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方言?这个答案很有趣

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方言? 汉语的语言史是分5阶段形成的: 1、远古; 2、上古——战国、秦汉; 3、中古——隋、唐、宋; 4、近古——元、明、清; 5、现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从远古上说,中国的土著原始部落是有区域性的,并且是多民族部落族群的。上古时开始了人类的迁徙活动,尤其是战争与逃难。还有由于农业的发展,使原有养牧狩猎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由于我国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那么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语言与文化。北方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多变,北方人有向南迁徙的需求。那么战争也是人类迁徙的途径,从炎黄到蚩尤的融合再到华夏各族的同化形成了民族的统一性。这样语言发展并形成结合的主要原因是: 1、移民; 2、发展变异; 3、民族融合;4、外来与舶来。例如今天的普通话中的坦克、摩托、咖喱……等等都是与世界各地区相互融合而来的(生产方式等的改变也促进了语言的改变,例如今天网络信息的发展,带来了网络上的用语等等)。

如今汉语归纳成七大或九大方言区, 七大方言区有: 1、北方方言区, 2、吴方言区, 3、闽方言区, 4、粤方言区, 5、湘方言区, 6、赣方言区, 7、客家方言区。 为何有九大或者更多呢?中国大约有八十多种或近百种家乡话(古代时可能更多,一些方言在历史的长河中同化而消失了),例如闽方言又可分为闽南话与闽北话。再细分又分出闽东话、莆仙话等等。闽南语又分为厦漳泉以及潮汕、台语、琼州、雷州等分支方言。

那么这些语言都是古代人的迁徙与融合同化而来的,多民族的融合产生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地方方言。而这些地方方言也是一种民族认同与归属的情感。一般认为,说同一样的话的人虽不能说都是同宗同源的,但起码有一定的族群融合史的渊源的。大致方言的形成是如此而来罢了,中国多方言的属性总结为多民族性与多部落族性而形成的。

例如中国有56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方言,如果在远古的中国,中国何止于56个民族?又何止于近百种家乡话呢?这说明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原始人类都有创造语言的能力,而且不同地区的人都有互相学习的能力。因此产生相同或近似的语调或家乡方言(例如厦门话是结合漳泉两地话形成的,汕头话却结合潮揭两地语音而形成的等等,这些都是移民带来的语言上的变化,形成移民城市的方言。如香港、上海等城市方言也是如此形成罢了)。

你现在理解方言为什么会产生了吗?这种说法是不是很有趣?欢迎留言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方言   汉语   家乡话   族群   远古   中国   移民   人类   答案   民族   语言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