻的标准保证每篇作品的质量。

短视频流行后,刘晓东开始钻研视频拍摄与制作,战友们看到视频中自己的身影忍不住说道:“没想到我在训练的时候还挺帅的嘛,下次要把动作做得更标准一些,争取更帅一点。”

后来,他被调入军分区专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来到新单位,他认识了更多的新闻前辈,跟着他们多次下边防、走基层,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凹陷的指甲、踏雪巡逻、共饮一溪水、海拔5000米的极限训练……他用镜头不停记录着那些曾让他感到孤独的荒芜山丘、皑皑白雪、湛蓝天空,还有那群山之中孤立的哨所和营盘。

他的摄影作品也多次入选国内、军内摄影展,并入选第13届中国艺术节、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一次,战友说你一直给我们拍照,别人都不知道作者是谁呢?刘晓东憨厚地笑着:“别人不知道我,但我存在是有意义的。”

【记者】曹嫒嫒 张晋

【通讯员】税林 伊笑莹 张自成

【作者】 曹嫒嫒;张晋

前线速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边防   东向   战士   照片   哨所   阿里   面庞   禁区   海拔   战友   路程   高原   镜头   极限   地方   网友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