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影响与应对|国际

文/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粮食安全和粮食价格稳定对国家经济平稳运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本文深度剖析了2022年以来全球粮价上涨的原因、未来走势,以及对我国所造成的影响,并给出了应对建议。

2022年以来,全球出现新一轮粮食价格上涨,联合国食品、谷物价格指数均创1990年以来新高。展望未来,考虑到俄乌冲突、异常气候、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发酵,预计未来粮食供需关系将更加紧张,全球小麦、大米、粗粮均将出现产出消费缺口,这可能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由于我国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进口依赖度高,且部分粮食进口来源相对较为集中,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潜在威胁。

此外,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较高,粮食价格波动还将直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尤其中低收入人群生活压力将加大。建议宏观政策积极应对,重点关注未来物价走势,防范输入型通胀风险,兼顾稳增长与防通胀的平衡;完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粮食进口来源;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产量;重点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

多因素推动全球粮食价格持续走高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粮食价格上涨。2022年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简称FAO)发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高达159.3点,刷新自指数编制以来的最高值,随后虽有所下跌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同时,截至2022年8月底,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简称CBOT)大豆、小麦、玉米期货收盘价价格(活跃合约)分别报1422.75、833和671美分/蒲式耳,分别较2021年底上涨6.2%、8.15%和13.25%。

俄乌冲突给两国粮食生产、运输造成负面影响,玉米、小麦等粮食供给明显受损。俄罗斯、乌克兰均是全球重要粮食出口国,俄乌冲突对两国小麦、玉米等粮食供给产生明显冲击,导致世界粮食市场出现一定缺口。根据FAO的数据,两国大麦、小麦和玉米合计产量分别占约全球的19%、14%和6%。

一方面,地缘冲突给乌克兰春耕带来明显冲击。3、4、5月正值乌克兰农业春耕季节,且其小麦、玉米的主产区与军事冲突区高度重合,军事冲突的影响导致乌克兰农作物播种面积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两国粮食供应链受到明显破坏。前期乌克兰粮食出口运输的黑海航运路线受冲突影响已经基本停滞。虽然7月俄乌签署协议重开黑海粮道,但两国的粮食供应情况仍远没有恢复至冲突前的水平。此外,美、欧等经济体对俄罗斯的制裁也进一步限制了俄罗斯农产品的出口能力,加剧全球粮食供需不平衡。

美国、巴西等重要粮食产区遭遇气候灾害,加剧全球粮食供需矛盾。2020年以来,“拉尼娜现象”已经连续三年出现,给全球气候带来明显扰动,也给多个主要粮食生产国造成了较严重的破坏,影响全球粮食供给、抬高粮食价格。具体来看,2022年春季以来北美中西部地区遭遇了大面积干旱,严重程度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据美国旱情监测数据,截至2022年8月底,全美干旱区域面积占比达64.43%。这对美国农产品种植带来较大影响,全美约20%的玉米、12%的大豆、26%的春小麦、52%的棉花处于干旱区。此外,2022年4月以来南美巴西也遭遇严重干旱气候威胁,对新季大豆和玉米种植带来较大影响。

全球化肥市场不确定性加大,化肥价格大幅上涨推高农作物生产成本。化肥是“粮食的粮食”,疫情后化肥价格的大幅上涨推高了农作物生产成本,进而强化粮食价格上涨动力。

一是疫情以来全球化肥市场面临供需紧平衡。随着疫后经济复苏和各国粮食安全重视程度提升,2020—2021年全球化肥需求量同比增长5%以上,创近十年来最大增幅。但化肥产能扩张则受疫情持续、供应链恢复缓慢等因素制约,导致疫后全球化肥出现供不应求。

二是俄乌冲突进一步加速化肥供应收紧。俄罗斯是全球化肥出口大国,氮肥、磷肥、钾肥出口占比均列世界前三,化肥贸易占全球约13%。2021年,俄罗斯生产的氮、磷、钾肥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7%和20%。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这其中就包括禁止进口俄罗斯化肥。同时,俄罗斯也主动实施化肥出口禁令,并不断延长禁令时间。

三是原油、天然气等是化肥的重要原材料,全球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导致化肥价格水涨船高。

此外,能源价格还通过替代效应渠道与农作物价格形成同频共振。玉米、豆油等农作物可以用于提炼生物燃料。美国玉米消费的第一大用途就是用于提炼燃料乙醇,我国玉米的工业消费用途也占了约30%。

2022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扩大生物燃料销售以缓解油价上涨压力,这将消耗更多的玉米,从而推升玉米价格进一步上涨。

全球粮食短缺担忧情绪不断发酵,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本投机炒作升温。粮食供给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全球粮食短缺担忧情绪不断发酵。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越来越多国家出台限制农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需紧张格局。

根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IFPRI)数据,截至2022年8月底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令,包括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主要粮食出口国,接近2007—2008年间全球食品和能源危机期间的水平。

另一方面,粮食短缺的担忧情绪强化了全球资本对粮食市场的投机炒作。粮食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也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今年尤其是俄乌冲突以来,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期货市场投机多头持仓数量明显增多,推动粮食期货价格上涨,进而增强粮食现货价格上涨动力。

未来全球粮食价格将进一步上涨

俄乌冲突、异常气候、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等负面因素将进一步发酵,全球粮食库存或将减少。一是俄乌冲突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从粮食生产角度来看,乌克兰粮食产量收缩将在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集中体现出来……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10月刊(总第107期)

本文编辑:王茅

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乌克兰   粮食   全球   俄罗斯   农作物   供需   小麦   化肥   玉米   冲突   原因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