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明的清朝人李鸿章对「新女性」的看法

封建礼教对古代女子的压迫长期存在,影响深远。即使像李鸿章这样被誉为当时“最进步”“最开明”的清朝人。也避免不了对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态度有着严重的偏见。

1896年,李鸿章在对欧美国家进行为期半年的访问期间,曾有两名女记者先后采访李鸿章。大概从未面对过职业女性,更从未接受过女记者的采访,李鸿章好奇心非常强,略带玩笑地反问了女记者许多问题。

其中一位是在英国报社工作的美国女性,报纸以“李鸿章和新女性”作为标题,报道了这次采访。

这位女记者写道:“总督主导性地采访了我。问我结婚了吗?打算结婚吗?我多大年纪了?我做这份工作一个月可以得到多少钱?我一个美国人怎么就住在伦敦了呢?类似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向我提问。我开始好奇,对于东方人而言,是否他们觉得我理应接受这一系列私人的,甚至是尴尬的提问。在这位大人严肃而认真地通过翻译向我一个接一个地提问时,我发现他幽默地眨着眼睛,开始意识到这实际上是在对我开玩笑。”

女记者决定向李鸿章提一些刁钻问题掌握主动,问他觉得哪个国家的女性最聪明、最漂亮。

李鸿章巧妙地回答说:“我在很多国家都看到过漂亮的女人、丑陋的女人、聪明的女人、笨女人、有美德的女人和没有美德的女人!”

这位女记者不依不饶,马上问道:“但是,大人,肯定有一个国家,在那里您发现女性比其他国家的更漂亮、更聪明,您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从未到过美国的李鸿章不乏奉承地“幽了她一默”:“美国是一个有美丽而聪明的女性的国家。”

接着李鸿章又反被动为主动,向她发问:“我听说,美国是一个有很多未婚女人的国家。这是真的吗?”

女记者表示自己从未听到过这种说法。

这次轮到李鸿章不依不饶:“我听说那里的很多女人都不结婚。她们工作,为自己挣了很多钱!她们不应该这么做,她们应该结婚!”

女记者问道:“您相信所有女人都应该结婚?”

李边点头边肯定地说:“是的,全部。”

女记者再问:“您在清朝听说过‘新女性’吗?”

李鸿章不客气地回答说:“是的,我们听说过,听说她们都住在英国和美国,但是我们不喜欢她们。清朝没有‘新女性’,我们也不会有,我们的女人全都结婚。”

“那么没有您不喜欢的未婚女人吗?”女记者笑着问道。

李回答说:“一万个人里面只有一个老处女。”

女记者再次想扭转局面,变成提问者而不是受访者,但发现“未婚女人(老处女)”这个话题似乎是李鸿章唯一愿意跟她聊的。

李鸿章被誉为当时“最进步”“最开明”的清朝人,也无法接受“新女性”,足以见得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态度。

当然,事实证明,李鸿章认为中国今后“也不会有”新女性则过于自信,他确实想不到,十几年后就会有秋瑾那样的“新女性”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甚至投身革命,到二十年后的“新文化运动”,则涌现出了更多的“新女性”。社会的发展远超他的想象。

而到百余年后的今天,他理解中的“新女性”更是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开明   清朝   女性   老处女   不依不饶   美国   女记者   看法   采访   女人   国家   李鸿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