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湖,好气象

【来源:扬州网_扬州文化】

■徐足飞

那一年,我成为高邮市气象局的一名公职人员。初进高邮,汽车驶入京杭大运河东大堤,视野顿时开阔起来,大堤以东,良田万顷,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举目而望,就是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的高邮湖。阳光之下,波光粼粼,浮银跃金,白鸥翩飞,渔歌相闻,舟船荡起层层涟漪,宛如湖水的笑容……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对这里的地理气候、人文历史等有了初步了解。这里地理条件优越,气候宜人,交通便利,闻名遐迩的古驿站就在城中,京沪高速和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并肩穿过,高邮湖仿佛就是大运河的长藤上结出的一个水分充足、甜蜜诱人的大瓜。

南方说,此地是北方。北方说,这里是南方。其实南方和北方在这里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它既受北方之益,又享南方之利。北方的四季分明、充足的光照和昼夜温差,给各类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它们为了抵御凉热的温差转换,就必须储备充足的养分,强壮自己。而这里又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1060毫米,水网纵横,河、沟、塘、潭星罗棋布,这种具有南方特征的气候环境为各类生物提供了生命之源。因而,这里万物共生共荣,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一个周日的傍晚,我走进盛夏的田野,放眼望去,大地一片葱绿,荷叶满塘,稻花飘香,野鸭翩飞,蛙鼓虫鸣。眼前的情景让我想起了著名诗人沙白的诗句:

水乡路,水云铺,

进庄出庄,一把橹。

要找人家,

稻花深处,

一步步,踏停蛙鼓……

夕阳西下,我流连忘返,忘了来时的路。

说起这里的物产,那真是一言难尽。先不说体形肥大、蟹黄饱满的高邮湖蟹,也不说肉质松软、味道鲜美的罗氏沼虾以及百余种鱼类,以及莲、菱、芡实、慈姑、茭白等水生植物,单是高邮鸭蛋就让人垂涎欲滴。这里水网密布,气候湿润,各种鱼虾、螺蛳等水生小动物极为丰富。于是,这里就成了麻鸭的天堂,丰富的食物、充足的营养,催生出独有的鸭蛋品种——高邮双黄蛋。腌制好的双黄蛋,蛋白鲜、细、嫩,蛋黄红、沙、油,一蛋双黄,红白相间。汪曾祺先生谈起家乡的咸鸭蛋,自豪地说:“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起。”

一个休息日,同事邀请我游湖。一来放松一下心情,二来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也应更多了解一些当地的湖域水情,便欣然前往。

我们西出高邮城,沿着运河大堤驱车北上,大堤两旁花木繁茂,杨柳依依,清风送爽,不禁心旷神怡,转瞬间就来到了界首小镇。

转乘轮渡,过运河,翻过河堤,就是一个小码头,码头里停满船只:水泥船、木船、帆板船……

我们登上一艘汽艇,刚刚坐稳,汽艇一声吼叫,仰头冲向湖中,波涛荡开,惊起一群飞鸟。

我们绕湖一圈后,在湖中的一块陆地停下,登上一座高高的木结构的瞭望塔,这里地处湖的东北部,南面是大片的湖水,其他方向全是芦苇,数万亩的芦苇覆盖了湖面,纵横的水道与土堤穿行其中,极目远眺,满眼都是芦花,让人不禁想起《诗经》中的经典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换乘稍大些的木船,船主是一对老年夫妇。老大爷驾船带我们驶进芦苇荡,这里的水道每条都有几公里长,水道两岸之处,是一方连着一方的鱼塘、蟹塘,水道两侧长满菱叶和水草,随意一捞,就能捞出一串菱角,用手掰开,粉红色的菱米又脆又甜,几只水鸟在前方表演水上滑行,一滑就是百余米。

当老大爷得知我们是做气象工作的,便打开了话匣子:“我一辈子都在湖上,以船为家。我们每天都要听你们的天气预报,看风向,看水情,安排好明天的活。天气预报太重要了!你们都知道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吧,其实诸葛亮哪里有呼风唤雨的本领,而是他熟知天文地理气象,根据经验判定几天后一定会刮东风,你们也要学习诸葛亮,保老百姓的平安啊!”

说到这里,大爷的老伴插话道:“幸亏有你们的预报和直通式服务,天气好,我们就多干点,多挣点钱,老天爷和龙王爷要发脾气,我们就提前做好准备,避开它。”

这时,几只水鸟从空中飞过,老大爷望望天空,又看看湖面,说:“时间不早了,看样子一会儿要下雨了,你们路远,早点回去,下次再来。”大家齐声道谢,跟老大爷道别。

返城途中,反复回味老大爷的话,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顿觉责任重大。

不知不觉中,我们进城时,天空果然下起了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高邮   气象   汽艇   双黄   水情   大堤   老大爷   水道   气候   充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