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说“多病寿长,命硬福薄”呢?

平时在我们身边,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有些人的身体不是这毛病,就是那毛病,几乎天天都在吃药,成天病怏怏的,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药罐子”,但就是这种看起来有气无力,总是生病的人,往往寿命却比较长。有些人平时身强体壮,连个感冒发烧都很少的健康人,往往一生病,就是不治之症,有些人年纪还很轻,就早早离开了人世,让许多人扼腕叹息。

这种情况和流传很广的一句老俗话非常贴合,这句老俗话就是“多病寿长,命硬福薄”。意思就是说,平时身体经常有病的人,活的更长久,而看上去身体非常健康,俗话说命非常硬的人,却没有多少福气和运气,健康甚至生命更容易受到威胁。古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有没有什么道理呢?今天咱们就一起粗浅地分析一下。

首先咱们来看上半句“多病寿长”。古人为什么会说经常生病的人,活得更长久一点呢?

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里,人一旦身体多病,很显然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明显的就是身体不健康,这种人怎么可能会长寿呢。

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说法,细想一下也不无道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身体经常生病的人,活得更小心谨慎。由于身体的原因,经常生病的人,在饮食起居,保健养生方面更加小心。尽管古时候缺医少药,不像现在的医疗条件那么好。但这正是因为如此,生病的人才更加注意,以前中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都有忌口或者需要注意的事项,现在人们不怎么注重了,但是古人对此却十分重视,一般都是严格遵守,半点也不会马虎。

第二就是“久病成医”的原因。一个经常生病的人,就算是文盲,时间长了也会对一些普通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懂得一些,一些民间的偏方,验方更是懂得不少,遇到一般的疾病,自己就能及时处理和治疗,这无疑从根本上杜绝了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降低了死亡的可能。

再一个就是长期有病的人,由于天天吃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于一般的疾病产生了抵抗能力。身体看上去赢弱不堪,实际自身的防御系统已经很好了。

一个懂得治疗常见的疾病,日常又十分注意饮食起居,再加上经常服用中药,增强了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种人想不长寿都难,所以说古人的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再看下半句“命硬福薄”,古时候人们对于那种平时不怎么生病,甚至一年到头都不感冒发烧的人,称为“命硬”之人,认为他们天生命运强悍,能够克制包括疾病在内的一切不好的东西。而“短命”“早夭”在古人眼中都是“福薄”的表现。按理说,命硬的人应该长命百岁才对,可是古人为什么会说命硬的人福气运气浅薄呢?

我觉得“命硬之所以福薄”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仗着自己“命硬”,平时马虎大意,疏忽了对身体的保养。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仗着自己的能力,失去了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久而久之,势必会有意外发生,常言说的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其次,由于自身身体好,平时很少生病。所以不锻炼不保养,一旦生病,就可能是能够要命的大病绝症。就像一个人平时骄奢惯了,邻里乡亲斗懒得理他,他还感觉别人都是怕他,于是乎更加的变本加厉,无事生非,一旦触碰到法律的底线,被绳之以法,方才醒悟自己并非无法无天,别人之所以敬而远之,并非是害怕他,而是“好鞋不踩臭屎”而已。真到了作得无法无天的时候,自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多病寿长,命硬福薄”看似毫无道理的这句老俗话,细细一想,还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的。一个人长期生病,他是十分怕死的,换句话说就是非常“惜命”的,于是就对医生的话奉若圣旨,严格执行,处处留意,所以就做到了长寿。而身体好的人,平时不生病,对于疾病没什么防范意识,认为得病是别人的事,和自己无关,所以更容易生大病,重病,甚至不治之症。所以很多古语俗话,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还是有道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古人   长寿   饮食起居   不治之症   无法无天   古时候   俗话   平时   身体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