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创新之道?


#创新#

在中国,有个家喻户晓的日本企业家,名为稻盛和夫。今年8月24日,他去世的消息在日本电视新闻中插播,并没有引起日本人的太多关注。可是,在距离该国3000多公里的中国,悼念他的热度数日未减。

市面上遍布着稻盛和夫商业理念的书籍,培训机构和商学院将他的经营哲学作为课程,传授给公司管理者们。在很多公司内部,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也具体化为管理办法,约束着每一名员工。他撰写了《心》《干法》《活法》等书以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这些书在中国销量过千万册。

世人不禁感叹:在中国,稻盛和夫为何拥有如此多的拥趸?

曾经的普通生

1936年,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九州最南端的鹿儿岛县,后来就读于鹿儿岛大学。在一次电视采访中,稻盛和夫说,他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人。小学考初中,连续两年没考上理想的学校,考大阪大学又落榜。他的父母经营着一家极小的印刷厂,仅能维持生计而已。其父母对他没有过多的要求,仅仅希望排行老三的他赶紧毕业去打工。

出生地、学历、家庭情况、人际关系等都一般,这并不算一个好的人生起点。稻盛和夫本想当一个医生,可是却只能在一家陶瓷厂找到工作。这家工厂濒临倒闭发不出工资,员工士气低落,常常以罢工来宣泄。跟稻盛和夫一起去的4名大学生相继辞职离厂,只有他坚持下来了。

稻盛和夫不算个聪明人,但有个特点,那就是对某个目标有强烈的渴望,为了这个目标,喜欢不停地想、思考和模拟推演。同学离开后,他因为没有门路,没有更好的地方可去,于是专心搞科研。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造金刚石、工业陶瓷等耐高温高压材料产品出现,推动着工业的发展。稻盛和夫找到灵感,对工业陶瓷技术产生兴趣,预见到这种技术在电子医疗和其他工业中的广阔应用前景。他吃住在实验室,不断地阅读、思考、实践和总结,竟然在这个没技术、没人才的工厂里搞出了世界领先的工业陶瓷新产品,帮助工厂起死回生。

工厂有了起色,但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领导者根本不重视这个人才,而是急着把稻盛和夫的技术贱卖换钱。1959年,他辞职创立自己的企业——京瓷公司。

成功的经营者

稻盛和夫是日本经营大师,世界两大企业(京瓷和KDDI)创办者,企业服务网点遍布全球。他的成功来的并不容易。

与其它历史悠久的亚洲国家一样,日本也是个讲究人脉、人际关系的国家。作为初创的小企业,京瓷公司面临着人才匮乏、融资困难、客户不足等问题。其实,这些困难,我们何尝不是天天在面对。比如说一个人想去做什么,或者想与一家企业或单位洽谈业务,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在朋友圈打听,自己的熟人中有没有人认识对方的领导。如果没有人引荐,这事就很难办成。

其实,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商业模式。找人合作,或者进行交易,那肯定是双方都受益的事情。我们直接在网上搜索一个电话,打过去,或者直接登门拜访就可以了,只要交易有利可图,本应没人会拒绝。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里,一个陌生人要想与对方合作,必须要有熟人引荐以保障契约的建立。显然,这种方式增加了企业运营的成本,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日本本土经营受挫后,稻盛和夫去了美国拜访德州仪器公司。这是一家比较大的公司,而当时稻盛和夫的公司却默默无闻。但德州仪器就因为对稻盛和夫的产品感兴趣,在没有熟人引荐和考察其资金实力,也没有要求其在美国有大量库存甚至开设分厂的情况下,就直接瞎了订单。随后,稻盛和夫的产品站稳了脚跟,迅速在美国其它半导体公司得到订单。

当稻盛和夫与美国公司合作不断发展之时,日本的企业才蜂拥而来,纷纷争着和“京瓷”下订单。后来,京瓷公司占据了世界90%的半导体陶瓷市场。京瓷的入驻,也刺激了美国企业的竞争,让相关企业之间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缩减成本。

显然,任何交易都是有利于双方的。这背后就是开放的商业文化、较高的契约意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等。美国的市场经济体,更加强调个人的利益和角色,而不是组织的声誉和地位。这些特质可以促成资源更迅速、高效地匹配。反之,对人际关系的过度依赖,降低了产品本身的权重,优秀的产品、技术不能更快地进入市场,投入应用,并拉低创新效率。可见,封闭、讲究人际关系的商业文化,显然不适合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社会,需要与技术创新相适用的社会关系、文化。

日本是个模仿技术能力很强的国家,但在几次技术革新中,它都没有超过美国,原因固然很多,但这种封闭的商业、社会人脉圈子,是不是原因之一呢?从稻盛和夫的成功经历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值得认真反思。

救活日本航空业

1997年,功成名就的稻盛和夫查出患有胃癌。他匆忙做完手术后剃度出家,皈依佛门,专心参悟宗教和哲学。

2009年,世界著名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负债累累,宣告破产。首相亲自请他出山拯救该公司。他欣然应允。

一上任,稻盛和夫就宣布自己0工资工作,留下大部分员工,对企业进行改革,去除“官僚主义”。他在企业里坚决不用聪明人,不用优秀大学毕业的学生,更不用有资深背景的人。在我们看来,这是做死的节奏。但稻田和夫却认为,这些让人们引以为傲的东西,恰恰是专注做事的障碍。因为这些人最缺少的就是担当精神,他们考虑问题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奉行利己主义。团队一起开发新产品,技术应该是绝密的。但聪明的人就会看到商机,偷偷把绝密的技术数据、客户信息等反馈给竞争对手。他从中得到了人缘、情谊和好处,但公司因泄密而失去竞争优势,最终丢掉商机和大量客户。聪明人喜欢内斗、挣功,算计和利用别人,让公司内的正气荡然无存。大家都去学聪明人,干俏活、好活,争风吃醋,谁还愿意专注做事。

其实,透过稻盛和夫的经历,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利他主义”“创造力方程式”“阿米巴经营模式”等企业经营之道,还应悟出国家的发展创新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京瓷   日本   美国   聪明人   中国   人际关系   工业   技术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