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要靠才华,让我们一口气看完王维的一生

公元701年王维出生于五大望族之一的王氏,和李白是同龄人,不仅作诗、书法、音乐样样精通,偏偏人还长得很帅,不幸的是9岁时父亲去世,15岁踏上了进京求仕的征途,17岁便写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他乡游子过节EMO的必备金句。

王维到了长安不久便成了大明星,不仅拥有超多粉丝,还和唐玄宗的弟弟歧王成了好朋友,在歧王的介绍下王维认识了玉真公主,这里简单说下玉真公主,她可是一个大佬级的文艺女青年。歧王设宴邀请玉真公主,席间王维弹奏了一曲《郁轮袍》,公主听后赞叹不已,之后又读了王维的诗集,尤其读到那首《相思》后更是对这个面若润玉的大帅哥刮目相看,当时就举荐王维去科考,当时考试可是有着达官贵人举荐的潜规则,才貌双全的王维得到了这么重量级人物的推荐,科考的压力可以说是小了很多,自己有才还有贵人相助,不得不说王维真的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20岁的王维顺利考中了进士,不过中了状元的王维也有烦心事,因为这时他跟公主的绯闻满天飞,有人说他被公主包养了,是公主的男宠;也有人说他是靠公主走后门才考中状元,京城的人没事就爱聊他和公主的八卦,但是这些绯闻并不影响王维的仕途。他任职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的教习,也就是皇家歌舞团团长。像王维这样年少有为的有志青年自然少不了别人的嫉妒,任团长不到半年他就被人举报,因为手下的员工私自舞黄狮,而被贬到山东济州做司仓参军,也就是粮仓管理员。当时喜欢聊八卦的人说他犯的错并不算大,之所以被贬到基层,是因为擅自娶了老婆,得罪了倾慕他的玉真公主,真相是啥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王维在济州做了四年的基层公务员。

公元728年王维开始在淇上隐居,731年前后王维妻子去世,当时的他还很年轻,不少人想再给他介绍对象都被他拒绝了,后来他三十年孤居一室没有再娶,这便是许多人认为他深情的原因,但是才华横溢的王维却没有给妻子写过诗,也许是至情无语、大爱无声吧!这样的王维哪个女人不爱呢,我是彻底沦陷了,哈哈!

公元734年他在长安闲居,献诗给宰相张九龄,随后被提拔为右拾遗,三年后张九龄被奸臣李林甫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这里插一句李林甫是何许人呢,他就是害杜甫科考落榜的大忽悠,不久后李林甫把王维指派到凉州,在出塞的路上王维写下了名篇《使至塞上》,其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勾勒出雄浑大气的边塞风景图,那首《送元二史安西》是同一时期写下的,其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成了千古佳句。几年后王维回到了长安,当时奸臣把持朝政,他对时政心灰意冷便产生了隐退的想法,也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很多的山水田园诗,每一首诗都是一幅天然山水画,后来苏轼曾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正当王维在悠然的创作时,时代的悲剧发生了,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恰巧反贼头子安禄山是王维的资深脑残粉,不顾王维的意愿硬是给了他一个伪职,王维吃哑药装病都没用,这在后来差点害死他。公元757年唐军接连收复长安、洛阳,王维和其他在安禄山手下做过官的人都被关押在大牢,按照律法应该被处死,但是王维任伪职期间曾写过《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的情感,又因为弟弟王缙平定叛乱有功为他求情才得到宽恕,后来王维还几次升职做到了尚书右丞,因此世人也称他为王右丞。

公元761年他上书《责躬荐弟表》,请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职归隐田园,让弟弟王缙能够回到京师。此后王维开启了彻底躺平的佛系生活,每天弹弹琴写写诗,日子过的平淡却舒心,也是在这个阶段他写下《鸟鸣涧》。他这一生年少成名风光无限,后半生却蹉跎混沌,中年丧妻老来无子,又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创伤,在巨大的人生落差面前他早已看淡功名利禄,只追求内心的宁静。

公元761年7月完成了几封给亲友的告别信后安然离世,享年60岁。他的诗成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直至今日他的诗还在久久流传,令后人从诗中感受到惬意与宁谧。如果古代有投票活动的话,这样一位才貌双全又深情的美男子,必定会成为唐朝诗人好丈夫排行榜榜首,大家对我这个投票结果有异议吗?



希望大家多多点赞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不断更新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安西   安史之乱   长安   才貌双全   科考   山东   状元   公元   才华   口气   弟弟   公主   王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