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最有权势的20位大佬,曾把老蒋逼下野,结局却令人唏嘘

文|黑马鉴史

国民党最有权势的20位大佬,权倾朝野红极一时,巅峰时期老蒋都要低一头

他们都做了什么贡献?最终结局如何?

蒋介石

第1位,蒋介石。蒋介石凭借着自己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笼络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培养自己的势力,之后率领北伐军打败了北洋军阀,声望如日中天,之后蒋介石把国民党军队的军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最终在四大派系斗争中胜出,成为国民党集团总裁。蒋介石彻底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率领国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为近代中国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去世,享年89岁。

宋子文

第2位,宋子文。宋子文早年历经实业、金融行业,最终在孙中山的邀请下步入政界,管理孙中山所有财政大权,孙中山去世后,他跟着蒋介石做了民国财政部长,之后两人闹掰,宋子文辞职下海,利用之前的人脉开办银行、兴办公司,身价过亿。宋子文用其高超的经济头脑,为国民政府解决了经济困难,改善和稳定了民国经济。1971年宋子文因食物进入气管,在美国猝然去世,终年77岁。

宋美龄

第3位,宋美龄。宋美龄作为蒋介石的夫人,经常跟随蒋介石出入外交场合,帮助蒋介石翻译外语,1936年,宋美龄担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与各国周旋采购各种飞机,在国内组建扩充空军,随后宋美龄掌握国军空军领导权,成为名义上的空军总司令。宋美龄凭借其出色的外交才能,抗战期间使美国加大对华援助,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2003年宋美龄在美国去世,享年106岁。

孔祥熙

第4位,孔祥熙。孔祥熙做生意起家,入政后为蒋介石管理后方财务,蒋介石和宋子文闹掰之后,孔祥熙顶替宋子文成为中央银行总裁,掌管起所有财政大权,凭借手中权力和对蒋介石的唯命是从,孔祥熙成为民国首富。孔祥熙在任期间改革币制,抗战期间为支撑中国财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67年孔祥熙在美国去世,终年86岁。

陈果夫

第5位,陈果夫。陈果夫从黄埔军校成立时就跟着蒋介石,帮助蒋介石解决武器装备问题,在蒋介石成为国民党中心后,陈果夫多次统领国民党组织部,为蒋介石在党内争权夺利做打手,成立恶贯满盈的特务机构,最终被蒋介石过河拆桥,失去所有权力。陈果夫为黄埔军校的成立和稳定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1951年陈果夫在台湾去世,终年58岁。

陈立夫

第6位,陈立夫。在哥哥陈果夫的影响下,陈立夫回国后就成了蒋介石的左右手,为蒋介石鞍前马后,之后成立组织调查科,成为首位军统局长,领导国民党所有特务机构,在国民党内部一度一手遮天,声望直逼蒋介石,随后被蒋介石调离职位。被流放到教育部之后,陈立夫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2001年陈立夫在台湾去世,享年101岁。

何应钦

第7位,何应钦。何应钦曾是蒋介石身边的大红人,最高做到国民陆军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中执意起兵讨伐张学良,陷蒋介石于危境,经宋美龄从中周旋,最终善罢甘休,但从此蒋介石对其有所堤防,蒋介石兵败台湾后,何应钦以高超的溜须拍马功夫,得以继续在国民党内担任职务。1987年何应钦在台湾去世,终年97岁。

李宗仁

第8位,李宗仁。李宗仁在黄埔军校时,轮权利可以说是仅次于蒋介石,还担任过民国副总统和代理总统,是国民党内部的2号人物,李宗仁与白崇禧同为新桂系人物,是蒋介石的头号大敌。李宗仁在解放前夕,释放了一万多名爱国人士,尤其点名要求释放张学良和杨虎城,为新中国做出不少贡献。1969年李宗仁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

白崇禧

第9位,白崇禧。白崇禧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是新桂系军队的头领之一,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任命白崇禧统领国防部,削去白崇禧军权,解放战争打响后,白崇禧再次趁机掌兵,引兵直逼蒋介石下野,重新走向权利最高峰。白崇禧在北伐战争中居功至伟,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在淮海战役中为我军送“助攻”,在中国近代史写下浓重的一笔。1966年白崇禧在台湾去世,享年73岁。

冯玉祥

第10位,冯玉祥。冯玉祥是民国时期西北军阀首领,曾经与阎锡山、李宗仁、张发奎一起组成讨蒋大军,失败后西北军被蒋介石收编,冯玉祥任命陆军一级上将和副委员长,仅次于蒋介石,但没有实权。冯玉祥虽然一生多次倒戈,但大义尚在,在孙中山号召革命的关键时刻,冯玉祥挺身而出率兵支持。1948年冯玉祥在回国船上意外去世,享年65岁。

阎锡山

第11位,阎锡山。阎锡山当了三十多年的山西王,是晋系军阀首领,与冯玉祥、蒋介石三人曾是结义兄弟,不久后分道扬镳,在讨蒋大军被蒋介石打败之后,潜伏两年后重新复出掌控山西,之后一直在各方势力中左右逢源。阎锡山在山西兴办学校,发展经济,对山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初期阎锡山积极抗日,对日军造成沉重打击。1960年阎锡山在台湾去世,终年77岁。

张发奎

第12位,张发奎。张发奎在北伐战争时期就声名远赫,年纪轻轻就当上北伐军第四军军长,讨蒋大军失败后,张发奎逃到香港,直到抗战爆发才重新回到战场,任命集团军总司令,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夺去了张发奎兵权,蒋介石下野后,张发奎出任了短暂的民国陆军司令。张发奎为北伐战争做出巨大贡献,十大元帅有多人做过他的部下。1980年张发奎在香港去世,享年84岁。

陈诚

第13位,陈诚。陈诚是蒋介石的亲信,原是蒋介石嫡系部队11师的师长,由于在西安事变中表现优秀,事后被任命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最高做到军事委员会中最有实权的参谋总长,同时还兼任海军总司令。陈诚在抗日战争中坚决主张抗日,指挥多次重要作战,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做出极大贡献。1965年陈诚在台湾病逝,享年67岁。

戴笠

第14位,戴笠。戴笠虽是军统局长陈立夫的下属,但深受蒋介石信任,随着时间变化,戴笠拥有越来越多的实权,势力也空前壮大,最终遭到蒋介石的忌惮,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把戴笠调离原职。戴笠在抗战期间截获破译大量日军情报,锄奸行动杀死很多亲日汉奸,对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1946年戴笠飞机失事死亡,终年49岁。

张学良

第15位,张学良。张学良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在四大军阀联合讨蒋时,张学良坐收渔翁之利,接管平津地区,之后上任“陆海空副总司令”,实力达到巅峰,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名声一落千丈,直到西安事变才稍有恢复。张学良最大的贡献就是逼蒋抗日,使中国正式进入全面抗日战争。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去世,终年101岁。

张灵甫

第16位,张灵甫。张灵甫原名张钟麟,原在蒋介石嫡系部队任职,因杀妻案被捕入狱,出狱后改名张灵甫入队抗日,到抗战结束时,张灵甫已升任至74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张灵甫所在的74军多次对阵日军精锐部队,为抗日做出巨大贡献。1947年张灵甫在山东去世,终年43岁。

汤恩伯

第17位,汤恩伯。汤恩伯在北伐时期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深得蒋介石赏识,一路官至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期间,在汤恩伯的指挥下,74军被我军全歼,军长张灵甫身亡,蒋介石大发雷霆,撤去汤恩伯职务。汤恩伯在抗战期间参加数个重要会战,对抗日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1954年汤恩伯死于日本,终年54岁。

孙科

第18位,孙科。孙科是孙中山之子,曾多次在广州国民政府任职,抗战结束后任职国民政府副主席。孙科多次公开支持我党关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是国民政府中比较坚定的抗战派。1973年孙科在台湾去世,享年82岁。

顾祝同

第19位,顾祝同。顾祝同是黄埔“八大金刚”之一,资历较老,曾任蒋介石嫡系部队第九军军长,西安事变中积极配合解救蒋介石,受到蒋介石嘉奖,抗战爆发后任命为第三战区司令,任职期间消极抗战,基本不与日军进行大规模战役。1987年顾祝同在台湾去世,终年94岁。

廖仲恺

第20位,廖仲恺。廖仲恺是孙中山的副手,资历非常深,出任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在黄埔军校职位比蒋介石高。廖仲恺在孙中山去世后,坚定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积极与我党展开合作,国民党内部一些人对其恨之入骨。1925年廖仲恺遇刺壮烈牺牲,年仅48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黄埔军校   西安事变   国民党   抗日战争   大佬   军长   总司令   享年   终年   权势   蒋介石   结局   贡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