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比萨斜塔”,经历3次大地震倾斜2.3米,数百年屹立不倒

在川西马尔康的直波村,有一座修建于清朝八角碉楼,虽经历3次大地震倾斜2.3米,却依然屹立不倒,被称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中国版“比萨斜塔”

建成于1372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经历4次大地震不倒,如今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其实在中国也有一座类似的建筑,这里就是直波碉楼

直波碉楼,藏语意为“峡谷口上的官寨”,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岗镇,所以也被称作“松岗碉群”。

这里地处川西著名的嘉绒十八土司之一的松岗土司官邸所在地,是嘉绒藏族文化发祥地之一,松岗碉群也是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松岗碉群分散于梭磨河两岸,其中有两座碉楼位于松岗镇的直波村,一座矗立于村北的山脊之上,另一座位于村中,统称为直波碉楼。

站在村外的公路旁,可以明显看到山脚处的碉楼有很明显的倾斜,这座倾斜的碉楼便是有着中国版“比萨斜塔”之称的直波北碉

神奇的防御工事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是羌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建筑。直波碉楼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

直波碉楼其中一座高31米,另一座高28米,内有木梯连结,底层全封闭,二层为出入口,三层以上为藏式斗窗,供采光、嘹望、射击等用。

碉楼是用石块垒砌而成,中间用黄泥夯实,外加锥形结构本身就具有稳定性,所以十分坚固。据传直波双碉内还有暗道相通,并最终与河道相连,碉底有井可储粮数月不腐。

由于过去的直波村位置偏远,时常遭盗匪袭扰,为保护村民,便兴建了这一座座碉楼。1884年潭江发大水,直波村的村民因及时登上碉楼而幸免于难。

除了防洪和防盗的作用,碉楼还有日常居住、粮食储存等多重作用。由于其战略价值,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也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经三次大地震不倒

川西碉楼众多,直波碉楼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这座倾斜了2.3米的北碉,经历数百年、三次大地震,至今依然屹立不倒。

至于碉楼具体何时开始倾斜的,目前尚不清楚,推断应该是近100年。

据记载,直波碉楼所在地区曾先后经历了1933 年的叠溪大地震1976年的松潘大地震,还有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震级分别为里氏7.5级7.2级8.0级

三次地震后,直波碉楼不但完好无损,竟连一块石块都没有掉落。直到近几十年,直波北碉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倾斜,经测量后为2.3米,虽然与比萨斜塔的3.5米略逊一筹,但也超过了一般建筑的倾斜值。

对于碉楼倾斜的原因,其一可能是水流侵蚀了碉楼底部的基石;另一个因素或许是因为碉楼建成已有数百年时间,自身地基发生了沉降导致碉楼倾斜。


虽然直波碉楼现在比较稳固,暂时不会倒塌,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没有人工干预,碉楼的倒塌是迟早的事。所幸的是,目前当地有关部门已开始对碉楼进行维修。#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斜塔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马尔康   松潘   中国   大地震   碉楼   土司   石块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