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埋头研发技术,隐姓埋名数十年,母亲看杂志才知晓儿子是功臣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弱民贫,各项科技也处于落后水平。此时一批优秀的科研专家,勇敢承担起国家的需求,从零开始,甘愿隐姓埋名,为国默默奋斗几十年。黄旭华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深耕核潜艇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

那么他是如何走向科研岗位的,又做了哪些努力呢?

01刻苦学习

1924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从小他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兴趣,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当时读中学的他,正赶上抗战爆发,日军的铁蹄从东北三省开始南下,一路烧杀抢掠,陆续占领了江西、福建等地。处于广东的黄旭华,再也无法安稳学习,只能跟着哥哥逃往广西求学。

然而到那没多久,战火就侵袭了桂地,黄旭华无奈收拾起包裹去了重庆,进入国府大学预科班学习。完成预科学业后,南京大学航空系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黄旭华感觉自己对航空航天兴趣一般,于是转到了今天的上海交大航海系。从这一刻起,他就和海洋以及航海科技产生了持续一生的缘分。

02埋头苦干

新中国成立那一年,黄旭华完成了学业,并申请加入共产党,同年进入党校深造学习。1958年黄旭华进入海军部队,作为懂科技的专业人才,组织当然相当重视。上级部门以他为中心,组建了一支科研团队,负责海下核潜艇技术的科研课题。要知道在当时的世界,有能力,懂技术,不差钱能制造出核潜艇的只有美、苏两个大国。

而这两个国家,一个刚和我们在朝鲜战场上交完手,另一个因社会主义线路问题与我国有了冷战势头。在如此困境之下,黄旭华团队没有外援,只能自己啃下这块硬骨头。

03全力以赴

黄旭华及他的科研团队,迎难而上,从最基础的步骤开始做起。外观、内部外部结构,材料的选取都需要逐一攻克,最关键还要解决核反应堆问题。当时我国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国外又对我们技术封锁,另外我国尚未研发成功原子弹,核技术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所以黄旭华团队,只能一边坚持研究,一边等同行实现技术突破,然后再移植到自己的核潜艇项目上。

这个过程中,我国两位外交官因公务转机到香港时,获得了2个核潜艇模型。而黄旭华团队就靠着这两个结构精准的模型,验证了自己前期的科研成果。1974年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艘核潜艇宣布研发成功,此事一经公布,震惊了全世界。尤其是苏联,他们马上加强了太平洋舰队的防御力量。我国则将核潜艇部署在了北海舰队,向苏修秀了一下我军的肌肉。

而美国和我国正处于建交前的蜜月期,他们虽有震惊,但没什么过激地表示。

对于埋头苦干30年的黄旭华来说,核潜艇的成功研制是他辛苦耕耘的最好收获。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再加上工作繁忙,黄旭华很难回家一趟,这么多年来父母根本不知道儿子具体在干什么。直到80年代,黄旭华的母亲看到了一篇报道,才知晓儿子的光辉事迹。

1988年黄旭华逐渐退居幕后,退休回家。不过就算在家里呆着,老人仍然关心国家的发展,热衷于慈善事业。他多次捐出自己的积蓄,奖励科研领域中的人才。可以说黄旭华,完全就是新中国的脊梁。在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与苏联断交,在国际社会上被孤立。此时原子弹、核潜艇的成功研发,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士气,彰显了中国政府有能力保卫这片土地和人民的底气。而黄旭华一生投身科研事业,在条件简陋的办公室,不停地演算、修改,自然灾害时期,甚至吃不上饭,他呕心沥血几十年,默默无闻,终于铸就国之重器。向黄旭华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苏联   核潜艇   隐姓埋名   埋头苦干   技术   原子弹   功臣   儿子   科研   母亲   团队   我国   杂志   国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