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的诞生-一座让故宫都黯然失色的宫殿

西安,一个充满了传奇和荣耀的城市。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第一次在这里建都。在随后的时间里,数以百计的帝王以西安为都城,统治中国长达一千多年。历史给这个城市留下了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在今天西安市的北部,有一个大型的文化遗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耸立过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它的面积相当于四个紫禁城,这就是大唐帝国的皇宫—大明宫。这里不仅蕴藏着一个帝国湮没已久的秘密,也铭刻着整整一个时代的记忆。

大明宫夜景

公元626年,大唐立国刚刚八年,在都城长安的玄武门,一场政变正在悄悄的准备,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帝位,大唐皇室家族开始互相残杀,在6月4日这个黎明,大唐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取得的了帝国的最高权力。玄武门之变极大的影响了大唐帝国的历史,它不仅造就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帝王,也为一座旷世宫殿的诞生埋下了种子。玄武门之变后,开国皇帝李渊退位,而儿子李世民登上帝位。

在李世民的苦心经营之下,大唐开始走向兴盛之路。大唐蒸蒸日上,但无法弥补父子感情的裂痕。退位之后的李渊成为太上皇,从此不问政事,史书记载,晚年的太上皇郁郁寡欢,整日沉迷于琵琶弹奏。李世民曾经为建立大唐而浴血奋战,而帝国又在他的统治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退位的父亲,使唐太宗的内心一直难以安宁。这是一个渴望完美的帝王。他不仅要建立一世功业。而且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孝子的名称。

李世民

公元632年的夏天,当李世民出长安城避暑的时候,父亲却不愿意同行,大唐代隋而立,仍旧以隋帝国建造的太极宫为皇宫,但是太极宫并不适合居住,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隋帝国以周易的乾卦理论为指导,建造了长安城。古代中国人观察天象发现,紫微星位于北天中央,被众星环绕。紫微星其实就是北极星,皇帝贵为天子,地上的君主应该和天上的星宿对应,皇帝居住的太极宫也因此被安排在长安城北部中央的位置。然而过于理想化的设计,忽略了地形的缺陷,太极宫正处于长安城地势最低的一块洼地上,长安的夏天经常下雨,温度又很高,太极宫因此潮湿而燥热,由于常年征战,李世民一身伤痛,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他都要出长安城避暑,唐太宗避暑的地方叫九成宫,距长安300里,九成宫是隋帝国建造的。

史书记载,隋帝国的开国皇帝杨坚猝死于九成宫。长安城中流传,杨坚就是在九成宫被暴虐成性的儿子杨广所杀。玄武门之变,一直是李渊心中的疼痛,因为争夺权力,儿子之间相互残杀,父子之间也形同陌路,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不愿意目睹父子反目成仇的是非之地。当李世民邀请父亲前往九成宫避暑的时候,李渊拒绝了。

李渊

就在这时候,一个叫做马周的官员建议,在长安城为太上皇营建一所避暑行宫,马周认为,这件事可以昭告天下,皇帝一刻都没有忘记为父亲尽孝。唐太宗接受了马周的建议,决定为太上皇营建避暑行宫。公元635年的春天,大批工匠汇集于长安城的东北方向,开始大兴土木,新宫殿称为永安宫,后更名为大明宫。李世民真心希望,大明宫可以成全自己的一片孝心。然而大明宫开始营建不久,李渊就离开了人世。大明宫的营建戛然而止。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帝王,统治大唐23年期间,文治武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治世—贞观之治。但是,晚年的唐太宗并不愉快,内心一直处于煎熬之中。公元649年,五十三岁的唐太宗病入膏肓,服侍在他身边的是太子李治,李治在端汤送药的时候看上了风姿绰约的武媚娘。涉世未深的太子被深深的打动了。

武媚娘是太宗的妃子,已经26岁。650年,就在这年的夏天,唐太宗撒手人寰,作为先皇的妃子,武媚娘被送往长安城中的一所寺院。根据大唐的律法,皇帝驾崩之后,没有生育过的嫔妃必须出家,才人武媚娘被迫成为尼姑。但在唐太宗死后不久,武媚娘又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皇宫,李氏皇族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血统,在游牧民族看来,父亲的女人,嫁给儿子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

武则天

公元655年,先皇的妃子成为大唐的新皇后,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女人,她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又拥有超常的胆识和气魄,但是,她身上真正独一无二的是对权力无边无际的渴望。无以言说的命运给了武皇后千载难逢的机会。史书记载,唐高宗身体羸弱,患有严重的风痺症,根据一些学者的推测。风痺之症是李氏皇族的遗传性疾病。多病的唐太宗为武皇后通向权力之路创造了条件。也直接促成了大明宫的重建。

太极宫不仅潮湿,而且过于朴素,被疾病折磨的唐太宗再也不愿意住在太极宫。到高宗时代,大唐立国将近半个世纪,威望日隆的帝国也急需一座与之匹配的皇宫。在停工多年之后,帝国决定重新建立大明宫。公元626年的春天,数以万计的工匠第二次汇集到长安城的东北方向,规模浩大的皇家工程开始了,大明宫开始重建,但规模已非往日可比,它不再是皇家避暑的离宫别殿,而是大唐最尊贵的建筑。

大唐的皇后在大明宫的重建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武媚娘进宫以后,精心策划,不但囚禁了皇帝宠爱过的萧淑妃,和皇帝的原配王皇后,而且将她们折磨至死,据宋代的史料记载,披发沥血的冤魂经常出现在皇后的梦中。被噩梦折磨的武皇后,期盼着大明宫早日建成,逃离不堪回首的太极宫。

李治

这是大唐开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建筑工程。在中国历史上,如此宏伟的工程,大概只有秦始皇未完工的阿房宫可以相比。从有限的史料的推断,参与大明宫营建的工匠很可能达到数十万人。如此浩大的工程,确实需要巨额的人力和财力,为了迅速完成大明宫的建成,国库划拨了帝国十五个州的赋税收入,又停发了长安各级官员一个月的俸禄,依靠以往四十五年的不停积累,帝国日益富足,规模空前的工程,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根据史料记载,皇家工程的监造者,是一个叫梁孝仁的官员,梁孝仁是帝国的司农少卿,主管农业,由于精明干练,而被任命为大明宫建筑工程的总指挥,在隋帝国修建长安城之后,还没有什么人有过这种百年难遇的机会,可以想象,为了大明宫的落成,梁孝仁费劲了心血。至高无上的皇家工程,不仅需要一个兢兢业业的监造者,而且需要一个才华横溢的设计师。

步辇图

大明宫的设计者又是谁呢?令人惊异的是,史书中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大明宫营造期间,一个叫阎立本的人正担任帝国的将作大匠,阎氏一家深谙工艺之学,父亲阎毗曾为隋帝国营造宫室,哥哥阎立德先后担任大唐的将作大匠和工部尚书,阎立德死后,弟弟阎立本接任将作大匠一职,将作大匠专门负责皇家工程的设计和营造,我们有理由推测大明宫的设计者就是声名显赫的大画家——步辇图的作者阎立本。

公元663年6月5日,这是大唐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大明宫尚未完全竣工,大唐皇室就准备搬迁了,立国四十五年之后,大唐皇室终于离开了太极宫,从此帝国的权利中心从太极宫转移到大明宫,从长安城的中轴线一直往北,越过皇城和太极宫之后向东,就是大明宫的南门丹凤门。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一般的城门只有三个门道,而丹凤门有五个门道,宽大的门道,丹凤门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门。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这样庞大的宫门,丹凤即朱雀,意思是红色的凤凰,丹凤门的命名究竟来自何人,史料已不可查,但它与武皇后似乎存在着某种不可思议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丹凤   故宫   太极   太上皇   大唐   长安   帝国   黯然失色   宫殿   皇后   公元   皇帝   长安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