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泉州”已然幻灭?

城市的做大,无论如何一定要有腹地, 这是城市做大的充要条件。

大泉州的不可能, 根本问题就是没有腹地。腹地与中心大市是相辅相成的。

从历史来看, 闽南的中心与腹地变化大致如下:


从三国时期闽南置南安县开始,闽南围绕南安丰州发展了几个世纪,

南安的巅峰时期就是南北朝时期,南安县升格为梁安郡(或名南安郡)

辖三县:晋安(辖地含今泉州、莆田、厦门三地)龙溪 (漳州龙海) 兰水(今漳州南靖县)

郡治南安丰州, 那时丰州就是闽南的中心, 如果当时闽南有大市,那就叫南安市。


唐朝,梁安郡旧地改为武荣州, 没多久,州治从丰州迁往晋江下游的鲤城,

(大致就是今天泉州府的前身) ,以鲤城为中心的泉州取代丰州成为当时闽南的中心,

其后的一千多年, 泉州府整体变化不大,(主要是莆田仙游两县另立兴化府)

泉州府边缘县,大田,德化,尤溪,永春划入划出。


1277 (元朝) 泉州升格为泉州路, 治所鲤城, 辖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七县。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置漳泉道, 辖今泉州、莆田、漳州,厦门四地。

1670年(康熙九年)复置兴泉道,管辖兴化府、泉州府,道治鲤城,

基本上,泉州路,漳泉道,兴泉道达到了泉州历史辉煌的巅峰。

如果当时闽南有一个大市,那就是泉州市。


1727年, 兴泉道署移到厦门, 1734,增设永春州,改兴泉道为兴泉永道。

民国2年(1913年) 兴泉永道故地更名为厦门道, 厦门道辖

莆田、仙游、思明、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永春,德化、大田等11县

前前后后,厦门道辖泉州,兴化两府,永春一州 200年。

这个时期如果说闽南有一个大市,那就是厦门市。

1935年,厦门领福建之先设市,只是这个背景下的必然。


建国以来,厦门虽然不再直接管辖闽南各县,

但总是以行政上高半级的存在实施着另一种模式的管辖。

在中国道理很简单, 上海不直接管辖长三角,但以高半级的模式实施区域管辖。

其结果,长三角的江浙就是上海实质上的腹地,有了这一大片腹地,才会有大上海的存在空间。


换句话说, 闽南各县仍然为厦门的腹地, 这也是为什么闽南诸县的企业想做强做大,

其企业总部必然迁往厦门的历史原因,闽南各县有钱人总爱跑厦门买房。

这也是为什么厦门做大有其历史必然性。


而这个必然性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泉州,漳州,晋江,石狮,南安等市县平行发展,

共同作为厦门的腹地而存在,形成紧密的都市圈结构。

这样结构下的都市圈,其发展的样貌完全可以想象。

当鲤城失去兴泉道署之时,大泉州就已经注定被解构了。

大泉州不复存在, 现在没有,将来也必然没有。


从现实来看,大泉州的象征之一,泉州环湾基本已经幻灭。


QQ浏览器截图20221031111901.png


第七次人口普查, 地理位置极其优越的泉州环湾镇,

在泉州市大力扶持下, 其十年人口增长跑不赢厦门岛外还算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环湾镇竟然跑不赢福建的平均线,这个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了,

然而更悲剧的是,泉州环湾镇竟然跑不赢整个泉州地区的平均线,

这样看,环湾镇基本上是净流失了,过去十年,逝去的十年。

没有环湾镇的全面崛起,何来大泉州?

就像没有岛外的崛起,何来大厦门?

岛外十年人口几近翻倍的情况下, 泉州环湾镇则几乎定住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德化   永春   南安   莆田   漳州   晋江   闽南   泉州   厦门   腹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