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甄嬛传》的阿姨们打开影视+剧本杀+文旅新业态大门?

关于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想象常戳中当代想趁早“躺平”退休的年轻人。近日,上海17位叔叔阿姨组团翻拍《甄嬛传》的故事就迅速冲上了热搜,被网友称为“理想的退休生活”。

在事件发酵后,关于“叔叔阿姨”与组织方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此外,不少网友还关注到,如今的老年人也“时尚得不行”,似乎借着翻拍《甄嬛传》的机会玩起了当下正火的剧本杀。

事实上,在不少旅游城市,剧本杀与文旅的结合早已成为消费趋势。不过,怎样才能将“文旅+剧本杀”更好地结合?带有“影视基因”的剧本杀与影视IP又能不能快速达成“双向奔赴”?围绕这些问题,南都记者采访了相关法律工作人员和多位影视基地与剧本杀从业人员,试图从多方面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的新业态新玩法。

焦点

“翻拍”《甄嬛传》后陷争议,

阿姨和组织方侵权吗?

据媒体报道,该视频的策划者是其中一位演员阿姨的儿子彭恺。曾有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的彭恺与另一名旅游业朋友合伙注册了公司,为退休的老年人提供街拍、旅拍等服务,后来又萌生了带着退休老人翻拍影视剧的新点子。

没想到这个创意“一炮而红”。九月,彭恺带着平均年龄62岁、最高超过70岁的17位上海退休叔叔阿姨包了部大巴前往横店影视城拍摄《甄嬛传》,花半天拍摄了十几分钟的微电影,服道化一应俱全,还有导演帮忙指导演戏技巧。更令人心动的是,整个项目包括交通、拍摄、食宿在内,每位老人的人均费用不到4000元。

很快,这一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热转,不少网友都为叔叔阿姨们精彩的退休生活点赞,感叹老人们并不像我们刻板印象中那样只会跳“广场舞”,这种“老年版沉浸式剧本杀”的新鲜玩法也引发广泛关注。然而,争议也很快出现,有部分网友认为,阿姨叔叔们自行翻拍的《甄嬛传》微电影可能侵犯了原作的著作权。

对此,《甄嬛传》制片人曹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已咨询公司法务,他们正在准备材料给视频平台要求下架。”但其暂时不考虑追究组织者和阿姨们的责任,“观众喜欢,我们也能够理解。”

针对这一争议,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的许超律师。他认为,要判断阿姨叔叔们翻拍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关键在于该视频是否有推广传播和营利。“对于阿姨们而言,出于兴趣去拍、拍完自己留作纪念,使用剧本的行为到此为止,那阿姨的出资和参与拍摄的行为是不侵权的。这个行为就好比一群朋友去KTV唱歌,并录制完整画面留作纪念。且如果阿姨扮演的是花钱买策划和拍摄服务的角色,而不是出品角色,那么阿姨们在整个事件中并不承担责任。”

但对于组织方而言,将别人享有权利的文学作品进行包装、推广并以此营利,就已涉嫌对前述文学作品权利人的复制权、改编权、摄制权的侵权。“甚至同时还构成对电视剧《甄嬛传》权利方的不正当竞争侵权。如果组织方再将拍摄完成的微电影进行公开发行、传播,则涉嫌对前述文学作品的权利人的改编权、摄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许超提到。

针对这一点,翻拍组织方彭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甄嬛传》翻拍微电影的发布者并不是其公司,而横店影视基地的相关影视拍摄体验项目,应该拥有相应的作品版权。

业态

影视体验文旅怎样才合规?

有哪些新玩法?

针对影视基地开发的相关拍摄体验类项目,许超律师也从法律角度给到了各方建议。他表示,从影视基地的角度,影视基地作为专业的影视从业者,应该比一般的普通公民更清楚文学艺术作品(小说、剧本)的版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应该有更高度的注意义务,保证自己提供的脚本、剧本的合法版权授权来源。如果影视基地是组织方,应该对自己组织的项目进行版权合规审查;

而从参与体验、游玩的公民的角度,要明确清楚自己的参与动作止步于活动现场的体验,还是存在后续传播的可能性。如果自己需要进行后续传播(无论是传统的微博,还是抖音、快手、B站),则要向组织方获得脚本、脚本内容的授权证明,避免自己后续的传播行为被追索侵权责任;从行业监管的角度,目前各地的文旅局基本都下设了文化旅游行政执法部门,他们有职责对文化旅游项目的版权侵权行为进行监管,对涉嫌侵权的行为进行查处。

此次“翻拍《甄嬛传》”事件让人再看到了影视与文旅结合的巨大可能。目前,许多影视基地都推出了相关的业务,以此来抵御疫情下项目开机少、游客减少等不利影响。

上海影视乐园副总经理卢绪玲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上海影视乐园作为专业的影视拍摄基地,“定制化微电影拍摄”是其一直在不断创新和打磨的专项品牌路线。“我们的初衷是让每个来到上海影视乐园的游客都能够实现‘明星梦’和‘影视梦’,通过专业的表演、妆造和拍摄指导,完成一部属于自己的原创微电影,并且会非常有仪式感地在上海影视乐园进行发布首映礼,主创团队可以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现场观影。定价基本上在千元左右。未来,上海影视乐园也会不断提升和创新定制化微电影拍摄项目内容,将旅游和影视深度绑定。目前我们的微电影拍摄都是原创剧本,后续我们也会考虑优先从上影出品的自有影视版权入手进行定制化改编。”

此外,卢绪玲还透露,上海影视乐园还在与影视项目做更深度、更多元的联动,充分发挥出IP效应。“目前我们跟知名导演团队有在筹划一个电影,并将延伸落地一个沉浸式主题乐园。类似这种合作未来会更多,无论是从影视IP延伸探索落地实景体验项目,还是说以沉浸式演出项目为起点探索影视项目的开发,我们都将努力从两个维度同步探索,像我们目前自己打造了一个完全原创的IP《新世界》,就是探索线下沉浸式演出项目未来可能延伸的网大、游戏等多元化业态。”

尝试

“文旅+剧本杀”怎样才好玩?

除了将影视与文旅结合,释放IP“后影视经济”活力,以沉浸体验、角色扮演为核心的“剧本杀”与文旅联结的优势也日益显现。在不少旅游城市和影视拍摄基地,剧本杀已成为拉动消费的一大亮点。河南洛阳在2022年提出要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剧本杀产业集聚地,“千年古都”西安和“锦官城”成都也在更早前就宣布要打造“密室/剧本杀之城”的口号,广东赤坎古镇相关负责人也透露将在2023年元旦推出类似的剧本杀文旅项目。

由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消费行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大部分剧本杀玩家的年龄分布在26-30岁与31-40岁之间,但随着相关产业的完善,“新”用户群老年人“拼车打本”似乎也成为了现实。此次退休阿姨包剧组翻拍《甄嬛传》的事件就被一些网友评价为“老年群体进行剧本杀的沉浸式体验”。

南京凛山剧制工作室主理人Susan看到这个热搜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我看到这个的第一感受是:文旅化剧本杀真的有全年龄覆盖的趋势!”但稍后她向本刊记者近一步厘清了概念。“退休阿姨们玩的更像是一种larp(Live Action Role Playing,临场动态角色扮演游戏),larp的重点是在扮演,剧本杀的重点是在扮演中推进游戏和体验。”

在Susan看来,多地都在开展“剧本杀+新文旅”的尝试,但目前业内剧本杀和文旅结合推广的首要决定性因素还是在内容上,而“内容过硬、适配度高、体验性强的本”更适合应用到与文旅的结合中。

“其实如果现在把文旅和剧本杀融合在一起,无非有两个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一是过关的内容,二是好的体验感,那体验感怎样才会好?肯定还是要回到内容本身,首先内容里可能会提到一些道具线索,搜证时会遇到,再或者是剧本文字中会描述一些场景,(这些)就和剧本内容形成了一个互文关系。我举一个例子,南京有个本子叫《南京喜事》,是在甘熙故居将剧本元素和景区结合做的,但这个项目最终没有形成比较好的市场效应,是因为那边的景区体验只是简单地让人换衣服、打卡。而这次《甄嬛传》本身就有非常能立住的剧情,也是在横店拍的,这个剧情大家那么多年还在嗑,哪怕是自己去体验同样的剧情,大家也愿意,所以还是内容为王。”

同时Susan提出,类似翻拍《甄嬛传》这种“剧本杀”体验要真正推行到市场上会有一定难度,但横店有其先天优势。“交通其实不是难事,如果你能自己凑齐一整车人一起玩一起嗨,那问题也不会很大。但现在一般都是拼车打本,你说不好会遇到什么样的同车人,这就要考虑玩家性格和属性,比如有些人是社恐就会很尴尬,那就会需要有经验的DM(剧本杀主持人)来控场。类似横店这样在旅游和服务方面都很成熟完善,有交通也有门票住宿,如果已经成功的本子可以放授权、坐收版权费,想玩的人自己报名去玩,那边的地接也都很专业,那服务、体验这块就没问题了。”

趋势

影视IP与剧本杀能否达成“双向奔赴”?

“其实话又说回来,现在这个事情能火,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甄嬛传》本身有过硬的内容,加上自带那么大的话题和流量,不然怎么会有这样的市场效应?”在网上,不少人和Susan提出了同样的看法。

影视IP放授权在业内也非新鲜事。剧本杀业态的推广本与影视行业有很深的渊源。《明星大侦探》原总导演、现制片人何舒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明星大侦探》诞生之初,剧本杀这种形式在中国的受众群体很小”。推出《明星大侦探》的芒果超媒一早就入局了剧本杀,坐拥内容和运营优势,既手握《明星大侦探》和《密室大逃脱》综艺内容IP,又开拓了线下剧本杀旗舰店来发力运营。

除了芒果超媒,从影视项目或游戏到剧本杀的路径也被不少影视项目主创甚至上市公司实践。如电影《刺杀小说家》《唐人街探案3》《世间有她》均推出了IP授权的剧本杀,剧集《庆余年》《成化十四年》《伪装者》也推出了授权剧本杀,手游《王者荣耀》在2021年上线过剧本游戏《不夜长安·机关诡》。但反过来,从剧本杀走向影视化不一定是一条通途。在Susan看来,首先在剧本杀市场内好内容仍然是稀缺的,更别说剧本杀内容转变成影视。

而好内容又必然与从业者素质相关,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剧本杀而设定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是市场内的一大硬伤。“我在进入这个圈子之后也打破了之前的一个想法,我以前会认为,像一些专业戏剧影视院校的人出来写本子能降维打击,但当他们真正去写本、推向市场时才发现,剧本杀其实有自己的套路和模式,光会那些编剧技巧也不行。”毕业于影视院校的Susan说,在这个还在塑造中的行业里是一个比较新的业态,即使是看上去很相近的影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市场需求上也未必完全对口。

此外剧本杀与影视有着本质的不同体验重点。在从事剧本杀工作前,Susan毕业于影视专业,她从传播体验上向我们解释了剧本杀影视化的难度所在。“剧本杀影视化时,首先你完成视角转换会有难度,比如6个玩家在剧本杀里会有6个视角,另一方面是剧本杀注重的是游戏玩家的体验,和看电影是有区别的,或许我们可以从传播体验的角度去区分,剧本杀的关键词是体验,而影视就是‘旁观’。很多剧本杀中很不错甚至非常顶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可能就是平常故事。”

剧本杀“规则”

新规加码、行业筛店,自觉调整

据艾媒咨询统计,在2021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剧本杀以36.1%排名第三,仅次于看电影(38.3%)和运动健身(36.4%)。在市场需求的增长下,供应方也在不断增长,据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从2018至2021年,密室逃脱类、剧本杀类经营场所的总体数量增长幅度超过400%,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的规模快速扩大。

但本刊记者在多方采访中发现,已成红海的剧本杀行业内部规范并未完善。无论是“剧本杀”的定义还是剧本杀行业内的规则,目前仍处于初级塑造阶段。有业内人士就向本刊记者透露了这样一条“规则”:“目前剧本杀业态还不完善,尚处于‘谁卖得好、谁口碑好,谁就能说了算’的初级阶段。因为‘卖得好’会掌握剧本杀圈子的发展方向,比如这个圈子一开始是推理本卖得比较好,后来有一些有口碑的情感本卖得好,大家也会去模仿它做情感本。”

剧本杀与影视行业有着深远渊源,如剧本杀的火起就与《明星大侦探》热播有着正相关关系。但剧本杀与影视行业有着完全不同的业态,与影视行业相比,剧本杀需要全产业链条人员更高的参与度。在影视产业中,前期内容制作拍摄后,影院或平台需配合宣传来提供观看场所或是平台,可控因素较多。但剧本杀需要更多处于行业中下游的店家、DM(剧本杀主持人)来协同配合完成剧本杀的效果。

就拿剧本杀中DM的表现来说,有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一个本子再好,如果DM在读本引导时没有抓住本子内涵、照本宣科,也会影响玩家的打本体验。不少玩家告诉本刊记者,DM切实影响着他们的游戏体验,特别是首次消费剧本杀时。玩家小王就表示对于新手而言,DM甚至还需要不断地讲解规则。玩家小黎则表示即使不是新人,打一些复杂的本时也需要DM适时提醒,“否则‘整车人’都会卡点、拖时间,体验非常差”。

此外挑选合适的DM搭配不同的本也考验着店家的调控能力。“比如立意比较高的剧本就需要安排年长沉稳一点的DM去带。但像一些欢乐本、撕扯本、阵营本或酒本(一边喝酒一边打),大家对DM的要求就不会很高”。有剧本杀从业者提到。

而在行业内,为了创造更好的剧本杀体验,一些新的针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方式也在自发地出现,如洛阳和南京就已经出现了专门针对剧本杀DM和店主的培训公司。

2022年受疫情反复影响,行业发展略显受挫。据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测算,2022年行业年营业收入将从2021年的近200亿元缩减至170亿元。不过疫情冲击也将一部分抗压能力弱、服务链不完备的小门店筛出,今年有关部门也出台新规对剧本杀行业进行了监管。除了行业自身的调整,市场筛选机制加强加上监管条例推出筑高了行业准入门槛,行业整体无论在内容还是业态方面,都有望再次提升。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 朱雯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剧本   阿姨   影视   南京   上海   叔叔   大门   版权   记者   组织   基地   项目   内容   行业   专业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