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电动汽车的风口,小米还有多远?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智能手机行业已成旧人,新能源汽车则是下一个新宠。


试着比较一下最近这两条新闻:

新闻一:雷军在社交媒体上明确表示,「小米汽车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行业前五,每年出货超过1000万辆汽车。挑战是艰巨的。」



新闻二:余承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买燃油车不如买增程车,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中的主力玩家将不超过5个。



这两条新闻的主角,一位是小米创始人雷军,另一位则是华为手机的掌舵人余承东。这两个曾经智能手机行业的宿敌,几乎同一时间表达了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引领潮流的决心。


在雷军看来,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在头部企业。当电动车行业成熟时,全球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因而雷军认为,小米汽车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行业前五,每年出货超过1000万辆汽车。


根据外媒统计,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在8105万辆左右,中国国内汽车销量2627.5万辆。如果按照现在的汽车销量计算,小米要做到年销量1000万辆车,那么全球每卖出八辆车,就要有一辆是小米牌汽车。


2021年全球销量最多的汽车厂商是丰田,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0%,至1050万辆,继续蝉联全球销量第一。按照现在的汽车市场体量,小米1000万辆的销量即使不是第一,也是前三。


当然了,我们说的是整个汽车行业。而实际上小米未来推出的应该是电动车。那么,我们再来看如今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头羊。


据特斯拉官方数据,特斯拉2021年全年累计交付超93.6万辆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中交付数量最多的厂商。ICCT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达到69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较2020年增长了107%。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了352.1万辆。也就是说,全球有一半左右的电动汽车交易发生在中国。



而余承东所言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中的主力玩家将不超过5个。想必也和小米一样,是将自家扶持的问界,算到了TOP5之列。而同为TOP5玩家,小米和华为注定在智能手机的战场之外,将迎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争霸赛。


距离最后的机会窗口,还剩多久?

既然两大玩家都已走上擂台,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未来的电动汽车市场行情和两家的比拼实力。


如果仔细看过雷军和余承东的发言,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两人的「预测」都没有具体的截止日期,只是说「未来」。那么,雷军和余承东说的究竟要多久才能实现呢?


有很多证据表明,八年后的2030年被业内普遍视为全球电动车市场走向成熟的关键节点。


一是,国内外车企停产/停售燃油车多集中在2030年之前。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签署行政令要求2030年电动化率达50%;


2022年6月29日,欧盟27国环境部长通过会议决议,支持欧洲议会决定,在2035年欧盟全境内停止燃油新车销售;


我国海南也率先在国内提出禁售时间表,将于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



全球主要车企,包括丰田、大众、宝马、奥迪等厂商停售燃油车的时间点,大多在2030年左右。



二是,多个维度的数据表明,203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超过传统燃油车的巨大转折点。


根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和制造商公布的数据,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合作伙伴计划到2030年使电池容量达到5.8太瓦时,这些汽车制造商到2030年将生产约5400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汽车总产量的50%以上。


2021年股东大会期间,新能源汽车头部玩家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扬言,2030年将实现年销量2000万辆,并有信心至少保持50%的交付量增长率。


在今年9月末举行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预计2030年中国电动车产销将达15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燃油车。


如果特斯拉保持现在新能源汽车老大的位置不变,那么按照马斯克的预测,TOP5玩家中,能够拿到千万辆出货量的厂商还是有的。


也就是说,对于小米来说,能够抓住最后的机会窗口时间,就是从其预计推出首款电动汽车的2024年到2030年,这六年时间,将决定小米能否做到如在智能手机行业一样后来者居上。



千万年销,雷军是预言还是吹牛?

回顾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发展史,从2011年推出第一款小米手机,到2014年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这段时间小米仅仅用了三四年。按照这个节奏算,小米用六年时间将自家的电动汽车做到世界前五,时间上不是还绰绰有余吗?


这样算的人,明显是将智能手机和汽车混为一谈了。我们且不说机械结构和应用场景,就拿受众人群来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厂商可以让全球几十亿人人手一部,但是汽车电动化普及之后,显然不可能做到人手一车。


换句话说,相对于整个消费市场来说,汽车的市场空间相比智能手机来说,要小很多。不过,虽然如此,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的过程,来观察电动车代替燃油车的过程。


下图是全球手机领域出货结构迁移情况(单位百万台)。从这个图表不难看出,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超过功能机,发生在2013年,而智能手机引爆业界的时间点则在两年前,iPhone 4的上市(传说中的肾机)。



现在回看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的过程,会发现其替代逻辑本质在于产品力的大幅领先。


乔布斯在2007年推出初代iPhone后,前几代产品虽然相比同时代的功能机来说,已经很惊艳,但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生态,都还算不上成熟,更谈不上大规模普及。直到2010年iPhone 4问世。


对于iPhone 4,乔布斯有一句评价: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而iPhone 4重新定义了iPhone。这并非只是一句发布会上的宣传语,而是在很多人看来,iPhone 4确实是苹果手机设计的巅峰,无论从产品实力还是影响力来说,都是后续的iPhone难以匹敌的。


产品实力方面,比如说iPhone 4的双面玻璃、直角边设计、Retina显示屏等配置,都成为了此后行业的经典设计和配置。而影响力方面,万人空巷购买iPhone 4以及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场景和关注度,是如今任何一款手机的发布都无法比拟的。甚至在中国,一个高中生为了买iPhone 4,在黑市以2万元价格卖掉了自己的一颗肾(肾4的名声由此而来)。



iPhone 4的发布彻底引爆了智能手机市场。而小米公司也是在iPhone 4推出的同一年成立,一开始做MIUI。在MIUI发布一周年的时候,发布了首款小米手机。可以说,小米就诞生在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风口上。


而如今小米造车的情形,又何其相似。


下图是全球汽车领域出货结构迁移情况(单位:辆)。可以看到,如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和智能手机在2007年左右这个时间点的情况类似,还处于产品驱动发展的初级阶段,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只有7.97%。市场空间可以说还非常广阔。



根据民生证券的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30%左右,而小米首款量产车发布是在2024年,按预测这一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大概在20%左右,和智能手机在2010年的渗透率差不多。


所以,我判断雷军所说的年出货量千万辆、成为TOP5厂商这件事,不出意外在2030年左右就能看出来是否能够实现。


有人会说,小米有啥实力。实际上,现在回看小米刚开始做手机时,也很弱。如果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雷军的这一宣言,那么我还是比较相信雷军不是在吹牛,而是确实有可能让这件事实现。


华为和小米,注定一战

了解智能手机行业的朋友,对于华为和小米之间的相爱相杀,应该不会陌生。


华为虽然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手机业务部,但是直到2010年左右,才以自主品牌的方式,发力智能手机市场,可以说在智能手机的赛道上,基本上和小米同时起步(当然,华为作为一个大集团背后包括技术、管理、战略等支持,是小米所不具备的)。



如今,华为在电动汽车上的起步时间看起来要比小米早得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余承东曾表示,华为问界在今年九月份的交付量已经有一万出头。余直言,问界目前已经具备月销2万辆的能力。此前,特斯拉中国最高月销数据为8.3万辆。可以说,问界在华为的加持下,作为一家2016年才成立的汽车厂商,这个成绩相当亮眼。


小米的电动车,则要等到2024年才能量产。2021年11月27日,小米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约,宣告小米汽车在当地落户,并分两期建设整车工厂,每期年产能为15万辆。也就是说,小米仅北京这两期的车厂,年产能就能达到30万。


小米产品以性价比著称,而其性价比的核心则是极高的效率。如果小米首款汽车下线,且产品力不错,那么发展速度想必不会慢。


届时,华为能不能保持优势,仍不好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小米   特斯拉   华为   风口   销量   新能源   智能手机   燃油   电动汽车   距离   时间   全球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