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为什么姓李而不姓毛?

贺子珍与毛泽东结婚以来,为了革命事业,她形影不离地跟随毛泽东整整10年。

在此期间,贺子珍给毛主席共生育了6个孩子,李敏是贺子珍的第五个孩子,那么,李敏为什么不姓毛?其余的孩子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呢?


5个孩子命运多舛,只有李敏留在了他们身边


在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普通老百姓都在艰难度日,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孩子其实同样也命运多舛,最终留在他们身边的只有一个女儿,那就是李敏。那么其他5个孩子倒底有着怎样的命运呢?

1929年3月,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女孩,毛主席非常高兴,为宝贝女儿取名毛金花。

当时毛泽东正在带领部队打龙岩,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期,带着刚出生的孩子打仗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了孩子的安全,毛泽东和贺子珍万般无奈下,将女儿寄养在老乡翁清河家,打算日子太平些就接过来。

谁承想,贺子珍后来去接孩子时,才知道孩子已经丢失很多年了,纵然他们想尽了办法,也没有再找到这个孩子。

1932年11月,贺子珍在福建长汀生下了第二个孩子毛毛,大名叫毛岸红。

1934年万里长征开始。在这个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根本无法带着孩子长途跋涉。但有了大女儿寄养到老乡家后无故失踪的前车之鉴,毛泽东和贺子珍商量,把孩子交给了三弟毛泽覃和贺怡夫妇。

但天有不测风云,在瑞金与敌人交手中,毛泽覃担心敌人知道毛岸红的消息,害怕小侄子遭到毒手,就暂时把小侄子转移到瑞金的一个警卫员家中。

之后,在与敌人交手中,毛泽覃不幸牺牲。

可惜的是毛泽覃将毛岸红转移到警卫员家后,由于战事紧张,没来得及将此事告诉妻子贺怡,所以毛岸红到底托付在何处,贺怡一无所知,毛岸红从此下落不明。

没有照管好毛岸红成了贺怡一辈子的心病,中国解放后,贺怡准备再次寻找毛岸红,但这次毛泽东阻拦了她。

毛泽东说:“在最最艰苦的时候,我们把毛毛托养在别人家,老百姓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下,日子会过得非常艰辛,人家为了养孩子不知吃了多少苦。既便毛毛活着并已长大成人,但你现在想把孩子要回来,你觉得对得起人家的养育之恩吗?养父母心里又会是什么滋味?”

不得不说,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无时不刻地在替老百姓着想,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天伦之乐,这就是伟人的崇高!

1933年,贺子珍怀上第三个孩子。当时顽强的贺子珍挺着孕身,参加着反围剿的艰苦斗争,那时候的环境非常艰难,贺子珍的身体又十分虚弱,结果早产了。接着,这个刚出生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起的孩子没过几天夭折了。

1935年2月,红军二渡赤水河期间,贺子珍在贵州生下一个女孩。

此时的红军部队即将要翻越雪山,还在襁褓里的小婴儿是无法在雪山中活下去的。

敌人就在身后,红军还得继续赶路,为了孩子的安康,贺子珍将自己身上仅有的4块银元交给了当地的老乡,求他收养一下孩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分别后,贺子珍继续踏上了革命的路。

送掉孩子后,贺子珍的心情非常不好,毛泽东理解爱妻的痛苦,安慰道:“我们干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但眼下的情况太特殊,我们不得不丢下我们自己的下一代。”

1936年冬,红军到达陕北后,贺子珍生下了女儿娇娇,也就是长大后的李敏。

饱受痛失爱子之苦的毛泽东夫妇,再也不想和孩子分离了,他们把娇娇随时带在身边。

1937年10月,贺子珍去苏联治病和学习。当时的贺子珍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身孕。

贺子珍在莫斯科,生下了她和毛泽东的第六个孩子,可惜孩子时运不济,在10个月大的时候,得了肺炎,尽管进行了及时救治,但还是夭折了。

得知消息的毛主席,为了缓解贺子珍的丧子之痛,便托人把娇娇送到贺子珍身边,从此,母女再没有分开过。


娇娇改名为李敏

娇娇到莫斯科后,还见到了她的两个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毛岸英和毛岸青是毛泽东第一个妻子杨开慧生的孩子。

杨开慧牺牲后,贺子珍对这两个孩子视如己出,精心照顾着兄弟俩的学习及生活。

在贺子珍的养育以及两个哥哥的呵护下,娇娇在莫斯科度过了快乐的儿童时光。

那时候的娇娇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有多么伟大,也不知道他的父亲就是中共革命领袖。

一家4口人在莫斯科生活了七年,直到1947年贺子珍带着孩子们回国住在哈尔滨。

1949年,毛泽东派人娇娇接到身边。毛泽东对这个女儿非常疼爱,娇娇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中回忆道:

“1949年开国大典时,我和爸爸住在中南海。开国大典那天,我就守在广播跟前听着爸爸的声音。开国大典结束后,爸爸回家吃饭,然后带着我们去天安门观看了礼花”

此时的娇娇已经12岁了,到了该上中学的年纪了。毛泽东觉得该给娇娇起个大名,于是就起名为:李敏。

李敏很奇怪她的哥哥们都姓毛,为什么到她这儿不姓毛了?

毛泽东给娇娇解释说:一是他很喜欢孔子论语中的“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毛泽东化名为李德胜。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化名为李德胜呢?

原来,红军转战陕北期间,为了切实做好保密工作,不让国民党知道他们的行踪,中央党委的同志进行了“组团改名”:

毛泽东化名“李德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任弼时化名“史林”、陆定一化名“郑位”。

1947年,陕北王家湾出了一支很有名气的共产党队伍,取名为昆仑纵队。

国民党军队闻讯后,派上万兵力的大部队向陕北王家湾逼近。

昆仑纵队只有几百人组成,但是谁也不知道的是,区区几百人的小部队,居然有三个中央党委人员: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当然他们用的全是化名。

大敌当前,硬刚是不可取的,所以昆仑纵队打起了迂回战术。

在李德胜(也就是毛泽东)的带领下,他们先向北,再向西北方向转移,众人冒着雨抄小路顺利转移到天赐湾。

就这样,在没有任何援兵的情况下,中央党委成功甩掉了万千敌人,转危为安。

现在想想,如果毛泽东、周恩来他们当时没有使用了化名来隐藏身份,绝对会遭来国民党部队的包围性搜查和疯狂攻击。

而正是毛泽东他们的组团化名,有效地避开了国民党的高度警惕。

毛泽东化名李德胜,正是体现了他那坚定的“必胜”信念。

毛泽东很喜欢用这个化名,这也是他给娇娇取名李敏的主要原因。

李敏长大后,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并与北京航空学院的学生孔令华相识,后来结婚生子。

1964年,李敏夫妇搬进了北京市东城区兵马司胡同,从此,彻彻底底过上了普通老百姓生活。

如今,李敏已经是86岁高龄的老人,她一生勤俭朴素,把自己活成了一名祥和可亲的普通老人。即便现在走在大街上,也很少有人能够认出她是毛主席的女儿。

虽然说李敏婚后生活很普通,但终究还算是幸运的。

而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其他5个孩子要么早早夭折,要么失踪,这种接二连三失去爱子的切肤之痛,对任何父母来说都是个巨大的灾难。

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和贺子珍夫妇,为了造福中国百姓,为了给广大百姓的下一代创造幸福家园,他们一而再,再两三地选择牺牲自己的天伦之乐,这种崇高的精神无人能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瑞金   陕北   周恩来   生下   莫斯科   女儿   纵队   化名   红军   国民党   夫妇   部队   牺牲   身边   孩子   贺子珍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