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新读《遥远的救世主》有感

读《遥远的救世主》后感

感悟一: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一句话很好地把上帝、道、佛三大思想讲明白了。什么意思?即世间万物都是自然存在的万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身存在的客观规律。为了佐证这一观念,在芮小丹因思念丁元英恨不得马上从德国飞回中国的时候,丁元英当即拨打航空公司电话在特拉维夫约见她。其目的并不是旅游,而是为了1.通过揭露一个事实。耶路散冷作为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三大教的综合圣地,应该是受到上帝、耶和华、真主等众神的庇护,人们过得都清醒、真实、超脱、无忧无虑,即使世界再如何乱,可以说这里是唯一一块人间净土;但是反观历史,两次世界大战不过10年,但是这个地方的战乱却已经有50多年了(持续至今,至少70年),人们连最基本的安全、健康都保障不了,更不用谈其他的了。现实就是很残酷,即使我们投以同情也好、好奇也罢,而作为众人敬仰地神、耶和华、真主真的有实现他们心中的意愿吗,答案显而易见。这点就是我觉得看完这个故事后对我触动的一点。2.其二,从故事本身的角度叙说,因丁元英有一次跟芮小丹曾经大概这样说过“你应该辞职,注意不是应该,而不是我希望。你作为警察的身份,职责不允许你再看到了危险而视而不见;但是国家机器确实不缺少你这样一个即将淘汰的刑警,而你应该作一个更有用的角色去将你的救世主之道布给更多的众人”。显然,芮小丹没有马上明白,她自己说:她要自己悟到了才是她的,他悟是没有用。所以,这样的伏笔,为了这条逻辑地延续,已经为芮小丹的结果埋下了伏笔。

感悟二:做人的四种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我对这的想法,警醒自己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占比跟现状。剧中人物代表,刘冰,从以前不起眼的橱窗店小商贩,靠倒卖光碟为生,而他觉得自己是卖音乐为生的,懂艺术做艺术的,知道自己跟普通人不一般,自己的现状只是没找到合适的发财机会。跟丁元英的接触,相较于叶、冯,他是最早的,这么多次的碟片交易,他并没有看出丁元英是个后面他们说得高人,因为从心底刘冰觉得他才是厉害,既懂艺术又懂得通过50元一张丁元英的碟片转手卖100元,赚到了钱,此时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很聪明;继而在通过后面主动找丁元英解释获得了格律诗股东的身份,沉迷于开车有宝马、出路即大酒店,高档场所、觉得自己很牛逼了,也习惯了这种环境,不知道自己有这个机会是因为他只是碰到了这样的机会,不知道自己其实能力还不够;所以后面出现撤资的情况,到后来又不甘打工,在丁元英给他了一个假的文件的时候,自己以为自己很聪明,拿着假证据,到最后得罪了两方,等最后想不通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很多的事、理、情,爆发之后跳楼的结局。

2.知道自己知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需要做到的要求。而这个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或者一直做好。多少人前期吃苦耐劳、勤奋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等到成功了后得意忘形,继而丢失初心、迷失自我,表现为狂妄自大,好高骛远,贪婪无厌,最终导致人人唾弃,众叛亲离。这种人或许他从是属于第二种阶段的人了,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很有钱了这个表象,但未能很好地处理有钱之后的客观需求变化,环境需要他做的变化(我觉得大家都穷,这是和谐的氛围,但是只有你变府了,他们的意识就不是以前的和谐了,你需要改变然让客观环境和谐)。人们常说,有钱做人,没钱做事,也侧面地反映出了某种事实。那么回到小说的代表人物,很典型的就是欧阳雪是其中一个,全文地描述下来对她的主观思想描述说明她很稳定。她就是从小父母离异,所以她坚信只能靠自己,知道自己知道要什么,所以她一直坚持着做餐饮,她就想把她的餐饮店铺做好,别的她没兴趣,即使当初投了50万的股票后面猛赚100多万,她想的是股票真的不是谁都能玩,都是被割韭菜,自己是因为丁元英这种高人指点,终究不是自己能吃的饭;即使后面做了格律诗公司董事长,她的初衷只是相信大哥,倒闭了也无所谓,只要餐饮店还在,她也很直白得跟叶世明他们说格律诗经营她不懂,是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通透;即使去深圳求和,间歇时间里还是去看了一家赣菜馆体验别家的服务;即使后面得知格律诗有非常大的翻盘胜诉机会,她把股权51%给了肖亚文;因为她始终知道自己知道要什么,她只想把餐饮店做好;她把芮小丹始终当作亲人,有了依偎,活得无忧无虑。反观现实,我能做到欧阳雪那么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吗?对比自己当下的境况,是不是惭愧。

3.知道自己不知道,人即使有自知之明,但也是很习惯地知道自己有什么,而要达到知道自己没有什么,这又更高层次了,社会上少之又少。故事中,代表人物之一,即丁元英,从头到尾,他是一个别人眼中的高人,在我们看来感觉活在上帝视角的一个人。通过他,辅助地帮我们了解了故事所要表达地很多思想,作者豆豆就是把他作为核心思想的宣贯主体。丁活得通透,从物质上讲,他从不拘泥于形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没钱就过没钱的生活,房租低一些,夏天没空调他说忍一忍就几天的时间;实在没钱了就吃泡面、卖碟子(还是自己最爱的碟片);但他手里只有20万的时候,为了帮助韩的老婆借了15万;有困难了也不跟韩借(或许这只是表象,因为他太清楚自己要什么了,钱并不是他赚不起,一个他德国还质押了500万,另一个即使这500万也没有,他凭借实力可以轻松赚到,他太知道自己有什么,所以这种坦然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有人戏说,有钱丁元英,没钱树先生。所以看待丁元英这种角色,至少从我自己看,我可以学他不拘泥于世俗,但是建立在我知道我有足够地赚钱能力,或者我并不会因为钱让自己和身边的家人而受到没钱的痛处,这是我们在想做好自己的前提,因为我们人在社会上,本就不是即来即走,还需要对自己的老婆孩子爸妈负责,或许这是我看完这篇故事后我想做丁元英,但在这一方面我觉得我跟他的情况不一样的地方);他知道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地客观规律,就像格律诗公司的起步,从0做到起来,不是神话,世界并不存在神话之说,只是吃比别人很多的苦,做比别人更细心的活,比别人多一口气,他就胜利了。他能成长高人,不为钱愁,能处之泰然,因为他一直的积累,知识储备足够,才形成绝对的实力。格律诗能做起来,所以的精心布局,与其说是布局,但更像是一步步有计划地稳扎稳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每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把活做到实处,做细,最终能够运筹帷幄。所以他一开始就说,这并不是神话,而是靠客观规律就可以做成,只是这种规律或许不触犯国法但是有违佛法(才有五台山之行),因为这是杀富济贫,事实我们看到林雨峰自杀了(杀富),也看到了刘冰自杀了(这是他自身定位不清楚,就像丁元英说得:爬上进口看过时间,又跳回井里了,但有些人因此得了精神癌症,不治之症。这些都是他做这件事之前担忧过得,一步一步按照客观规律即可以看到的结果);但我还没说完,丁元英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他会去五台山求教,想开悟;林雨峰最后过来找他拿枪指着他:你就是杀富济贫。至少在我期望看,我以为丁元英会说出一堆让他自己信服也让林雨峰信服的道理,最后林雨峰放下枪,最后恍然大悟,最终跟格律诗一起愉快地合作。不,结果,丁元英没有说什么,林雨峰鄙视地放下枪,觉得在这时他已经赢了,羞辱了丁元英,比不杀他更值得。所以,这一点,丁元英知道自己不知道怎么解惑,那就不说,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同时,丁元英也知道自己不知道,比不过芮小丹,他说小丹活得比他更通透,当生则生,如来。所以丁元英从一开始是惧怕女人的,但是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芮小丹,到后面得知道她死了,口吐鲜血(在此之前,他是不相信文学作家里面的故事环节口吐鲜血,太扯淡)无法释怀,最终离开古城了。丁元英这个角色,让太多人觉得倾佩,但于我而言,至少目前来说高度太高,他已经出在人自治的第三阶段,如果盲目效仿,本身已经违反了“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按照客观规律的逻辑,一步一步走到他这一步,是我作为的目标。人这一生,能做到这样,已然是绝世高手。

4.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已是罕见的高境界了。有点像武功秘籍里面的无为即无敌。如果你是抱着一种强烈的目的去学乾坤大挪移,操之过急,就容易走火入魔。绝世高手过招,往往把胜利看得更淡的一方,更容易有好的心态,更容易获胜。因为他心中已经放下输赢,不究竟,了然了,此时他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已经无敌了,所以他已经无敌了,但他实际上已经真正无敌了。这种相当于游戏里面,对于大招地精髓的延伸,已无止境,无敌模式了。故事中,因为大部分人出在第一阶段,所以真正有多少人理解芮小丹的心境?因为大众本身还未正确理解自己,又怎能正确理解他人。芮爸从始至终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小丹的想法而强力灌输,到死还是未改,乃至于小丹生前说得死后骨灰要撒在大海里,坟前有勿忘我,但是芮爸根本没有给丁元英这样的表达机会(看完这个很伤心,芮小丹的能理解她的人太少,这样的愿望也未达成);她的自杀,于现有的法律,道德也是不被接受的,所以死后的“五不”,以及领导同事只能以朋友名义参加,多少人是没有理解她,包括现在的社会法律和道德;好在她有肖亚文、欧阳雪,是能够理解她的;好在她遇见了丁元英,真正的红颜知己,是她“可以站着也能跟他讲话”的属性的人,事实上芮小丹是比丁元英更高一级的人,更了然的人,丁元英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他的知道有个变化:从一开始芮小丹的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到最后知道自己不知道(因为她的死已经再次升华了境界),所以虽然他内心可能很倾佩和开心,但人毕竟不是毫无感情的动物,并不是机器人,并不是冷冰冰的存在,即使客观规律就在那,但是听到芮小丹地死,他再次放着音乐、摆弄功夫茶具的时候,还是因为不舍得割舍这个感情而口吐鲜血,到最后离开这个思念的地方,让我为之一振。就像经常看到的神话剧,知道女主人公升天去了极乐世界,她解脱了,但是长期一起地生活让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和感情即便知道死是客观事实,但还是不愿意割舍。所以我们人才是人,不是动物。只是看完故事,确实让我再提笔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是忿忿不能平。

感悟三:“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如来”。

我看完这个故事,丁元英最后对芮小丹自杀的评价,他是建立在她跟小丹非常熟悉的情况下,他们都已经处于人的自知第三阶段甚至第四阶段的时候第一种心心相惜地有感而发,是一种对丁元英接受小丹已经离开的宽慰,也是对小丹的倾佩,敬佩。但是看《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的确说深奥也是深奥,每一次读,每种心境去读,都会有不同的感触,所以对于小丹这件事的做法,一千个读者一千个想法,理解不一样看待这件事的态度不一样。这个做法毕竟是极其极端,有句话,人命大于天,再任何时候,再我们看来就是这样,生命大于一切。所以,最后社会法律和道德对于小丹的结局会是这个结果,因为不提倡,不鼓励,已经是很中性地表达了,死者为大。对于丁元英讲得“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如来”,这是芮小丹已经升为第四阶段的通透,了然,丁元英站在第三阶段去看待这件事的评价。切不可作为任何读者在极端情况下的选择,因为我们都没有达到第三阶段。往往在第一阶段的时候,因为没办法得到释放,去学习第三,第四阶段地做法。可想而知,如果张无忌没有九阳神功护体,没有学会乾坤大挪移第一层,而直接学习第九层,直接就走火入魔,暴毙而亡。试问,我们有这种能力么?如果没想明白这个事,我觉得初读这本书的我,或者其他读者,在面临当今社会的纷繁复杂,无所不用你其极而选择芮小丹的做法,这是一个暗黑得后果,不敢想象,而且可以预见当今社会不管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看过这个故事的人,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所以,人还是要得学会客观规律,好好究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救世主   道法   碟片   通透   如来   这个故事   高人   客观   遥远   规律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