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恐婚,生育率下跌到底是为什么?

近几年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一直在下降

从一胎到部分二胎,到全面二胎开放,现在都三胎了

但一胎率起不来,生育率还是靠二胎撑上去的

限制房价,搞双减,打击教育培训,这些手段也是为了提高生育率解决老龄化问题

可到底是为什么都不愿意生孩子呢?

一、投资没回报

生育孩子从某种角度上其实是投资行为

以前生孩子,养孩子只是多一双碗筷

几岁就能帮忙干活,十岁左右就是家里的劳动力,可以给家里带来收益

但现在生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投钱,而且孩子花的钱远比大人多

吃穿用住都要是好的,教育成本也是极高,读书要到20多岁才能独立赚钱

但这个收益还有可能是负的,还需要你贴钱,孩子结婚生子买房也需要支持

导致生育孩子已经从一个正收益变成负收益

把养育孩子当做投资学行为,这种说法会让人难以接受

但这种行为是存在的,包括养儿防老,本质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投资,换回孩子的养老

这没什么不对,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传统

只是现在这种传统受到了挑战,前期的投资慢慢压垮了我们

如果前期的投资我们的都承受不住,回报又如何得到,所以许多人选择撤资

二、两性关系的巨变

两性关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正处于时代变化的巅峰

1、变化的原因

关系的变化从本质上是经济或者生产力改变带来的

女性解放是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后开始的

产业革命的发展给女性提供了工作岗位能够从事生产,参与社会活动

随着各种解放思想的发展,女性也开始争取自己的权益,经历多个生产力变革。

女性参与社会活动,在各个领域的话语权也在不断增加,独立意识明显

据统计2018年全球女性劳动参与率为48.5%,比男性低26.5%。

这种变革式的转变来得太突然

整个社会都没有形成一个新的两性关系以及对应的新的婚姻伦理

加上个人主义盛行,无论什么性别,年龄,阶层都会想尽办法为自己获益

由于婚姻的主体是男性和女性,那么就自然会因为各种利益引发矛盾

2、女性角度

在女性的角度上,职场中女性依然存在劣势,以及公司企业带来的歧视。

比如从薪资差异上,男女会有所不同,升职加薪上都会更优先男生

就业机会上,很多女性在面试时都会遇到HR问恋爱情况,结婚情况,以及生育计划

企业考虑女性进公司可能会马上生育孩子,而这部分成本需要企业承担,就直接不录取

女性生育也会严重影响她的事业发展,很可能你的岗位就会被别人代替或者失去晋升机会

有孩子后,女性还需要兼顾家庭和事业上,身体也会不如生孩子之前

婚姻关系是否和谐也很关键,目前离婚率上涨,家暴,出轨,双方不能履行相应责任,感情破裂等各种原因

综上,女性会考虑是否自己真的需要结婚,自己一个人生活其实也可以很好

婚姻又给女性带来了什么,由此女性会一定程度上恐婚

3、男生角度

男性角度比较直接,第一是钱,第二是观念,第三是风险

首先是钱

世界上大部分问题都是缺钱带来的

结婚需要钱,房子,车子,彩礼,孩子的费用。

大部分负责男性都会默认自己承担,如果另一半能够提供支持当然更好

其次是观念

一个人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它深深地刻在骨子里,这是人性

不是性别或者地域人种问题

我们现在的观念大部分还是来自父辈或者爷爷那一代

婚姻观念也是,习惯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方式

但如今环境变了,这个时代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靠一个人养家不太现实。

基本上是双职工家庭,但男强女弱的家庭模式还是占据很大比例

包括大部分女性在找另一半是也会找各方面比自己强的,至少也是综合起来比自己强的

但上面提到了,女性权益和自主独立意识在觉醒。

从客观条件上或许是男强女弱的家庭模式,但在相处中是遵循平等意识,在这里就会发生失衡

这是旧的婚姻观念和如今的观念碰撞导致的

最后谈风险

在女性角度中谈了很多风险,同样男性在面对婚姻也同样具有风险

男性走进婚姻的入场券会比较高,需要担负比较大的金钱成本

如果婚后生活不理想,或者离婚,男性的成本会极高

或许他已经是举全家之力结婚,没有能力再婚了

两性所需要付出的成本都很大,只是各有不同。

但正因为不同,人们总是有更看重和放大自己的部分,弱化和忽略别人的部分

造成如今各说各话,互相谩骂,看似谁都有理,都有事实案例和证据,也都站在道德高地

但争论不休,没有定论,或许争论本身就不是为了寻找定论

3、怎么办

都说男女平等,也没人会公开反对,但是事实呢

男女平等和人人平等一样,如果人人平等能实现

那么男女平等就不需要单独提出来

所以平等不过是伪命题,如果一直纠结平等问题,那么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应该关注的是男女有差别,差别就造成不同的分工,不同的优势

我并没有说就要规定男性应该做什么,女性应该做什么,或者什么男性不能做,什么女性不能做

而是在家庭分工上,通过协商选择自己更擅长或者喜欢的,来达到整体效率的最大化和收益的最大化

我一直相信具体人与人的差异大于性别差异

作为分工的两个人应该是共同去解决问题,发挥自己的优势

而不是我解决不了问题,就来解决你

但千万不要试图改变别人,除非他自己改变,或许很矛盾,但这是事实

如果你很矛盾,试着学会课题分离,这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面的概念

感谢能看完文章的朋友,每个人能做到的很有限,影响力也有限,但我至少可以改变自己

我是小路,一个陪你读书的朋友,下期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生育率   女性   都会   收益   角度   观念   男性   婚姻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