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漫漫路上不断求索的孤勇者


我们站在现在的维度下,回望中华民族的历史,如同仰望银河,点点星光便是矗立在历史长河中的先贤,而这河中一定有一颗璀璨的星叫做屈原。


1


屈原,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不仅是一个名字这么简单,对中国人来说,他更像是文化载体和精神旗帜。他的“求索”精神如黑夜里的明珠,照亮了前行的路,令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追求。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从出身来讲,屈原是楚国贵族,但是贵族的身份并未对他的一生起正向作用,反而让他一生更加坎坷。


屈原所处的时代是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征伐已经持续了数百年,却也愈演愈烈,本来这样的时代是有能力的人大显身手的时候,但明主能臣从来都是相辅相成才能发挥作用,屈原是能臣,楚怀王却非明主。


史书记录,屈原自幼嗜书成癖,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百姓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十分同情贫苦百姓,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获得了许多赞誉。


天才少年的剧本在什么时候都很吸引人,年少成名又有贵族加成的屈原在周慎靓王四年(前317年)担任楚怀王左徒,从事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屈原继续深入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奶酪只有那么大,动了别人的奶酪,岂有放过你的理由。


改革变法从来都是生死斗争,新旧势力此消彼长,在任何时候,想要持续推动一件事的发展,你就必须得到一把手的支持,如果君主态度暧昧,那结局也可望见了。


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最终还是难逃一死;屈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楚怀王变法的决心并不坚定,而且容易听信谗言,这样的背景下,屈原的变法数年之后走向了失败。


可以说这次变法本应该是楚国的最后一次机会,但是在旧贵族、君主的阻挠下,最终没能成功,此后数十年,楚国为秦国所灭。


屈原(约前340-前278年)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图源:网络


公元前314年,屈原因小人谗言,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此时的屈原,一方面希望楚国强盛,希望君主能不听谗言,不信佞臣,还朝堂一片清明;另一方面又为自己被贬而郁闷愤怒,但不论哪一方面,他还是那个忠诚爱国,身怀赤子之心的屈原。


但他不知道,人生的苦难便从此开始了。


公元前311年,秦国攻取楚召陵。秦惠文王愿分汉中一半的土地给楚,与楚结盟。楚怀王无意得到汉中的土地,而是想得到张仪。张仪来到楚国,重金贿赂靳尚,并得到楚怀王宠姬郑袖进言,被释放回到了秦国。当屈原出使齐国回到楚国时,张仪已经离开,屈原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楚怀王追悔莫及,派人追张仪,却无果而终。


此时的楚怀王已经不再重视屈原的意见,我们可以想象,屈原出使之前,必然告诉楚怀王张仪之于秦的重要性,可他还是听信谗言放了张仪,楚怀王的判断力和昏庸也可见一斑。


此事过后,屈原进一步被边缘化,这一时期他注重文章创作,开设学校,历来只有在朝中不被重用的人才有时间从事教学工作,此时的屈原想来是很痛苦的。


自己一直保持着美玉兰花一样的品格,但是却无法完成自己的抱负,上不能为国君分忧,下不能安身立命。这对于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诗人来说必然是痛苦万分的。


公元前299年,秦国邀请楚怀王去谈判,屈原跟昭雎等力劝怀王不要赴约,屈原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但楚怀王的幼子子兰怕秦王迁怒于楚国,竭力怂恿楚怀王前去。结果楚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挟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


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十六城。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


在楚怀王的葬礼上,屈原有些伤感,毕竟这是自己侍奉多年的君主,他好像看到那些年刚开始改革的日子,那时候的怀王还有一点君王的气魄,眼睛里还闪耀着励精图治的光芒,恍如昨日。


他想到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劝谏,都没有被采纳,甚至被贬黜,心底有些失望,但国家始终是我们的,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始终值得最深沉的热爱。


傅抱石《屈子行吟图》。图源:网络


楚怀王去世后,公元前296年,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公元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不免动情。


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时间长达十六年,在这一时期屈原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等。


公元前278年,白起攻破楚国国都郢都,屈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如何爱国,如何品行高洁,如何刚正不阿,我想史记中这一段记载足以明了: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屈原,这位先人去今已足够久远,他在漫漫路上的痛苦难为人知,只能在文化记忆中被创造,只能被赋予理想的而非现实的英雄力量,他经历的英勇挫败不是可怜的,而是悲剧性的,也是超越性的。


谨以此文怀念屈原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屈原   秦国   楚国   汉中   劝谏   谗言   爱国   公元前   君主   勇者   贵族   路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