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对近代日本影响最大的人,死前为日本设计侵华战争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个好的思想家能带领国家走向巅峰,也能将国家带向深渊。可以肯定地说,福泽谕吉对于日本而言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

初中世界历史教材中对日本的介绍比较片面,除了唐朝时期来我国学习汉文化的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历史事件,最为出名的就属明治维新了。

或许,直到现在很多人都想不清楚为什么日本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崇拜我国,学习我国的小岛国,突然之间变成军力强盛,野心勃勃的大日本帝国了?

这个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明治维新的改革似乎是最为重要的。随着明治维新的实施,整个日本上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日本开启了工业革命时代,迅速跻身于世界列强之一

而如果说这次改革真正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和地位,那改革背后的男人——福泽谕吉就是从根本意义上,改变日本人思想的人。

究竟怎么样的成就让他以一介书生的身份,能将“圣德太子”从一万日元纸币上拉下,转而印上自己的脸长达40余年呢?又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位从小崇尚中国文化的教育家对中国满心怨恨,甚至死前为后人设计侵华战争呢

革命的开拓者,思想者

福泽谕吉出生的18个月后,他的父亲去世了。

还在襁褓中的福泽谕吉彼时并不知道家庭发生了怎样的变故,只能看见母亲每夜以泪洗面,白天还得对着哥哥姐姐们强颜欢笑。

彼时的日本社会,没有男人的依靠,女性都很难生存。但为了不让孩子们遭到白眼,福泽谕吉的母亲一个人带着五个孩子在各地辗转,最终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家乡,一家六口人来到大阪求生。

因为关东关西的口音不同,福泽谕吉兄弟姐妹一群人并不受到当地人的待见,反而处处遭到当地人的排挤。

在这种隔阂和孤立的环境中,福泽谕吉从小就养成了与孤独为伴,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对母亲为子女撑起的这份家庭也分外珍惜。

即使穷苦,一家人同样过得很开心,福泽谕吉也在母亲的教导下,成为了一个胸怀大志,不言气馁的人。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14岁时,福泽谕吉就出来做些小工艺品挣钱,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中国文学书籍

新颖的文体,深刻的思想一下子就吸引了年幼的福泽谕吉,不由自主沉迷其中。

也从此开始,福泽谕吉一心扎入到中国文化的学习中,每到闲暇时刻便拿出书籍来阅读,母亲见他这幅模样也甚是欣慰,还会省下钱来为他购置书籍。

没过几年,福泽谕吉就成了当地有名的“汉学家”除了研读四书五经外,为了学习中国历史,他还学习了《史记》和《战国策》等名著。

不到20岁的年纪他就能写得一手好字,写文章的引经据典也是信手捏来。难以想象,在这样贫穷苦难的环境下,他是如何摆脱自己好玩的心性,拥有这般深得文化底蕴的。

21岁那年,福泽谕吉凭借着自己的学习天赋和学识储备,成功获得了前往长崎学习“兰语”——荷兰文学的机会。

彼时的兰学在长崎算是一个很大的缺口,因为丧权辱国的《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长崎成为了全日本唯一一个能与荷兰通商的港口。

凭借着自身的天资聪慧和勤奋好学,福泽谕吉受到了尊师的器重,也在与同学朋友的交流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

或许是受到中国文化中墨家思想的感染,福泽谕吉认为世界各国之间应该友好相处,都应秉承着自由,不受拘束的思想,在国际关系中处于相对平等的关系。

不过没过多久,福泽谕吉的思想就被西方的“进化论”所征服。墨家思想中的兼爱非攻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国际大环境下,就显得过于柏拉图了。

自幼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民窟中,福泽谕吉以从下往上的视角观察世界,当然知道这个世界的丑恶和黑暗面。墨家思想对他而言只是他理想中的世界模样,但现实的深刻却一遍又一遍地提醒着他,这个世界“弱肉强食”的真实面貌。

转眼间过去了五年,26岁的福泽谕吉因为出众的个人能力和对于文化的深刻理解,被适塾的众人推举为塾长

他一心研究学术,根本不知道在这几年间,整个日本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曾经日本王权的中心——德川幕府如今也变得摇摇欲坠,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恐怖氛围,笼罩着整个日本政坛。

多年来福泽谕吉的兰学声望传播极广,因此收到邀请前往江户教授兰学。

五年时间一心闭门造车,如今来到首都福泽谕吉才发现,在江户当地无论是商店,还是街道到处都有着英文的标志,自己多年的苦学一心研读兰学,全都付诸东流。

但福泽谕吉并没有因此气馁,为了睁开眼真实地去看这个世界,他开始从头学习英语,但心中的震撼久久却不能平息。短短几年时间,英语就已经深入日本江户,他相信英语未来必然是国际社会的主流语言,未来英语将会发挥无比重要的作用。

幸运的是,没过多久,福泽谕吉就获得了跟随日本派遣团前往美国学习的机会

当时的日本人才刚刚见过柴油机没多久,却已经站在了柴油轮船上,漂洋过海前往世界的另一头。

走下船,福泽谕吉万万不敢相信自己眼前这座繁华的城市。如果用江户来对比,那完全就是城市与农村,现代与古代的区别。

也就在美国这个自由的国度中,福泽谕吉第一次认识到了人权的主张,而这也成为了之后明治维新时期,福泽谕吉主导提倡人权主张埋下了伏笔

天不造人上之人 亦不造人下之人

在之后的十数年时间中,福泽谕吉走访了世界多个国家。当他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上,令他不敢相信的是,自己崇尚多年的汉文化,如今却被英国人轻贱地踩在脚下。

他亲眼看见中国人手持农具,被西装革履的英国人奴役的模样。心中革命的火焰熊熊燃烧,因为此时他所在的日本也被西方列强所压迫,受尽屈辱和伤害。

也就在这时,曾经一心只读圣贤书,从书中学习知识的福泽谕吉改变了。

在真正见识过疾苦后,便不会再轻易谈论疾苦。亚洲众多国家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让福泽谕吉彻底放弃了曾经幼稚的平等思想。

他决定倡导学习西方国家,跟着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只会带领日本走向毁灭。

回国后的福泽谕吉将自己在欧洲的所见所闻全部记录成册,还对各个城市基础建设(诸如医院,警局,学校等),征兵练兵的方式以及文化思想,社会制度等多方面事无巨细的进行了记录和研究。

作为见证过西方列强国度的年轻人,福泽谕吉对幕府这样旧时代的产物早已放弃,他开始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寻找道路,希望能够带领日本走出如今的困境。

福泽谕吉还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拿出来,建立了日本第一个西式学堂,兼职翻译西方的各类文献名著,并传播到社会各地,以求唤醒一代有志青年。

而由福泽谕吉创办的这个私塾也成为了后来的“庆应私塾大学”,也是如今日本的顶尖大学之一。

“天不造人上之人 亦不造人下之人”这句名言被铭刻在庆应私塾大学的大门之上,我想这也应该是福泽谕吉奋斗一生想要诉说的。

可以说归国后的福泽谕吉,将自己毕生的宏愿放在了日本之上,一心只希望日本能够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如果最初的福泽谕吉还只是一心想要日本变得富强,那在与西方文化长期接触之后,福泽谕吉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进化论”弱肉强食的思想在他脑中根深蒂固,看上去温儒尔雅的他,从思想上来看简直就像是一只凶猛的野兽。

之后他更是在《通俗国权论》中提出写道:“百卷万国公法不如数门大炮,数册亲善条约不如一筐弹药。”的说法。

一时间,过往那个一心只想拯救国家的福泽谕吉不见了,在见证了真正宏大的世界之后,他心目中的日本不再只是追求求生那么简单,而是要吞并,要贪权争益,要成为列强中的一份子,成为主宰世界的国家之一。

福泽谕吉还创办了报纸《时事新报》,在报上刊登自己的文章和见解,一时间鼓舞了众多野心勃勃的日本青年。

百卷万国公法不如数门大炮,数册亲善条约不如一筐弹药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福泽谕吉确实说是日本的国父也不未过,在日本最危难最煎熬的时刻,他勇敢的站出来唤醒了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

可对于中国而言,福泽谕吉实在谈不上是个好人。

他对清政府的见解一语中的:“清政府只是简单地学习了西方的军事制度与政治结构,光从皮毛上就想学到根本,却根本不深究其意义所在。这样原封不动的照搬迟早会一败涂地。”

不仅如此福泽谕吉还是最早一批鼓动侵略中国的人。

当时世界形势紧张,日本国内不仅要压制一批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暴乱分子,还要顽强抵抗西方列强对东方国家的蚕食。

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福泽谕吉将目光投向了日本的邻国,也就是我们中国。

福泽谕吉大肆宣扬,吞噬他国,以长我国之威的言论。并表示,当今社会若不想被他国吃掉,就必须先吃掉他国。

看似福泽谕吉是在针对自己曾经的老师中国,但他的狼子野心其实将目光望向了整个亚洲。1885年,他发表了一篇对日本有着近百年影响的《脱亚论》

福泽谕吉表明,如今日本逐渐强盛,但日本清政府却依然对西方列强卑躬屈膝,这样下去我们亚洲各国只会因中国而受到影响,被西方列强所笑话。

所以,这里的脱欧有两种概念,一种是指地理位置上加入欧洲西方国家,与亚洲划分开来。第二种则是脱离如同清王朝那种封建落后状态。

令人没想到的是,福泽谕吉这种强硬的态度引起了众多日本国人的共鸣,甚至以此激励军心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弱胜强不可思议的战胜了中国。

通过两亿两白银的赔款,日本的军事能力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在之后的日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一时间,全国人民都将福泽谕吉奉为“救世主”,认为福泽谕吉所说的脱亚就是日本的未来。

然而也就是福泽谕吉这种激进,偏执的态度,逐渐将日本引上了一条不归路。

福泽谕吉死后,日本遵从着《脱亚论》的思想,一路进攻亚洲各个国家,在大陆上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日本人依旧像个孩子那样不认错,甚至表明南京大屠杀和日军侵华都是不存在的事情。日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亚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以此来抵抗西方列强对我们的侵蚀。

总结

难以否认,福泽谕吉确实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这篇文章中并不存在对他历史意义的批判,只是光从他个人而言。

无论是挽救国家与水火,还是救国救世鼓舞国人学习西方思想。不能说福泽谕吉的所有决策都是对的,因为我们从现代的视角来看,福泽谕吉的许多决定都有失偏颇,甚至在之后“弱肉强食”思想的蛊惑下,变得偏执和执拗。

光从他个人经历上来看,从乱世中的贫困家庭,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一步步爬上来。当认清世界局势后,他毅然放弃了自己多年所学,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学习对国家真正有益处的事物。

更是为了拯救国家,游历四国,编写文册,建立学堂,都让我们对他产生了由衷的尊重。可是“大义”二字并非是从个人去理解的,当他怂恿国家去攻占侵略其他国家的时候,他就已经与最初的自己背道而驰了。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或许也是在那样的大环境下他才有的这样的思想转变,但从最初的兼爱非攻到最后的弱肉强食,我们很难想象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

同时,福泽谕吉的经历也给我们国人敲响了警钟,给我们年轻人敲响了警钟。

我们不能因为自身的强大而居安思危,只有真正跟上时代进程,学习新思想,为国家做出贡献,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站出来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有志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日本   明治维新   长崎   弱肉强食   列强   亚洲   中国   近代   思想   国家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