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期已到,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经济是有周期的。

经济的周期由两块基石决定:

财富与欲望。


在资本主义的初期,财富的增长速度与财富的分配倾斜是匹配的。

越是聪明和努力的人,必然获得更多的财富,而更多的财富必然满足这些人更多的欲望。


这是一个正向反馈的机制。

当这个正向反馈的机制正常运转的时候,整体的经济是向上的。


但是任何机制运行到某一个阶段,必然会达到一个临界点。

过了这个临界点,机制将慢慢向相反的方向运行。


这个临界点就是贫富分化达到一定阶段,让资本的增殖速度慢慢抵消了努力和聪明的付出。


如果你是985毕业,如果你按照一天十二小时的强度工作,但是你每个月的付出刚刚抵消所有的硬性支出(房租、贷款、吃喝等等),那么你必然会获得一个刻骨铭心的结论:

你的所有才智和努力在资本面前毫无价值。


如果奋斗无望,那就躺下。

虽然没有希望,但是也没有剥削。


整个社会如果到了这一步,就是彻彻底底地进入了经济周期的下行期。


我们整个社会在2019年底的时候还没有这么惨,但是我们遭遇了意外。

整个社会的经济周期被命运以一种粗暴的方式在3个月内强行逼入下行期。

A信号


在中国社会,哪个行业的资本是最敏锐的?

毫无疑问是互联网。


因为财富的聚集效应,全社会最聪明、最努力的人基本都在往这个行业涌入。

资本也是。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2018年是个临界点。

在2018年之前,是现金换流量;

在2018年之后,是流量换现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因为融资渠道不顺畅了。


传统的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如下:

讲一个好故事;

融资;

刷流量;

继续融资;

继续刷流量;

以上模式无限循环到一定体量(至少是细分市场坐二望一的位置);

包装上市;

剩下的你懂的。


严格来说,从2017年开始,整个互联网行业开始感觉不对劲了:

故事讲得越来越好,傻子,不对,是资本好像不够用了。


线上的路好像走不通了,聪明的脑袋们一拍,那我们走线下吧。


什么行业适合线上流量进行线下变现呢?

快递、送餐、打车、生鲜等等生意。


这些生意都有两个特点:

没有账期(或者账期很短)、消费频次高。


我们首先得承认一件事,互联网让成功的商业模式运作更快了。

但是互联网也让资本增值的速度大大快过了个人的努力速度。


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以上的变化:

时代的一粒灰,往往是个人头上的一片雪。

而互联网让这片雪落下的速度特别的快。


B催化剂


在疫情爆发之前,整个社会的经济运作机制虽然开始逼近某个临界点,但是在各种政策工具的迟滞下,还是可能匀速落地的。


用官方的话来说,叫软着陆。

温水煮青蛙,大家心理上其实还能接受。


但是疫情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


疫情的爆发有两个最大的影响:

在至少3个月的时间里,消灭了绝大多数消费行为;

在至少3个月的时间里,摧毁了很多企业和个人的现金流。


这真是一个完美的负循环:

没有个人消费,就没有企业的现金流;

没有企业的现金流,企业就必须裁员;

企业一旦裁员,被裁员者就没有个人消费。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疫情的爆发只是多了大半年的假期;

但是对于很多企业和个人来说,意味着的事业和生活的毁灭打击。


仙女本来可以滑翔着着地的,现在直接变成了脸着地。


C出清


对于有足够现金储备的企业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因为需要持久战才能获取的市场,疫情直接帮你杀死了绝大多数现金流崩盘的企业。


对于没有足够现金储备的企业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

如果2019年底,你上足了杠杆准备2020年大干一场,那么,2020年的3月你就已经死了。

如果没有上杠杆,但是也没有足够现金流,最多可以支撑到6月。


需要6年才能出清的市场,现在也许只需要6个月。

真正的剩者为王。


对于有足够现金储备的个人来说,这也是最好的时代。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如果你特别喜欢喝奶茶,也想着2020年开一家奶茶店的话。

恭喜你,现在全套的奶茶制造机器只需要2019年市价的1-2折就可以买到。


惊不惊悚?意不意外?


对于没有足够现金储备的个人来说,这当然是最坏的时代。

就算你现在手里有下金蛋的母鸡,也得先杀了母鸡填饱肚子再说。


整个社会现在陷入一种诡异的安静:

有的企业准备吃别的企业的尸体(存量市场);

有的个体准备吃别的个体的尸体(固定资产)。


对于很多企业和个人来说,等死是痛苦的;

对于部分企业和个人来说,等死是快乐的。


D长夜


当我写完《思维的碎片》这篇文章,后台留言最多的就是想看我写《下行期》。

我知道你们的意思。


黑暗初临,大家都很焦虑。

有的人看到了机会,有的人看到了危机。


我的建议是:

别冲动,你根本不知道夜有多长?

这一次的下行期,来得特别的猛恶。

因为疫情从源头消灭了消费(全球来看)。


没有消费,就没有货币的流动性;

没有货币的流动性,反过来抑制了消费(裁员潮)。


当货币没有流动性的时候,仅仅依靠印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多印的货币除了在金融系统空转,它无法刺激最关键的消费。


有聪明的人问我:

货币泛滥,资产价格上涨,我买房行不行?


我的回答是:

可以也不可以。

因为市场上到底还有多少现金流充沛的接盘侠,你不清楚。


市场价格的飙升不代表实际的成交数量。

如果对此有疑问的话,可以把自己的房子挂在中介试试看。

(当然,北上广的房子属于另一个概念,以上观点不能通用。)


有聪明的人问我:

货币泛滥,消费萎靡,我炒股行不行?


我的回答是:

可以。

股票市场可能是普通人为数不多能够参与,运气好还能赚点钱的地方了。


肯定有人想问我,危机什么时候会结束?

我的回答是:

危机一定会结束,但是没人知道危机什么时候结束?


因为能够干预危机的手段和方法太多了。

当变量太多的时候,预判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E意志


想在长夜中活下去,最关键的不是智慧,而是意志。


在经济的下行期,几乎所有的普通人都选择了极简主义的消费观:

只消费必要消费品,尽量不消费或者少消费非必要消费品。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的职业选择必须走极端。


要么极高端,为有钱人服务;

要么极亲民,为普通人服务。

(在这里,直播带货、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应该点个赞。)


在经济的下行期,你必须做一个冷酷的选择: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必然让他学会野蛮学习。


什么是野蛮学习?

革命靠自觉,学习也得靠自觉。

培优?不存在的。


在经济的下行期,知识不能逆袭命运。

但是现金流可以。


当然,如果你孩子是学霸,这是例外。


在经济的下行期,要赚有钱人的钱,需要提供附加值;

在经济的下行期,要赚普通人的钱,需要提供性价比。

前者走心,后者走量。


在经济的下行期,我谈了很多的生存策略,但是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意志。


现阶段大家都会很难,在同样艰难的情况下,大家的生存策略都会慢慢趋向于一致。

当大家的生存策略都趋向于一致的时候,往往是大家最难的时刻。


因为聪明的生存策略可以学习与模仿,但是有限的资源不能。

当聪明不能获得生存优势的时候,意志可以。


还记得我的那篇文章吗?

《意志如铁,命运如钢》。


危机,即是危,也是机。

什么时候是危?

大家都在死扛的时候。


什么时候是机?

大家都扛不住但是你还能抗住的时候。


等待长夜消逝,等待黎明出现。

后浪们,如果你想逆袭前浪,现在机会来了。

前浪们,如果你想将后浪们按在地上最后摩擦一次,现在机会也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行期   经济   临界点   现金流   疫情   普通人   货币   现金   聪明   资本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