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的辽阳与内蒙古突泉县相隔千里,为什么两地如此“密切”

内蒙古突泉县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中南部,东部与吉林省接壤,北部与科右前旗为邻,南部、西部与科右中旗接壤。下辖6个镇、3个乡,188个行政村、464个自然屯。总人口31.5万人。方言为东北普通话。然而,突泉县下面的一些村子很多村民操着浓重的辽阳口音,这与当地说的东北普通方言相差甚远。不光是口音方面,连生活习惯、村子的命名风格都和辽阳相同,近年来还有很多突泉人去辽阳工作、发展、定居,是什么原因造成两地相隔千里,却“沾亲带故”、“藕断丝连”。

突泉县复古城门

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军阀混战的年代,三次直奉大战使张作霖统治的奉天局势很紧张,连年的战乱,民不聊生,当时辽宁人口比较多,而土地却很少,尤其辽阳的山地居多。如此一来,很多人就尝试走出了边墙,到广袤的内蒙古寻找新的土地,当时的突泉县人口非常稀少,往往上百里地没有人烟,最主要的是这里有肥沃的黑土地,非常适合耕种。他们来突泉县所走的路线基本就是从奉天火车站出发再到吉林洮南火车站,然后换成牛车或者挑扁担步行到目的地。少数先走出来的人在突泉迅速地发展了起来,然后就把自己的亲人、朋友都接到突泉县。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有更多的辽阳人来到了突泉县。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到内蒙古突泉县的辽阳人居住得都很分散,住房通常盖在自己开垦的土地附近。一般离河不会太远,因为河的两边是“甸地”,灌溉非常方便且土质肥沃。住房都是土房或者石头简易房,两间房居多,一间作为卧室,一间用于厨房。卧室里有火炕、炕上放着两个装衣服的大木箱子。厨房里陶土烧制的大水缸是必备的,另外还得有1-2个二缸用于秋天腌制酸菜,另外就是锅台了,锅盖通常是木头制成的。随着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突泉地区实施“并户”政策,将原来比较分散居住的散户集中到一个村子里,每个村子由一个保长负责,加强了人员的集中管理。也就在那个时候,很多村子诞生,村子的命名也都参照老家辽阳的风格。

突泉农村早期民房

辽阳一带,给村子取名字通常用堡子、屯子、窝棚、沟等命名,例如辽阳的佟二堡镇,王家镇的朱家窝棚、新升堡村等。而突泉县的永安镇、宝石镇、六户镇很多村也是这样,比如永安镇的车家堡子村、上窝棚、下窝棚村、山荒沟、靠山屯等。这种给村子命名的风格在黑龙江和吉林不常见。

东北农村早期民房

传统习俗方面,整个东北地区大同小异。下面就说说不一样的地方,东北人吃年夜饭一般在除夕当天下午三点左右,伴随着几声炮竹响,年夜饭就开始了。无论贫富,这顿饭都会非常的丰盛,有酒、有肉、有鱼。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十二点还要吃饺子,饺子有煮的,有蒸的,似乎只有东北人才吃蒸饺,也只有东北人吃饺子蘸酱油。不过辽阳人吃饺子的同时还要啃猪蹄,这是很重要的环节,突泉县的永安镇、宝石镇、六户镇等地至今同样保留着这个习俗。过去每年每家只杀一头猪,人口还多,大年三十四个猪蹄只能掰开分着吃,一年只能吃一次,可见它有多么珍贵。

猪蹄

语言方面,辽阳一带的人平翘舌分不清,发音比较重,也比较生硬,这与辽宁其他地区以及黑龙江和吉林的东北话差距很大。然而,突泉县的永安镇永巨村、永久村、永长村、哈拉沁部分村子、科右前旗的俄体镇的几个村子的人,至今还操着浓重的辽阳方言,与周边同地区的人说话“格格不入”。

满族传统饮食“酸汤子”

日常饮食方面也有区域性特别强的食物,例如辽阳人习惯吃酸汤子、把克咸菜,尤其是把克咸菜,在东北其他地方几乎是见不到的,不过在突泉县人至今还有腌制这个咸菜的传统。

“把克”咸菜

辽宁的工业很发达,近些年,突泉每年都有大量的劳动力到辽宁务工,有很多在辽阳也找到了族内亲属。一百年岁月匆匆而过,历经四五代人的努力,如今两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如今也非常便捷,虽相隔千里,也阻挡不了两地人的血脉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辽阳   突泉县   内蒙古   辽宁   奉天   突泉   窝棚   猪蹄   咸菜   村子   两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