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前从河州到拉卜楞:务农藏族女性与特色的部落装扮

编者按

1936年九世班禅在军队的护送下,由青海塔尔寺返回西藏,庄学本担任随行摄影师,并对沿途地区作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考察。本文即是河州至拉卜楞寺一段的考察行记。一个是伊斯兰教氛围浓厚,出了西北几大军阀的临夏;一个是藏传佛教圣地,喇嘛众多的拉卜楞。

作者笔下的藏族妇女,即使勤恳地农业劳作,她们依旧很快乐。有时还得借喇嘛的高利贷维持生活。遇到班禅讲经或宗教节日,她们盛装打扮前去聆听,展现本部落华美瑰丽而独具特色的服装和头饰。

河州——回教的发祥地

我们一行在河州沿路都有人欢迎,进城住在县商会,城中街道很整齐,商业很繁荣,市面不亚于西宁。

阿訇,1931

现在的河州改名临夏,为西北回教的发祥地,教民很多,礼拜寺都在南关,规模建筑很伟大。我们在路上是常见到田中工作的回民,到礼拜的时间,听着远处阿訇的呼声,他们抛了犁锄,站在田边,朝西肃立、诵经、礼拜,功课作毕,再下田工作。

据说河州的风水很好,地灵人杰,大人物出了很多,现在的马麟、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等都是河州人。

番人纹身女子农业劳作与喇嘛投放高利贷

河州并没有耽搁,24日早起就南行,过双城,溯大夏河进山,一路青山夹峙,水声聒耳。六十里出雄险的土门关,此地是汉番交界的地方,关外已入拉卜楞境界,渐渐见到番人的村落。今天行走八十里,耗费很长时间,天黑了还在路上摸索,到了清水已经8点钟。这里的女子眉心中刺有五点蓝色标记,是否有纹身的风俗,可惜来不及深究了。

拉卜楞住民的房屋,一层住牲畜,二层住人,屋顶放置庄稼。1936

第二天在细雨中出发,山尖上正在下雪,大家都披了皮衣上马。一路都是乱草什树,山径也很陡峭,二十里路宽,番人的田舍也比较稠密起来。这里也有汉人在种田,他们都是从山外避乱进来的。午后遇到了拉卜楞欢迎的人员,当夜招待住宿在沙沟寺大喇嘛庙中。

26日清早随着欢迎人员西进,今天只有六十里路程,新店子打了尖,下午3点钟就到了马连滩。滩上拉卜楞保安司令黄正清(藏族)下了两个白帐房在欢迎,同时又带了几百名番兵,我们在帐房里休息一下,随着番兵的队伍开进拉卜楞。市中番人要看中央来的官员,所以万人空巷。

拉卜楞寺全景,1936

我们驻扎在拉卜楞寺,寺在大夏河边,山环水带,风景非常秀丽。寺东一条中山街番名“他哇”是商业区;这里有夏河县政府,拉卜楞完全是宗教区域,寺上有3600名喇嘛,附近有几百户番民,他们都受活佛嘉木样所统治。

这里是一片河谷,地势高2890公尺,气候比较温暖,因此番人都从事半耕半牧的生活。他们的住宅都是矮小的土房,有的有楼,内部一炕一灶,陈设很简单;屋顶都是平的,在收获庄稼的时候可以做农场,房子外面都有一转土墙,晚上便关放牛羊。

下田操作是女子的职务,自下种至收割都是妇女们的事。只有下种前的耕田是由男子帮她们做的,虽然操作很劳苦,但是她们的内心很快乐,收获的时候,常常听到她们的清唱。

收获青稞的妇女归途中唱歌消遣,1936

农产品只有小豆、青稞、麦子三种,春季下种,秋季收获,每年的产额各一千石左右,还不足以自给。他们农业知识很低,还不知道沟渠之利,这次雨季中山洪暴发,临山口的田中冲去了几十亩青稞。夏天多冰雹,庄稼常给打坏,番人迷信有雹神作祟,每当夏天,请 “本本子”——红教僧人作法,挡雹灾。

拉卜楞农田面积极小,往西二十里就不种庄稼,没有土房。农人经济也很不景气,所以寺院中发现有高利贷,年利息从七八分到十分,放债的都是喇嘛。

番人各部族的妇女装束

我们驻扎了几天,班禅也从塔尔寺来了,连日到寺上朝拜的番人很多,同时寺中又请班禅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各地的番人都带了帐房赶来听经。金刚法会从7月4日起至7月21日止,一共举行了18天,远近的番人聚集了二三万,川边(今西藏甘孜、昌都一带)青海的番人都到齐了。五光十色,最使人注目的是他们妇女各种奇异的装束,每一种装束足以代表他们每一个部落。

青海妇女背饰,1936

拉卜楞妇女在会中最多,她们的头上梳了几百根小辫子。比较显著的是他们的辫套,从腰以下缝上50个铜圆,富的用银盾和银元。一般贵属(即贵族)这几天更要打扮,颈中挂珊瑚珠链;河南亲王夫人,珠链之下再加一个“金告鸟”——经盒,联两条金龙,拖着一缕五色的丝线,直挂到脚尖;她全身的装饰传说值五六万元。

俄洛(今属昌都,青海称果洛,有歪头,强项之意,比喻不服王法)康色尔部落的酋长也来参加,他的夫人是嘉木样的姊姊,她带着俄洛贵属女子的宝冠,顶上七八个大琥珀,两鬓垂下许多珊瑚珠链,额前束一块琥珀珊瑚串成图案形的珠牌,红黄相映,更显得端庄华贵。

松潘妇女头饰,1935

松潘的番人也有一批赶来参加,她们的头饰更特殊,满头全是苹果形的琥珀,额前在绕几转嘛呢珠般的珊瑚珠链。耳坠很讲究,嵌着粉红色的珊瑚珠,下垂两肩。

比较最简单的是青海保安的番女,背后辫套上只有一个银饰,但是她们的服装很特色,短皮袄、红袴子,袴管很大,在不穿袴著名的番族中,这是一种罕见的奇迹。

辫套装饰最笨重的,也是青海的番女,隆务族的背后很像带着一个木枷。辫梢上挂一根三尺长的木板,上面钉七个银盾,下面飘五条红带,红带上再钉四个银盾,会中挤来攘往的人才太多了,愈显得她们背饰笨重的吃亏。

藏族贵妇之装饰,1936

岷县靠近此地,卓尼族来的更多,她们多数衣服褴褛,戴着大耳环,辫子分成三股,上面密缀着长条的铜珠。同时又发现另一种特殊的头饰,头发上束八个黄铜的圆盾,背后挽着一个发髻,发髻上插一个烧饼形的银饰,耳环是二只银钩,圆形的坠珠,直挂在胸前,颈中衣领上别一只银花的别针,很玲珑而美观。

理塘妇女头饰,1939

西康的女子也有赶来听经的,她们都梳一根大辫子,腰间束一片雪花裙。而理塘的妇女就特殊了,贵属的太太们在头的左右两角覆盖两个圆的金盾。

各族的男子到的也很多,但是他们的服饰上并没有显著的分别。

《良友》1936 年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

相关精选:

1941年从河州到拉卜楞寺,回民和藏民的特色民俗纪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藏族   夏河   理塘   银盾   班禅   青海   喇嘛   头饰   珊瑚   妇女   年前   特色   女性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