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崇拜:最初代表男性的凤凰,为何逐步转向了女性化?

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祥瑞、永生、和谐与太平的象征。封建王朝中,凤凰与龙一起成为了皇权的象征,皇帝是龙的化身,是真龙天子,凤从属于龙,代表着天下最尊贵的女人——皇后。

直到如今,人们依旧习惯用凤凰来形容杰出的女性,正如同那句常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样,用龙和凤凰分别代表男女之中的翘楚。然而凤凰本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甚至在凤凰最初性别化的时候是用来指代男性的。那么凤凰女性化的观念究竟是在何时开始的呢?又为何如此深入人心,一起还要从历史的变迁谈起。

一、凤凰崇拜的起源

1.凤凰的原型之谜

从具体形态讲,它糅杂了多种动物的特点。《说文解字》载:“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麐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

从出土的甲骨文分析,“凤”字的形象类似于一只鸟。它有鸟的头型、高冠、羽毛、翅膀甚至鸟爪。从字义来看,凰字从皇,是高贵伟大的意思。

从商代的四羊青铜方尊、西周的伯尊等铜器的纹饰来看,凤凰都是一只头戴羽冠、昂首挺胸、双翅羽毛华丽、尾巴顽长而艳美的鸟类形象。

至今,人们对于凤凰的具体原型尚不能知,各方学者持有不同的意见,孔雀、鸵鸟、红腹锦鸡等都曾是猜测之一。总而言之,在古人眼中,凤凰应该是一种叫声嘹亮清脆、外表高贵华美的鸟类。

2.崇拜观念的诞生

凤凰是出现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对鸟类神兽组合,结合各方资料对它的形容,凤凰很有可能是原始先民们对现实鸟类的升华想象。人们把凤凰作为祥瑞的象征,它的到来代表着太平盛世。追溯凤凰崇拜观念的起源,可能与太阳鸟崇拜息息相关。

早期人类崇拜太阳鸟,中国上古时代的思想体系是围绕太阳的运动而建构起来的。他们将太阳看做生命的象征,而鸟类是太阳的化身,因此不少部落都有鸟图腾崇拜。

《左传·昭公十七年》曰:“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少皞是三皇五帝时期黄帝的长子,统管整个东夷部落。

东夷集团以太阳鸟作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凤文化。少皞不仅将自己的帝名取为“挚”,取鸷鸟之意,还用鸟名来给百官命名,其中凤凰总管百鸟,最为尊贵。

二、凤凰的性变之路

1.男性化的凤凰

走出早期神灵崇拜,凤凰一词开始出现人格化。楚人是最先用凤凰比喻人的,赋予人格意义上的性别。凤凰在鸟类之中是最为尊贵的,当用它来形容人时,也是比喻高贵或品德高尚的杰出人才,且在早期为男性。

《史记·楚世家》:“伍举曰:‘愿有进。’隐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这里的鸟便是凤凰,用凤凰比喻一国之尊的楚庄王。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凤兮!凤兮”是一种感叹,意思就是凤凰呀!这里用凤凰来指代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用凤凰来形容他既符合杰出,又符合男性这两个条件。

还有一个现在人们常用的词“卧龙凤雏”,因为时代不同,现在这个成语有调侃的意味。但在三国时期,这是一个妥妥的褒义词。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了司马徽曾对刘备说天下有伏龙、凤雏两人能看清天下大势,伏龙就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能与孔明先生齐名,足以见庞统之才。同样,庞统也是一位杰出的男性。

与现代人们用“凤”字给女孩取名不同,古代“凤”曾经是男性名字的选择。如:汉元帝皇后的哥哥王凤、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凤、东汉历史人物郭凤等等。

2.两性化的凤凰

从汉代开始,凤凰已经并不严格的特指男性了,它产生了新的用法——两性共存。一种是合称,用来指夫妻爱人;一种是拆解出来,以凤指男性,以凰指女性。

“鸾凤和鸣”一词是用来形容夫妻关系和谐的,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的“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在先秦时,“凤凰于飞”仅仅是指一种祥瑞的出现。它之所以能被后世用来特指夫妻关系,主要在于魏晋时期的杜预给这句话做了注,将凤凰两性的概念加入其中。

最典型的拆分用法就是司马相如的名赋《凤求凰》,这首汉赋堪称情诗的鼻祖。相传司马相如爱上了卓文君,又无法表达,于是写下了这首赋。凤鸟苦苦追寻心中的凰鸟,想与她一同翱翔,哺育生子。

如果说汉人凤雄雌凰的观念是凤凰性“变”史的突破,那么武则天就是凤凰两性化的重要推动者。武则天在位期间,她选择了凤凰作为自己女皇地位的象征。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个武则天称帝前有凤来仪的故事。载初元年,武则天与大臣议事,突然飞来一只凤凰落在梧桐树上,武则天领着群臣出来观看,发现凤凰身边还有无数朱雀环绕。于是就有大臣趁机启奏,凤凰是祥瑞,它的到来就是让您登基的意思,群臣纷纷跪地请求,武则天答应称帝,凤凰这才朝她点了点头飞走了。

不仅如此,武则天的玉玺是凤钮玉玺、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阁”,这两个机构的长官叫做凤阁鸾台平章事。她的表率作用加上唐代开放包容的风气,使得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凤凰一词的使用权逐渐开放给更多的平凡女子。

如李商隐的《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中写道:“凤女颠狂成久别,月蛾孀独好同游。”王建的《失钗怨》“贫女铜钗惜如玉,失却来寻一日哭。嫁时女伴与作妆,头戴此钗如凤凰”。

人们开始频繁地用凤凰来代表女性,甚至是普通女子。在现存的唐诗中,以凤喻人的男女比例基本相等,打断了高贵男性的垄断,为凤凰形象女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女性化的凤凰

到了宋代,封建礼教发展到了极致,社会阶级分明,凤凰的使用又被拉回到上层社会。这一次的回归经历了唐朝的变革,将凤凰更多地应用在皇室女性身上。比如说宋代皇帝的车舆、冕服都以龙饰为主,凤凰居于次位。反之,在后妃的相关物品中,则大多都以凤凰装饰。

明清时期,龙凤彻底分离,凤凰整体雌化,多在皇家女性身上得以体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皇后,作为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被视作凤凰的化身,她的身体被称为“凤体”,与皇帝的“龙体”相对。

皇宫之中,凤纹用于后妃已成定制。《明史·舆服志二》记录皇后及妃嫔的冠服及常服均有凤凰装饰,具体饰样都有详细说明。皇帝的车舆全部改为龙辇,后妃车舆则全用凤作装饰。

清代长篇小说《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宝玉做了一首五言律诗。诗中的第一句便是“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喻指家里的一切都准备好了,等待元春这只凤凰回来。元春作为皇帝后妃,将她比作凤凰,恰如其分,正符合那个时代凤凰女性化的特点。

凤凰女性化的观念一直持续到现在,如今说到“哪里出了一个金凤凰”,通常是这个地方有比较优秀的女性。像人中龙凤、龙凤呈祥等词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中,都是用凤指代女子。

随着历史的变迁,凤凰之所以逐渐发展为女性的代名词。这其中既有武则天的推动,又有凤凰本身体态美妙的原因,它具有装饰的作用,与女性的柔美更为相称。

结束语

古代社会,宫廷就是民间的风向标。当至尊无上的皇帝、皇后分别以龙、凤自比时,民间百姓就会追捧认同,纷纷效仿。时间一长,大家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凤凰女性化是正确的,一旦等级制度有所松懈,民间女子的凤凰形象也会逐渐多起来。

其实按照凤雄凰雌的特点来说,司马相如的《凤求凰》是最为准确的用法,可是凤凰形象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不单单是一种常识知识可以解释的。凤凰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社会生活变革,代表着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历史,诉说着一段段美好的传说。

参考文献:

1、《论凤凰的“性”变》

2、《神话传说和考古发现视域下凤凰崇拜的观念之源》

3、《《尚书》雉凤及远古图腾崇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凤凰   司马相如   崇拜   孔子   男性   后妃   祥瑞   鸟类   皇帝   最初   代表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