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有艺术天才的皇帝,也是最荒淫无道的皇帝之一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北宋第8位皇帝,神宗第11子,元符三年(1100)即帝位,54岁去世,在位26年(1100—1126),历来被视为荒淫腐朽的宋代皇帝。

赵佶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花花公子性格。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沉湎于声色犬马,游戏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赵佶身边有一名叫春兰的侍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后特意送给他的,后来逐渐变成了他的玩物。

但赵佶并不满足,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汴京城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藩邸,长期据为己有。

与此同时,赵佶结交了一批与他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他的挚友王诜娶英宗之女魏国大长公主,封为驸马都尉,但王诜为人放荡,行为极不检点。虽然公主温柔贤淑,尽心侍奉公婆,而王诜却偏偏宠爱小妾,还放任她们多次顶撞公主。


神宗为此曾两次将王诜贬官,但他却不思悔改,甚至在公主生病时,当着公主的面与小妾淫乱。品行如此恶劣之人,却是赵佶的座上宾,他们经常一起光顾当时汴京城内有名的妓馆——撷芳楼。

王诜藏有名画《蜀葵图》,但只有其中半幅,于是时常在赵佶面前提及此事,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赵佶便记于心,派人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另外半幅画,就把王诜手中的那半幅也要了过去。王诜以为酷爱书画的赵佶要收藏这幅画,哪知赵佶却将两半幅画裱成一幅完整的画送给了他。于此可知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赵佶对王诜如此大方,王诜自然投桃报李。有一次,赵佶在皇宫遇到王诜,恰巧因为忘带篦子,便向王诜借篦子梳头,王诜把篦子递给他。赵佶见王诜的篦子做得极为精美,爱不释手,直夸篦子新奇可爱。

王诜不失时机地说:“近日我做了两副篦子,有一副尚未用过,过会儿我派人给你送过去。”当晚,王诜便差府中小吏高俅去给赵佶送篦子。高俅到赵佶府中时,正逢赵佶在蹴鞠,就在旁边观看等候。

赵佶善蹴鞠,而高俅早年便是街头蹴鞠的行家,精于此技。见到赵佶踢得好时,高俅便大声喝彩。赵佶便招呼高俅对踢。高俅使出浑身解数,陪赵佶踢球。赵佶玩得非常尽兴,便吩咐仆人向王诜传话,说要将篦子和送篦子的小吏一同留下。


后来,高俅日益受到赵佶的宠幸,而有些仆人想和高俅一样,祈求恩赏,赵佶居然说:“你们有他那样的脚吗?”赵佶之放浪形骸可见一斑。

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徽宗对她们刻意造作之态感到索然无味,便微服出宫,寻找刺激。

李师师,汴京人,本姓王,手工工匠之女,4岁丧父,遂入娼籍李家,后来成了名噪一时的京城名妓。她色艺双全,慷慨有侠名,号称“飞将军”。李师师既名冠汴京,徽宗自然不会放过她。

据史书记载,自政和以后,徽宗经常乘坐小轿子,带领数名侍从,微服出宫,到李师师处过夜。“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为了寻欢作乐,徽宗设立行幸局专门负责徽宗出行事宜。

然而,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还要帮助徽宗撒谎,如当日不上朝,就说徽宗有排当(即宫中宴饮),次日未归,就传旨称有疮痍(即染病),不再上朝。

天子不惜九五之尊,游幸于青楼妓馆,并非光彩之事,所以徽宗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发现,其实多数朝臣心知肚明,对徽宗的荒淫行为多少有所了解,却不敢过问,致使徽宗更加放荡。

秘书省正字曹辅曾经挺身而出,上疏规谏徽宗应爱惜龙体,以免贻笑后人。徽宗见后,勃然大怒,立即命王黼等人处理此事。这些人自然领会徽宗的意思,以曹辅诬蔑天子之罪论处,徽宗当即将曹辅发配郴州(今湖南省郴州市)。

徽宗为了自己纵情享乐,竟如此对待忠贞敢言之士!据《靖康稗史笺证》记载,徽宗“五七日必御一处女”,以及“退位后,出宫女六千人”,可谓荒淫无耻至极!

徽宗沉湎于声色犬马,并专注于书法、绘画,而怠于政事,因而除了后宫诸如郑氏、宦官之外,只好重用以蔡京为首的“六贼”处理朝廷事务。

通过“元祐奸党案”,徽宗、蔡京将贤良正直之人排挤出朝廷,进而重用了一批奸佞之徒。与蔡京、童贯狼狈为奸的有朱勔、王黼、梁师成、李彦,时称“六贼”,此外还有蔡攸、高俅、杨戬、李邦彦、张邦昌等一批奸佞邪恶之徒。

这些人聚集在徽宗身边,乘徽宗全身心投入所痴爱的书法、绘画艺术而怠于政事之机,把持朝政,横行无忌。


徽宗能书善画,可以说是一位天才艺术家,但作为皇帝,他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朝令夕改,反复无常。对于蔡京,徽宗却始终言听计从,主要是因为蔡京能揣摩徽宗的心理,投其所好。

蔡京父子一心固位专宠,极力怂恿徽宗纵情享乐。他们经常向徽宗灌输这样的思想:“官家当享天下之奉。”“人主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岁月能有几何,何必自寻烦恼?”

蔡京还依据《易经》提出“丰亨豫大” 之说,诱导徽宗相信当时国富民强,身处太平盛世,作为帝王要敢于大肆挥霍钱财,不必拘泥于世俗之礼,应该尽情享受荣华富贵。

昏庸无道的徽宗几乎全盘接受了这套消极的享乐思想,并成为他及其宠臣基本的施政纲领,越发沉溺于寻欢作乐,而荒废了朝政。

政和七年(1117),规模庞大的万岁山开始在京城汴京东北、景龙江之南修建。据说,徽宗继位之初,皇子不多,道士刘混康建言,京城东北角正处在八卦的艮位之上,如能将其地势垫高,便会有多男之祥;如若修建成为假山园林,国家必将繁荣昌盛。

这本是道士信口开河,徽宗却深信不疑。巧合的是,自从将此地增高为土岗之后,徽宗果然连连得子,兴奋之余,徽宗下令崇奉道教,大建宫观。同时,征发大量士兵、工匠,继续修建“万岁山”,历时6年之久方完工,更名为“艮岳”;

据记载,此山“山周十余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其中有芙蓉城、灵璧城、慈溪、景龙江等胜地。设计更为精巧的亭台楼阁,不可胜数,山高林深,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富丽堂皇,奢华至极!这些大型土木工程的兴建,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徽宗风流倜傥,继位之前就喜欢玩弄奇花异石,继位后痴心不改,为了满足自己浓厚的兴趣和皇室的奢侈生活,崇宁四年(1105)派蔡京的心腹朱勔于苏州设“应奉局”,专门在东南地区为皇帝大肆搜刮各类珍奇物品与奇花异石。

为了把这些奇花异石运往京城,在全国各地征调无数船只,每10艘船编为一“纲”,通过京杭大运河、汴河运往汴京,称为“花石纲”。宣和五年(1123),朱勔在太湖采得一高达四五十尺的巨石,需百人方可环抱。


朱勔建造巨船运到京师后,徽宗欣喜不已,特赐役夫每人金碗一只,朱勔的四个仆人被封官,朱勔本人被封为威远军节度使,而那块大石头居然被封为“盘固侯”,可谓荒唐透顶!“花石纲”的征发,前后持续了20多年,使东南地区及运河两岸的许多民户家破人亡,百姓怨声载道,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蔡京长子蔡攸也有宠于徽宗,官至节度使,能够随时出入宫掖,并经常参与宫中秘戏,或侍私宴。他和宰相王黼经常穿着短衫窄裤,涂青抹红,杂在戏子、侏儒之中,说些市井间淫谑浪语,以博徽宗之欢。

自称要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的李邦彦,被称为“浪子宰相”,善于阿谀奉承,从不违背徽宗的旨意,是一个怙恶不悛、厚颜无耻之徒,尤擅长讲些市井鄙俚、粗俗不堪的故事以取悦徽宗。

一次,李邦彦侍奉徽宗宴饮,待到献技时,他赤身裸体,露出印在身上的十二生肖纹饰,装模作样,并说些淫秽的话语。

徽宗开怀大笑,举杖要笞打他,他却已爬上了拱门。在旁的宦官看见,便传圣旨让他下来,李邦彦回答说:“黄莺偷眼觑,不敢下枝来。”皇后得知,感叹说:“宰相都如此,怎么能治理好国家!”

当然,徽宗一朝的奸佞之徒远不止这些,这几个人只是臭名昭著的典型代表而已,加上荒淫无道的昏庸之君,将整个社会弄得乌烟瘴气,政治极度黑暗。为了保住既得利益,蔡京等人不遗余力地排除异己,使北宋王朝陷入空前的危机。

北宋朝廷的腐败和军事上的弱点给金人以可乘之机。

宣和七年(1125),金兵在俘虏了辽国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后,分兵两路南下进攻汴京。宋徽宋吓得慌忙传位于钦宗,让儿子出来收拾残局,自称“太上皇”,带着蔡京、蔡攸父子南逃。

后其子钦宗为稳住皇位,将徽宗接回京城。两年后,金兵卷土重来,坐了26年皇位的徽宗赵佶,连同儿子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虏北去,被封为“昏德公”,史称“靖康之变”。赵佶受尽屈辱折磨,最后病亡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公元1135年4月,经受了九年囚禁生涯的宋徽宗,客死于五国城,据说他死在冰冷的炕上,尸体被人发现时,已经僵硬。

@读文解史

在前面的大半生,他养尊处优,痴心文艺。在后面的小半生,他遭人掳掠,妻离子散,年老凄凉。

元朝宰相脱脱在撰完《宋史·本纪·徽宗赵佶》后掷笔而叹: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千年巨匠,一代昏君!

对于这样一个人,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靖康   神宗   政和   篦子   皇帝   奸佞   京城   宰相   北宋   天才   公主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