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夺嫡失败之后,为何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之后,皇太极继续汗位。他在位的十七年里励精图治,不断对明朝作战,终在继位十年后称帝,正式建立清朝。

但这个颇有能力且有远见的皇帝,在立储方面却失算了。他在世时迟迟没有确立储君,在崇德八年突然去世之后,由谁继承皇位,使得朝廷内陷入争端。

当时,争夺皇位的两大主力为皇太极长子豪格,以及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双方势力争了许多仍未能下定夺,最终皇位交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承,多尔衮为辅政的摄政王之一。

多尔衮得势,豪格注定没有好日子过。在夺嫡失败之后,他为何甘心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豪格自然不甘心,但当时他已无权插手。放任多尔衮当权,也一步步阻断了他自己的生路。

不受宠的长子

豪格生来便是皇太极之长子,按照世代流传的长子继承制,他本该在皇太极去世后稳住第一把交椅。

豪格却似乎没有这等福气。皇太极所有儿子中,最受宠的莫过于八皇子,为庄妃所生。倘若八皇子能顺利长大,相比于豪格还更有继位的可能。

可惜八皇子早早夭折,没能真的如愿成为储君。少了一个大威胁之后,豪格也没能成为皇太极立储的最佳选择,皇帝始终还在犹豫着。

皇太极在位时期,他不仅没有如愿被立储,还曾因各种原因被贬职。其早年跟随父亲征讨蒙古有功,被祖父封为贝勒。皇太极称帝之后,他随即被封为亲王。

对此,豪格颇有怨气。皇太极虽封他为亲王,多年来却丝毫不提立储之事,豪格一气之下还对他人流露出对皇太极的怨气。

此事被皇太极知道后,豪格遭到了削爵。作为皇太极长子,豪格也没能得到多少优待。父亲在立储事上的摇摆不定,随着年岁的增加,更使他心中忧虑。倘若皇太极没能在生前确定死后由谁继位,豪格要想坐上皇位 还得历经一番惨烈的争夺战。

果不其然,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猝然长逝,没来得及留下遗旨。豪格要想继承大统,还得先与皇叔多尔衮一战。

豪格久盼继位无果,皇太极死后,他自然也不愿放弃此大好机会。作为皇太极的兄弟,昔日未能当皇帝的多尔衮,也期盼在兄长逝世之后掌权。两个人对于皇权的渴望,同样深入骨髓。

“第三人”继位

皇太极死后,关于拥立谁为新帝,朝中分成了两个派别。一派坚决拥护“长子承大统”的传统,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也支持这一选择。

另一派别则是支持多尔衮。多尔衮相比于豪格,继承皇位少了一些正统支持。但多年来,他立的功劳显赫,能力也十分出众。为国家前途着想,拥立有能力的人为君王,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

两个派别相持不下,争论了很长时间。渐渐地,豪格与多尔衮都逐渐意识到,自己没有多大的继位可能,只能拥立第三人。

多尔衮野心勃勃,若要强行登基,豪格未必能阻止。既要夺权,也要合乎正统,多尔衮也不可靠武力上位。而豪格自知非多尔衮对手,也绝不能让多尔衮继位。

无论多尔衮或是豪格坐上皇位,另一方都没有好果子吃,只能选择对双方无害的“第三人”。

眼见豪格与多尔衮之争愈加激烈,朝中臣子也开始担心了。倘若双方争论不下,转而掀起打战,也会伤及国运。无奈之下,朝中的权势集团只好拿出一个折中的方法,从其他皇子中挑选一个继承皇位。

历经十多天的思索,朝中最终达成共识:由6岁的九皇子福临继位,多尔衮任第二摄政。

不能为皇帝,任摄政王也足以使多尔衮满足了。毕竟六岁的小皇帝年幼无知,基本是由他操纵。虽不是明面上掌天下大权,实则人人皆知,他摄政就犹如掌管朝政。相比于冒险强硬登基,难堵悠悠众口,他便退而求其次。无论哪种方式,他都能手握最高权力。

至于豪格既不能继位,又要眼睁睁看着多尔衮任摄政王,他的“甘心”实则满是心酸。愿意接受多尔衮任第二摄政,也无疑是他小看了多尔衮的野心。

多尔衮除了想夺权之外,对于已无望继位的豪格仍然十分防备。在豪格死去之前,就无法摆脱多尔衮的谋算与迫害。

大意轻敌

豪格其人,虽生来便是储君最优选。多年苦等不至之后,他的信心实则备受打击。再加上多尔衮权倾朝野,手握重权。在两派相争时,他就已表现出明显的不自信。原本支持他一派见他如此,也渐渐动摇。在最终达成共识时,才会尽可能地偏向安抚多尔衮。

也是这般不自信,让他将皇位相让,又错误地接受了多尔衮摄政的决定。

在豪格看来,只要不是多尔衮本人坐上皇位,他尚且有活路。实则,年仅九岁的福临继位之后,大权几乎都在多尔衮手中。福临身边有两个摄政王,豪格的支持者济尔哈朗为第一摄政。或许正是由于第一摄政王偏向支持豪格,也给了豪格“多尔衮奈我何”的错觉。

在这番小看了多尔衮之后,豪格很快就见识到残酷的现实。

就在福临继位的第一年,多尔衮就让豪格见识到了他身为摄政王的权力之大。两人誓不两立,新帝登基之后,豪格仍心有不满。被诬陷中伤多尔衮之后,豪格连爵位都被剥夺了。此后被多尔衮派出攻打张献忠,一走便是两年。

出生入死两年多,顺利班师回朝之后,却等来了更可怕的结局。多尔衮见其历经多年战乱仍不死,便决定动手铲除他。顺治五年三月,多尔衮故技重施,诬陷豪格。这一次,豪格不仅再度被削爵,还被幽禁了起来,随后死于狱中。

从班师回朝到被害致死,不过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多尔衮对豪格恶意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豪格之迫害,也是仰仗了摄政王的权力。在多尔衮之前虽还是第一摄政王,且是豪格的人,仍无济于事。多尔衮权势之大,福临登基之后,第一摄政王的权力也几乎被他架空了,朝政几乎全为多尔衮所掌控。将豪格关押并迫害致死,于他而言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豪格面对多尔衮的不自信与大意,使得多尔衮如愿坐上摄政之位。等到豪格反应过来,已然太迟了。年幼的福临成了多尔衮的棋子,豪格也难逃一死。只可惜,在考虑拥立年仅六岁的皇帝时,豪格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等到顺治八年,顺治帝亲政,豪格才得以沉冤昭雪。生来是最有望继位之皇子,谁没能预料到如此结局。倘若有多尔衮一半野心与强硬,豪格凭借长子的优势,必然不会沦落到任人宰割。他的不幸,却成就了多尔衮。

早年时刻提防多尔衮,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却反而大意轻敌了。以他的谋略与胆识,昔日皇太极多年仍不肯立他为储,想来也是与此有关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摄政王   班师回朝   太极   皇位   派别   皇子   亲王   长子   大意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