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后期有多混蛋?一日连杀两员无双名将,葬送华夏五千年盛世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天宝十一年(752年)十一月,把持大唐帝国朝政十九年的李林甫终于死了。杨国忠如愿以偿的入阁拜相,为了报李林甫身前打压自己之仇,准备伙同安禄山指控李林甫密谋造反。

消息传到范阳,安禄山欣喜万分。这位他生平最忌惮的帝国宰相终于死了,他安禄山再也不用整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一场,开创属于自己的皇图霸业了


安禄山

三年后,安禄山集结所有军队,联合契丹等部,号称精兵20万,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为名,从蓟城出发,大举南下,兵峰直指东京洛阳

当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消息传至朝廷时,玄宗李隆基正与杨玉环在丽山华清宫中泡温泉。对于前线纷至沓来的战败奏报置若罔闻。

唐玄宗与杨玉环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十六日,封常清循例入朝觐见玄宗。李隆基犹如抓到救命稻草般,随即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让其立刻动身前往东都洛阳防范叛军。

君命难违,封常清来不及召集旧部,仓促间于洛阳招募了六万兵勇。

封常清

十二月初二,安禄山率军顺利渡过黄河,攻陷灵昌。五日后,陈留失守。紧接着安禄山挥军继续南下攻下荥阳。至此东都洛阳就只剩下最后一道屏障——虎牢关。而据守虎牢关的正是封常清。封常清决定凭借虎牢关天险阻挡叛军兵峰,等待另一位无双名将高仙芝的援军到来。

可即使封常清是当世之无双名将,纵然封常清占据了天险虎牢关,面对着仓促招募而来的散兵游勇,也注定是要吃败仗的。果不然,封常清部面对身经百战的叛军,一触即溃,四散溃逃,虎牢关失守。封常清收集溃军,且战且败,再战再败,且败且退,东都洛阳陷落。

封常清战败

这是封常清生平败得最惨的一战,面对安禄山,毫无还手之力。

当封常清退至陕郡时,立刻向驻守陕郡的高仙芝奏禀,叛军兵锋锐不可挡,潼关没有驻兵。应先退守潼关,保全京师长安。军情十万火急,高仙芝来不及上奏,立即率军退向潼关,抢筑工事以拒叛军。

高仙芝


所幸的是,安禄山进抵洛阳后并没有立刻乘胜挥师攻取长安,而是忙着登基称帝,战事进入短暂的相持阶段。这无疑给了唐军喘息的时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玄宗此时并没有抓住机会调整部署,授命封、高二人临机应变之权。反而在这时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

边令诚进献谗言

“常清以贼摇众,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资治通鉴》)。翻译过来就是封常清经常以叛军锐不可挡为由,畏敌怯战动摇军心,高仙芝未上奏朝廷擅自弃守陕郡,退居潼关,而且克扣贪污军饷。


安禄山起兵转战数千里,仅月余便轻而易举拿下了东都洛阳,进逼潼关,所过之处犹入无人之境。玄宗早已恼羞成怒,五味成杂,偌大的帝国,平日里那些所谓威震一方的名将,在叛军面前竟然毫无招架之力。自己一手打造的太平盛世,万邦来朝的盛唐,竟然一触即溃。

唐玄宗

在听闻宦官边令诚的进言后,李隆基大怒。当即颁发了一道圣旨,命边令诚即刻前往潼关将封常清和高仙芝二人就地斩首。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十八日,边令诚带着圣旨到达潼关…..


这一天,大唐帝国的两位无双名将就此陨落。次年六月十三日,仅仅半年之后,玄宗携众妃嫔,宦官亲信逃往蜀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潼关   名将   天宝   大唐   天险   谗言   洛阳   叛军   宦官   华夏   帝国   混蛋   盛世   后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