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的一块石头,居然还有尖板眼


你知道吗,汉阳的一块石头可出名了!

是疯狂的石头?

不不不~

难道是美玉?

NONONO!


W U H A N


它就是禹功矶!

在汉阳晴川阁脚下的江边,有一块朱红色的矶石,它布满了风雨水浪后大自然的刻痕,是武汉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见证者。



相传因大禹治水,疏江导汉,使江汉在此交汇,因此将这块石矶命名为禹功矶。

禹功矶与黄鹄矶夹江相峙,呈现“龟蛇锁大江”之势,自古为天然屏障


清初文人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说,汉阳龟山与武昌共为长江天险的门户,龟山禹功矶为三国时期吴国镇守。

三国时期孙权三征黄祖,两军激战于此,黄祖被灭,此地属吴,此矶又称吴王矶。

清代蒋廷锡主编的《大清一统志》记载,禹功矶在汉阳县东北,又名吴王矶。



唐代诗人崔颢在武昌黄鹤楼遥望对岸吟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因此人们又将此矶叫作烟波石,并在禹功矶石壁上镌刻“烟波石”摩崖。


看似毫不起眼的一块巨石,承载了城市的人文底蕴,也蕴含着一段的逸闻趣事。

相传仙人吕洞宾在矶上吹笛,故而吕洞宾之名曾附会石矶之上,人们一度将禹功矶称之为吕公矶。元代后又复名禹功矶。

据说,元世祖忽必烈乘六驾马车御驾南巡,渡江到武昌,登上武昌黄鹄山(蛇山),望见汉阳龟山一石矶伸入江中,十分险峻。他一边眺望,一边问当地诸父老:“山头石矶叫什么名?”一姓吕老翁说:“听说唐代有一道人吕洞宾,曾在矶上吹笛,所以叫吕公矶。”忽必烈又问:“唐代以前叫什么名?”当地诸父老无人吭声,再三问之,有一老者站出来说:“从读过古书上知此矶名叫禹功矶,后人讹传为吕公矶。”忽必烈听后非常高兴,对老者表示十分赞赏,于是下旨此矶复名禹功矶,并命在禹功矶上复建禹庙,岁岁祭祀大禹,以寄禹功之思。从此此矶称禹功矶。



禹功矶危石壁立,傲居长江之畔,与燕子矶、采石矶、城陵矶号称万里长江四大石矶,体现着武汉人民对大禹文化和大禹精神的延续,快来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打卡这块有尖板眼的大石头——“禹功矶”吧。




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


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占地约一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古建筑与园林特色为一体的国家二级博物馆,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及朝宗亭、禹碑亭、禹柏轩、赑屃碑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

下期我们还会继续带大家云逛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





如果你对历史文化、古迹文物有兴趣,欢迎加入我们,成为文博推荐官,文博故事由你来讲述!

>>参与步骤:关注“武汉音乐广播”微信公众号,下拉底部菜单点击“文博故事”,选择一段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讲述,将一分钟内音频发送至微信后台。

>>满满收获:有机会受邀前往武汉广播电视台参与节目录制,录制内容将在武汉音乐广播节目及微信号中播出推送,同时将获得相关荣誉证书。


历史的声音在这里回响

文化的魅力在这里绽放


由全市各相关博物馆(纪念馆)、武汉音乐广播联合制作,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特约播出的“声动博物馆”栏目已上线播出。


| 播出时间 |

武汉音乐广播FM101.8

14:30 ; 16:57 ; 21:57

武汉青少广播FM93.6

8:15 ; 20:57


欢迎关注收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吴王   大禹   板眼   武昌   武汉市   烟波   长江   石壁   武汉   博物馆   石头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