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吞口

走进富源县古敢乡,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金灿灿的菜花,旁边环绕着连绵的秀美山峰,上午九时的阳光洒下来,花瓣上的露水折射出缤纷的色彩。

从古敢乡政府往补掌村委会走,路两旁群山林立,它们相互依靠又各自独立,远远望去,犹如一个个英姿飒爽的女将军,正等待出征的命令。走进补掌村,任何人都无法忽视那个清凌凌的水潭,它就是补掌村的“双龙潭”,常年为勤劳善良的水族人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源源不断,永不枯竭。顺着龙潭往下走,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河,河里长着柔软的水草,顺着水流的方向舒展开来,如一匹匹墨绿色的锦缎。前面小桥上,几个穿着水族服饰的妇女,围坐在一个高凳子周围,正在打扑克,其中一个妇女脚边,一个三四岁的红衣女孩抱着奶奶的脚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煞是可爱。一条大黄狗安静地趴在桥上晒太阳,大概因为不在家门口,它给自己放了假,不吵不闹,对过往人员连眼睛都懒得抬一下。桥下,几只白鹅正在悠闲地游弋,洁白的羽毛浮在清澈的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把它们衬得如天鹅般高贵。

郎万平在给孩子们介绍吞口。

距离双龙潭十余米,有一段水泥台阶,拾级而上,就是郎万平的家了。他家的正房大门横额上,挂着的一颗横眉怒目的人头傩像,这就是云南水族吉祥物“吞口”。而郎万平,在1999年被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吞口传承艺人。”

“吞口”水族语发音为“及根”,意思是说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表吞灭之意,来源于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水族人家刚迁徙到现在的居住地一带时,这里气候炎热,林密河长,热水塘水温高达百度,蚊虫、蚂蟥、毒瘴祸害人间。民间流传着“死得忙,走热水塘;死得快,走大寨”的谶语。一天,有人看到一个人首、狗耳、凸眼、宽鼻、獠牙、咧嘴、伸舌、口含利剑的“怪物”,从龙潭里钻出来,说道:“一毒降一毒,毒毒是怪物,以毒攻毒,以邪压邪,我变个‘吞口’来吞邪镇恶!”后来,水族人民便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画出“吞口”的模样,把“吞口”作为驱邪镇恶的神灵,他们坚信“吞口”能把一切妖魔鬼怪吞噬,给水族人民带来五谷丰登,寨兴人吉。

在古敢乡,会制作“吞口”的人不多,郎万平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午的阳光有些炽热,郎万平在腰间别一把锋利的斧头,到山上去寻找适合做“吞口”的木材。楸树和白杨水分蒸发得快,木质松软,适合雕刻。找到木材后,郎万平测量好尺寸,将树锯成一段段大小不一的木头放在院子里等待水分自然蒸发。

次日清晨,郎万平将制作吞口的工具:电锯、手锯、小锤、斧头、凿子、刻刀、漆刷等准备好,在门口摆上香案,洗手焚香,点上香烛后,他开始雕刻了。

常见的“吞口”制作有五种,分别是:

第一种“凶神恶煞”,特征是白凤眼、白鼻白剑、红须红牙,能吞灭克人毙畜的妖怪。

第二种“猩猩必煞”,特征是黑鹰眼、红耳红剑、四颗獠牙,能吞灭散播瘟疫的恶魔,八颗平齿,能吞灭八方鬼魔。

第三种“凶神八煞”,特征是白眼红耳、四颗獠牙、八颗平齿,能吞灭八方鬼怪。

第四种“双剑雾煞”,特征是红脸鹰眼、一口獠牙,能吞灭破坏阴阳五行协调的妖魔。

第五种“送子行煞”,特征是凤眼红须、白鼻黄剑、多枚平齿,能吞灭妨碍生殖的邪恶。

雕刻“吞口”与其他工艺不同,不能放在低处,也不能用脚踩在木头上。郎万平将木头放在一张方桌上,他熟练地削皮,用砂纸认真研磨,待木头变得光洁平滑后,用笔画出吞口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然后用大小不一的刻刀细细地雕刻,不断吹掉产生的木屑,再刻,再吹,放下,走出两米远,端详片刻,再次动手,反反复复。经过两天的雕刻、打磨,“吞口”已成型。涂上白漆,通过一天的阴干后,次日再涂一遍白漆,耳朵涂上红漆,额头上涂上三角形的红漆,将眼眶涂成黑色,鼻子和舌头涂成红色,一把经过精心打磨的利剑穿过狰狞的獠牙,一个人首、犬耳、凸眼、宽鼻、獠牙、咧嘴、伸舌、口含利剑的“吞口”就威风凛凛地展现在眼前。

古敢乡的人们敬畏生命,曾经每家门头都要挂上“吞口”。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现象越多,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就越弱,乡里的年轻人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古老的信仰已逐步淡出他们的脑海。现在,只有少数人家会请“吞口”,所以郎万平的手艺用处已不大,他雕刻的“吞口”更多的是被慕名而来的城里人买回家作为工艺品收藏,他已经没有办法靠做“吞口”养家糊口,但做了20多年“吞口”的郎万平舍不得扔下祖先传下来的手艺,在他的心里,这是他与祖先最近的距离。

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郎万平在家门口修建了“吞口”技艺传习所,先后教了5个徒弟,在他们都已出师,能独立制作“吞口”后,郎万平放心地带着妻子出门去打工了。他带上做好的“吞口”,想把它带到大城市去,给外面的人讲“吞口”的故事,让更多的人认识水族人民古老的图腾,这是郎万平在生存和信仰间唯一能做的事。

2017年6月,水族“吞口”制作技艺被列为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于郎万平来说,这是他最欣慰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云南省   龙潭   水族   刻刀   獠牙   水塘   斧头   利剑   文化遗产   木头   特征   物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