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为”闻名的文景之治,背后有哪些无奈?

“文景之治”是中国的著名治世,崇尚黄老之学,讲究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这一时期内汉朝廷轻赋税、减徭役,使当时的生产力快速发展,一改汉初时期凋敝的社会景象,为将来汉武帝的北伐奠定了物质基础。

然而就在这样的治世背后,却隐藏着文、景两位皇帝的辛酸与无奈。

汉文帝刘恒的即位是政治博弈的结果

原本汉朝廷的朝政基本由吕太后为首的吕氏家族把持,在吕太后去世以后,各地藩王联合朝中大臣武将发动政变,对吕氏家族展开了清算,迅速拔除了吕家的势力。

随后,为了维护大臣武将与藩王间微妙的政治平衡,他们推选出了势力弱小但极具正统性的刘恒作为皇帝。

历史上记载汉文帝温和谦逊,这里可能有性格原因,但也和他的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朝中的臣子将军、朝外的各路藩王他都惹不起。

有一次自己驾车视察周亚夫的兵营,发现其部下都身披铠甲、手持利刃、全副武装,说皇帝在兵营也得遵循兵营的规定。这件事情结束后,文帝不仅没有斥责,还称周亚夫治军有方,这种亵渎皇威的事情放在其它正常的皇帝是难以想象的。

与此同时,自己的母亲薄姬在自己上位前只是一个失宠的妃子,外戚的势力薄弱,无法给予自己支持。也因为自己是意外上位的原因,手下也没有一派可靠的人手忠于自己。

文帝的温和谦逊大概有他的无奈,谦逊温和这样的词汇对一位强权的皇帝来说可能是敬重与褒奖,而用在一位弱势的皇帝身上,则饱含着一股讥讽的味道。


汉景帝刘启的反抗与七王之乱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在其苦心经营和外戚窦家的支持下,朝中的局面基本稳固,身边也有像晁错、周亚夫这样的名臣名将辅佐。但对于刘启来说心头仍有一大祸患未得到解决,那就是汉朝无比强势的诸侯王。

如果说这些藩王在高祖、文帝的时期还有所收敛,那么到了景帝时期他们的作为可以说是肆无忌惮。

这些藩王奸淫奢糜大修园林都算是小事;有些藩王已经开始干起擅立名目卖官鬻爵的勾当;更有甚者在封地借盐铁之权发行自己的货币;相互勾结意图谋反者想必也不是没有。这些藩王占有汉朝54郡中的39郡,天下人口的三分之二。若是再任其发展,总有一天汉朝廷会步周王室的后尘。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汉朝的第一次削藩开始了。景帝以雷霆手段,对楚、赵、胶西进行了第一波的打击。这不削,中央和地方还能维持表面的和平;一削,紧张的炸药桶爆炸了。

各路诸侯为之一震,原本藏着的爪牙,在这雷霆打击下露了出来。以吴国为首的七个藩国联合起来,同时勾结匈奴,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清君侧”为口号的政变。

最后汉景帝不得不杀掉上谏削藩的忠臣晁错来安抚诸侯,并在周亚夫的帮助下最终平定七王之乱,而此次事件后,原本就位高权重的周亚夫更是到了功高盖主的地步。即使明面上周亚夫忠于自己,自己也不得不忌惮三分。

文景时期的无为而治,史书上光鲜亮丽,可事实当真如此吗?不说皇帝的心酸与无奈,当时的人民百姓,即使有文、景这样无为的皇帝,但在那些残暴荒淫的诸侯王、擅权的臣子的统治下,又能有多少好日子呢?

十五税一、三十税一的政策,落实到地方又会执行成什么样呢?官府的仓库粮食多到溢出,百姓手上又能够有多少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汉代土地兼并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武帝初年,记录的饿死的人不在少数,史书能为他们作证。那些没被看到的贫苦百姓,除了埋在头上的尘土,还有什么能够为他们作证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文景之治   外戚   无为而治   兵营   臣子   汉朝   谦逊   诸侯   温和   皇帝   时期   无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