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俄罗斯巨轮,连夜赶往中国,打破西方封锁的关键已经出现?

俄罗斯历史上第二次通过北极航线向中国输送石油,一个月后生效的欧盟石油禁运令,让这条航线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相比传统的航线,这条航线更短也更快,最重要的是,它不受西方制裁影响。这条通往中国的北极航线,能否成为俄罗斯打破西方封锁的关键呢?

10月底,俄罗斯一艘专业破冰油轮“瓦西里·丁科夫”号从摩尔曼斯克港出发,沿着北极航线航行连夜赶向中国,目前正穿过白令海峡。“瓦西里·丁科夫”号预计将于本月17日抵达中国山东的日照港。

2019年的时候,俄罗斯曾首次通过北极航线向中国运输石油,但当时此举更多意义在于测试船只性能,而非真正考虑到中国市场。首次航行结束后,俄罗斯就再也没提到过这条航线。当然对此我们可以理解,因为俄罗斯石油的主要出口市场当时还是欧洲,而非中国。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俄乌冲突爆发后,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停止购买俄罗斯的石油,欧盟统一的对俄石油禁令也即将在今年12月起生效,届时俄罗斯将无法向欧盟出口石油。

在这一大背景下,俄罗斯石油出口开始“向东看”,增加向中国的管道石油出口。但管道的运输量注定有限,俄罗斯如果想“更上一层楼”,要么就再建更多管道,要么就只能考虑增加海运运输量。因此,开发具有成本优势的北极航线,自然就被普京政府提上了日程。

先抛开西方制裁因素不谈,单论北极航线本身,它相比于传统航线,确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它是欧洲与东亚之间最短的海运路线,从俄罗斯波罗的海海域港口到中国的距离,只有苏伊士运河路线的四分之三。

时间上,从摩尔曼斯克港到中国,走北极航线的话,油轮大约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而走传统路线,油轮到中国则需要长达五到六周的时间。除此之外,走北极航线不需要交任何过路费,在跨越其他国家的边界时,也不需要提供任何手续。更重要的是,走北极航线不需要考虑拥堵和海盗的风险。

当然,北极航线也存在不少问题。北极圈附近的航行条件十分恶劣,冰山和严寒伴随着整个航程。在极地条件下,传统油轮几乎不可能保持所需的温度,这需要能够承受严格温度条件的破冰油轮。这种能抗住严寒的破冰油轮,世界上非常少,俄罗斯目前手里也只有8艘核动力破冰船,而且其中4艘已经接近退役。

为了使北极航线能够常态化运行,俄罗斯需要建立一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大型破冰船队,而这将需要很长时间。俄罗斯专家预测,开通一条从波罗的海到东亚的完整北极航线,至少需要4到5年,也就是说,不可能早于2027年。

回到开头的问题:北极航线能成为俄罗斯石油的救星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的,俄罗斯需要的,恐怕只是耐心。但问题又来了,俄罗斯有这个耐心吗?换句话说,如果俄乌冲突结束,俄罗斯重新恢复与欧盟的石油贸易,那么北极航线是不是又要被遗忘,变成“三分钟热血”?

其实不只是北极航线,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提出了许多“向东看”或者说“向中国看”的项目,设想得都非常美好。但是真正落到协议文本上的、真正拿到项目资金的,目前仍比较少。

这里的关键在于,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们,是否已经下定决心“向东看”,真正让俄罗斯这艘大船调转船头“脱欧入亚”?对于普京本人的决心,我们是不用担心的。普京在俄罗斯政坛活跃了20多年,从最早持亲西方立场,到现在与西方走向对立、彻底决裂,他的心路历程是非常完整的,他对西方的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他对自己身上的责任,更是非常清醒的认知的。对于俄罗斯的“脱欧入亚”,普京准备好了。

可问题是,普京手下的官员们准备好了吗?俄罗斯的大企业主们准备好了吗?如果普京下台,他的接任者是否会有同样的决心,来继续执行“向东看”的政策?这些问题,恐怕是普京现在需要着手解决的。中俄关系如果想更上一层楼,俄罗斯需要下定决心,把许多东西政策化、长期化、协议化,真正做到靴子落地,才能让人感到放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苏伊士运河   俄罗斯   波罗的海   中国   运输量   东亚   北极   油轮   巨轮   欧洲   航线   欧盟   管道   冲突   传统   石油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