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出土9岁女孩墓葬,棺盖上书开者即死,专家冒险打开结果如何

“可都别乱碰,你们看这上面写了一句话‘开棺者即死’,真吓人啊!”

几个游客聚集在陕西省西安市的碑林博物馆的一处墓葬石棺前,看着眼前这个比正常的棺墓小了好几个码数的石棺,一时间停住了脚步。

西安市,是著名的十朝古都,多少朝代在这里建立都城,这里出土过数不尽的文物,比如世界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等等。

所以西安的各类博物馆,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而这天在碑林博物馆里就出现了很多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眼前的一个文物。

“你们看这尊石棺,如此小巧精致,还刻着这种诅咒,肯定是什么公主郡主的棺木吧?”

这时,西安市碑林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走了过来,看着对这尊石棺十分好奇的游客,便给大家讲了讲这个石棺的故事......

博物馆里的石棺

讲解员给大家介绍着眼前的这个石棺,名叫“李静训墓”,又叫“李小孩墓”,里面躺的是一个仅仅年约九岁的孩童。

只要来过碑林博物馆的游客,几乎都会在这座石棺面前驻足几分钟,因为碑林博物馆都是收藏着一些碑文拓本,不论石碑也好玉碑也好,很少有棺墓的展示。

实际上,是因为这个石棺的特殊性,所以才把它摆在这里。石棺上的棺盖刻有一段非常优美,且字体非常洒脱的文字,是这个小小的九岁孩童墓主人的墓志铭。

原文的主标题是《隋左光禄大夫歧州刺史李公第四女石志铭并序》,全文四百字左右,表达出了对这个名叫李静训的孩童的骤然离世而无比悲痛和怀念的心情。

里面也详细写出了李静训的家族,李静训的成长史,她的性格品貌如何,才能德行如何,最后因何而亡等等细节,这些细节全都被记录在这墓志铭里。

“戒珠共明珰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既而繁霜昼下,英苕春落,未登弄玉之台,便悲泽兰之夭。”

游客们读着墓志铭里的这段话,不禁感叹道中国古文的优美,但透过文字,又深深觉得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小女孩啊。

“其实‘开棺者即死’这几个字,其实是李静训的亲人们对她死后的一种保护,毕竟这可以对一些盗墓者产生威慑作用。

而且李静训的墓下葬地点也是经过仔细挑选过的,是个难得山明水秀的好方位。”讲解员看着这尊棺椁,解释道。

众人听了连连点头,但不少人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几个字终究是一种“诅咒”,当初这个李静训墓到底是怎么发现的?开棺者到底有没有事呢?

村外发现古迹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进行古代遗迹考察和古代遗物研究是极具重要意义的,考古工作是带人类探究遥远古代的途径之一。

但对于专业的考古专家来说,他们并不会主动去打开一些古墓,除非是为了抢救文物进行挖掘,而李静训墓就是其中一个。

1957年,在陕西省西安市梁家庄附近,有几个施工队准备在这里建造一个仓库,掘地三尺的时候发现有些不对劲,地底下好像有东西,便急忙联系了当地部门的相关人员。

考古专家们接到消息,急忙赶到了现场,随即就在那里发现了一座保存较为完整,考古等级极高的墓葬,因为施工已经对古墓造成了影响,所以必须要抓紧挖掘。

否则里面的文物会受到损害不说,万一有盗墓贼闻讯赶来,或者附近的居民趁乱盗窃,都会引起不少麻烦,于是专家们便马上进行开掘。

这个墓葬整体是长方形的竖状深坑,从低层到地面,整个墓坑深度能有3米左右,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进行挖掘,发现主墓室的南侧有一个斜坡式的小路。

经过细细挖掘,发现这条小路足足有6米长,可见这条路就是通往墓主人的棺墓去的。

考古工作人员经过长时间地细致清理后,夯土下面的主墓室,出现了一座石棺。该石棺整体呈宫殿模样,雕刻工艺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精美细致,让人望而生叹。

从墓葬的模样和风格来看,考古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个墓主人身份一定很尊贵,毕竟能把石棺制作成如此精美的外观的,大概不是达官显贵,就是皇亲贵胄。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尊石棺不似普通石棺大小,一个成年人是绝对进不去的,考古专家们便猜测可能是一个孩童或者幼儿的棺墓。

石棺整体是长方形形状,长约近2米,宽不足1米,高约1米,宛如一座皇城宫殿,以“面阔三间”的样式呈现。

这里大到门框、门槛、窗户皆在眼前,小到卯榫门钉整齐分布,甚至连门两边的侍女都清晰可见,她们拿着一些饰物,扶着裙摆,宛若翩翩仙女。

就在考古专家一边惊叹这巧夺天工的宝藏,一边小心翼翼地把这尊石棺抬出来后,仔细清扫着上面的余土,可他们赫然发现一句话后,突然停下了手里的工作。

那句“开棺者即死”的字样,让在场的几个考古工作者谁也不敢进行下一步的开棺工作,纷纷停下手里的话,都僵在那里,毕竟古人们的一些“诅咒”还是令人害怕的。

僵持许久后,这时候有个年轻的考古专家大喊一句:“我们要相信科学,这是为我国考古事业服务,有怪莫怪,有怪莫怪……”

考古工作人员便“冒险”将这尊石棺打开,一阵尘土飞扬,众人仔细一看,这才看到,石棺的棺盖被人雕刻为四角弯翘的宫殿屋顶模样,又在屋顶上刻着凹凸有致的瓦片。

这每一片瓦片都交错而至,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檐头的瓦当表面上也雕出了美丽的莲花纹,石棺内壁也雕刻着精美的图样。

众人将石棺盖子小心移到别处以后,率先映入考古专家眼帘的是一大块丝麻制品,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将近腐朽的程度。

就在众人疑惑这是什么的时候,其中一个专家揭开了这个丝麻制品,里面较为完整的人骨和围满人骨的随葬品赫然展现在众人的眼前。

看了石棺里的墓葬品,众人才得知这座石棺上的墓志铭“戒珠共明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的含义,这简直就是描绘出了整个石棺里的景象。

石棺里的随葬品精美雅致,一个个价值连城,有各式各样的陶俑,各类花样的玉石项链、玉手镯、金属类手镯,齐全的日用杂物,宛如白玉的名贵瓷器,金银器皿等,琳琅满目,这个石棺还真像一个宝库一样。

令考古专家们印象深刻的是,里面有一条镶嵌着一颗大珍珠和鸡血石,旁边雕进去一个大角鹿的青金石的金项链。

墓主人的骸骨上带着各类花式的金戒指和金手镯,头上也带着金制的发饰,整个人显得光彩夺目,可见这个墓主人的身份一定是很尊贵的。

专家将这一个个名贵的陪葬品小心挪走以后,又将注意力集中在这墓主人的骸骨上,这个墓主人小小年纪,为什么随身陪葬了这么多价值不菲的贵重物品,这个小孩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隋朝显赫大官之女

1957年,这尊宛若宫殿一般的石棺在陕西省西安市梁家庄附近被相关专家挖掘出来,众考古专家带着疑问,经过对石棺的墓志盖、陪葬品以及墓主人骸骨的深入研究,翻阅古书典籍,才弄明白了这个墓主人的故事,这个小小的墓主人着实有着不小的身份。

李静训是个货真价实的“官四代”,曾祖父李贤是当时北周的骠骑大将军,战功赫赫,被北周皇帝重用。

到了祖父那一辈,祖父李崇年轻时就跟着北周武帝参与作战,颇有战功,后来又跟着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一起打天下,建立隋朝后,李崇在一次击打突厥的战役中不幸殉国,隋文帝伤心不已,立刻追封谥号,还对李氏后代多加照拂。

再到父亲这辈,李静训的父亲李敏从小就养在宫里,多才多艺,将隋文帝的长女北周皇后杨丽华的女儿嫁与他,还加以高官厚禄。

要说李静训,就不得不说一说她的外祖母杨丽华,杨丽华是北周末期的皇后,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长女。

当时隋朝还未建立,杨丽华就嫁给了北周皇帝宇文赟,然而深宫寂寞,宇文赟只是因为她是杨坚的女儿才和她成婚,对她并没有多宠爱。

两人没什么感情基础,反倒是其他的妃嫔抢了皇帝给她为数不多的爱,更过分的是这个皇帝宇文赟后来还立了其他四个妃嫔为后,这是活生生地打了杨丽华的脸。这让杨丽华在皇宫里生活得极其憋屈。

杨丽华画像

待自己儿子长大后,等来的不是身为太后的安详生活,却是父亲杨坚反帝称王的大事,杨坚战胜以后,建立了大隋朝,杨丽华从北周太后变为了隋朝的长公主。

杨丽华也只能接受现实,她心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安排好自己唯一的女儿宇文娥英的婚事,隋文帝便下令召集全天下的贵公子哥们前来“选秀”,为自己的外孙女招婿。

最后杨坚一眼就相中了养在宫里多年的李敏,李敏从众多王公贵族子弟中脱颖而出,和公主成了婚,婚后两人琴瑟和鸣,恩爱有加,接连生了三个孩子,而第四个孩子就是李静训。

这个孩子一出生就不爱哭闹,喜爱读书,聪颖可爱,时常跟随母亲进宫陪伴外祖母杨丽华,杨丽华也非常疼爱她。

杨丽华剧照

杨丽华便经常送李静训一些珠宝首饰,漂亮的衣裙,装饰精致的鞋履,把李静训打扮得像个小公主一样。

杨丽华还整天不厌其烦地抱着小外孙女去后花园游玩,和她一起下棋作画,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然而,一切的美好都在大业四年戛然而止,时年才九岁的李静训突患疾病,当时医疗水平低下,历史上并没有记录这个孩子到底患了什么病,只知道她患病没过多久后,就死在了一个寝宫里。

李静训陪葬品

这件事发生后,除了隋文帝,还有李静训的父母,最悲痛的就是和外孙女时常相伴的杨丽华了。

杨丽华忍着悲痛,请求父亲隋文帝以公主的待遇厚葬李静训,并找来能工巧匠为孩子细细打造独一无二的石棺,将高档无二、孩子生前喜欢的陪葬品一一放在李静训遗体旁。

她还把自己心爱的一条镶嵌着一颗大珍珠和鸡血石的金项链挂在孩子脖子上,并安排人精心挑选下葬的地方,最终选在了的皇家御用的万善尼寺,命三千余名僧人为李静训超度。

做完这一切的杨丽华似乎还是有些不放心,又让人在外孙女李静训的墓上面建造了楼阁。

李静训陪葬品

为了防止有人盗掘李静训的墓,又在石棺开口处刻上“开棺者即死”的字样,以自己所能做的最大限度保护着李静训。

或许是悲痛过度,杨丽华在李静训去世的第二年也撒手人寰了,李静训终于在地下和外祖母相见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杨丽华作为李静训的外祖母,不论在孩子身前还是身后,都悉心为李静训考虑着。

李静训这个小小孩童也不曾想到,多年以后,自己的棺椁会意外重见天日。

李静训陪葬品

当然,我们的考古专家们并不是为了牟利,而是尽最大的努力保护了她留下的遗物,也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故事,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那句“开棺者即死”并没有带来什么不好的事情。

也有人觉得这句话本来就是迷信,哪怕真是暗藏了什么门道,也是毒雾之类的机关,并不是什么诅咒。

如果是这样,我们也应该感谢那些默默无闻的考古工作者,他们冒着巨大的危险,抢救了无数文物,让后人得以见证和了解到更多的历史。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和历史长河中的人物有一次交流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墓葬   西安市   外祖母   北周   专家   隋朝   碑林   石棺   主人   孩子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