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寒湿,是疾病的温床!用3招,通淤堵强体质,早做早预防


在咱们生活中,存放食物最怕阴冷潮湿的环境,因为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滋生细菌、霉菌、害虫,加速食物的变质腐败。


身体也是一样,“寒为万病之根,湿为万病之母”,当身体遭到寒湿邪气的侵袭时,经络、气血淤堵五脏六腑都会受到波及,病根丛生。


久而久之,演变成寒湿体质



寒湿体质的朋友,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颜色越是发暗,寒湿越重


风寒感冒、头晕耳鸣、腰膝酸痛都是家常便饭,女性朋友还会月经不调、妇科疾病缠身。很多朋友深受困扰。


今天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平时不被大家关注,但危害却不小的“健康漏洞”。




寒湿体质——“病邪”滋生的温床


老中医们将人生病的过程总结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


也就是说生病的开始是在寒、湿,核心是“堵”。


寒邪淤积的人,往往身体阳气不足,免疫力低,气血瘀滞,毒素垃圾全都堆积在身体里。


湿气重则往往代谢缓慢,也会导致体内垃圾不能及时排出去,而内生病根。



不仅如此,寒湿体质更是癌症的“易感体质”


《黄帝内经》中记载:“积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


这个“积”,即为“恶性肿瘤”(癌症)。


而在现代医学中,肿瘤专家熊露医生曾对上千名中晚期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得出三种体质比较常见,而其中寒湿体质尤为突出,差不多要多出一倍。


寒湿有五级,大家可以对照着看看自己到达几级:


各种皮肤病多发,在上是风疹、湿疹;在中是各种胃病、食欲不振、在下是脚癣


四肢无力发凉面色灰暗、有的朋友还发青发紫。


肩周炎,颈椎病,肩痛硬,腰痛,风湿关节炎等等。


五脏六腑都受波及,特别是女性朋友,宫寒、妇科疾病、乳腺增生……随之而来


大多为肿瘤


若你达到3级,就要小心了,疏泄寒湿迫在眉睫。趁现在冬天才刚刚开始,抓紧时间,排泄出体内的寒湿邪气。



今天就教大家“黄金三招”,通淤化堵,逐一击破寒湿邪气。



第一步 补阳驱寒

灸一穴,激活人体”小太阳“


调理寒湿体质的第一步,就是拔除我们身体里的寒根


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中,出入空调房、吃冷饮冷食不加节制、熬夜劳累已经成为常态。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不知不觉让寒邪入侵我们的身体。


申脉穴,位于主全身阳气的阳跷脉上,八条经脉从这里通过,是名副其实的“阳中至阳”,老中医们常称它为制造阳气的小太阳”。



申脉穴正位于我们脚踝处,灸通它,阳气从脚处源源不断生发,充盈我们的四肢百骸,角角落落,让寒邪无处逃匿。


(在外脚踝下一厘米处,按住时有酸胀感)


加上艾为“纯阳之物”,用艾火灸通申脉,可以收获双重的补阳功效。


方法简单,点燃艾条,悬于申脉穴皮肤上约3cm处,一直灸到穴位周围皮肤潮红,按着有烙热感就证明到位啦。


每次5分钟一天一次即可。


这里再教大家一个艾灸知识点: 在咱们灸之前先按揉申脉穴1分钟,给身体“打个招呼”,把穴位打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第二步 通淤化堵

敲一处,打开身体排水阀


要想把寒湿排出去,光补阳驱寒远远不够,还需要将身体里瘀滞的湿气浊水排泄出去


很多朋友早上总是睡不醒,身体沉重像刚在水里游了个泳;还有的朋友舌苔上白腻腻的一层,水滑且胖大有齿痕,舌头边缘呈“波浪”形



更难受的是,有的朋友还会怎么减肥也瘦不下来,湿气爱往下”走“,水桶腰、大象腿如影随形……这些都是体内湿气没有得到及时的疏泄,在身体各处游走得到的结果。


而且湿气带来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中风、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等,都是湿邪造成的结果。


祛除湿气,敲腿窝,见效最快。


腿窝是公认的“排污口”,人体运化水湿的两大主力军——膀胱经肾经都从这里经过。不仅如此,还藏着一个湿气浊水的“排水阀”——委中穴



咱们敲打腿窝,就是疏通了身体最大的“排水系统”,湿气浊物哗哗排出。


方法简单,双手握拳,对准腿窝处进行拍打,坐着躺着都可以。



每次5-10分钟1周1次或2周1次


敲打后皮肤出现青、红、紫、黑等类似刮痧时候的出痧反应时,不用担心,这是湿气在哗哗排出的正常反应~


除此之外,我们刺激委中穴,还能调理寒湿所造成的腰酸乏力,关节酸困


第三步 固阳祛湿

常吃一物,为身体筑牢“防护墙”


祛寒除湿,除了外调,还需要内养,老中医们常说:“药补不如食补”,内养,食补最适合不过。


现在已处冬天,调养寒湿体质,这个“御寒第一肉”——羊肉可少不了。



《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性温,“暖中补虚,补中益气”,是补阳祛寒的佳品。


同时,它还能开胃健力,益肾气。五脏中,脾胃主运化水湿,多吃羊肉,把脾胃养好了,能促进身体疏泄水湿


一食两效,祛湿、补阳一把搞定,羊肉简直是为寒湿体质的朋友量身定制的滋补佳品。


没有特定做法,清炒、煲汤、红烧甚至蒸着也好吃,大家可以按照自己和家人的口味自由发挥~



最后教大家一个小妙招: 在做羊肉时,多加,生姜温中,可以健脾温胃,具有活血、祛寒、除湿的功效。



取整块的姜,洗净,用刀面拍打稍微拍出汁后,在烹饪时直接加入就好啦。



好了,今天的干货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调理寒虚,牢记“灸申脉,补阳驱寒;敲腿窝,通淤化堵;吃羊肉,固阳祛湿”,把这3步走好了,寒湿不用怕。


#中医##好医生为健康护航#


分享:红杏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发青   体质   委中   固阳   阳气   湿气   温床   邪气   羊肉   体内   身体   疾病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