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的赢家雍正,是在皇位上混日子吗?

康熙帝是个长命皇帝,自然儿子就多。其中,有机会当皇帝的就有24个,而真正参与争抢皇位的则有9个,史称九子夺嫡。末了,皇位落到老四胤禛手中。但作为九子夺嫡的赢家,雍正帝胤禛,却被康熙帝与乾隆帝,隐去存在感。那夹在康熙与乾隆中间的雍正,到底是坐在皇位上混日子,还是为大清王朝做了些事情呢?



康熙帝整体来说,还挺敬业,在皇位上呆了61年。但康熙帝到了晚年,累了,卷不动了,便开始放飞自我。另外,儿子们为了争抢皇位,也是各种明争暗斗,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以至于康熙晚期,吏治败坏起来。


康熙帝玄烨驾崩后,康熙帝的儿子胤禛即位,成了清世宗,也叫雍正帝。雍正帝胤禛,亦是个勤奋的皇帝,一上位,就以改革的方式,收拾起父亲晚年搞出来的残局。雍正帝胤禛先整顿吏治,拔掉朝中的蛀虫,后又对腐败问题,下狠手。除此之外,雍正帝胤禛,还通过“摊丁入亩”的措施,将征收了几千年的人头税,废除了。




清朝仿照明朝,搞了个内阁制度。但清朝的内阁,只是名义上的至高行政机关,真正的权力中心,却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后面的军机处。其中,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初期的权力中心。也就是说,清初时国家大事,都先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量,后由皇帝做决定。


到了康熙时期,康熙开小灶,弄了个南书房,主要用来特颁诏旨,但也只是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而到了雍正时期,雍正帝胤禛,则设立军机处,直接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如此一来,皇帝可以通过军机处,直接给地方官,下秘密圣旨,而地方官的奏折,也可以直接交给皇帝审批。中间无需再经过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从此军政大权,就又都落入皇帝手中了。

另外,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也是发生在雍正时期。改土归流,顾名思义就是改土官为流官。土官也叫土司。土司制度,是元朝和明朝,管理西南少数民族的方式。也就是让少数民族的老大,当他们自己的土官,进行自我管理。而且这个土司,是可以世袭的。因而,时间长了,也就滋生出问题,土司会培养自己的势力,同朝廷对抗。


于是,为了规避土司问题,明朝时期,就出现了改土归流的措施。也就是用流官取代土官,而流官由朝廷任命。如此一来,管理少数民族的人,就成了朝廷的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起同汉人一样的管理制度。

虽然明朝,就有了改土归流,但不论明朝还是清初,管理西南少数民族的主流方式,仍然是土司制度。直到雍正时期,改土归流才有了大动作,开始大规模地实施开来。从此以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的土司制度,就大部分被取消了。但一些边远地区,仍然存在,直至民国时期。


康熙帝时期,清朝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而该条约签订后,清朝一直找沙俄,想将两国中段的边界也划定下来,但沙俄一直不搭理清朝。直到雍正时期,清朝和沙俄才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划分了中俄中段边界。该条约以恰克图为起点,向东到额尔古纳河,向西到沙毕纳伊岭,为分界线。分界线的南边归清朝,而北边归俄国。沙毕纳伊岭也就是现在的沙宾达巴哈。#趣味历史#

次年,清朝和沙俄,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该条约没有划分新的边界线,但对上两个条约作了总结。比如,再次肯定了《布连斯奇条约》中,关于中段分界的划分,还重申了《尼布楚条约》中,关于东段分界的乌第河地区作为待议区的规定。这些条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沙俄的扩张野心,确保了中俄边界较长时间的安宁。#历史##清朝#


雍正帝胤禛逝世后,雍正帝的儿子弘历,接班当皇帝,成了清高宗,也叫乾隆帝。乾隆帝弘历,也是个厉害人物。那乾隆帝,到底有何厉害之处?他又为大清王朝,干了哪些实事呢?下篇文章,继续讲。我是历史当下,用大白话,根据朝代顺序,系统讲中国历史,喜欢历史,就关注我。文/历史当下。#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雍正   皇位   沙俄   军机处   明朝   土司   混日子   条约   清朝   赢家   皇帝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