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的邯郸大名:城门外是破损的老桥,一对亲兄弟席地对弈

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大名县)因《水浒传》而闻名天下,它是北宋的四大京都之一。明代建文帝三年(1401年),大名府旧城因漳卫河泛滥被洪水淹没,后迁至艾家口以北重建新城,即现在的大名古城,距今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下面分享一组1926年前后外国传教士拍摄的大名老照片,带着您一起回顾九十多年前大名古城的真实面貌。

城外景象

大名府古城有东南西北四城门,上建城楼,分别命名为“体仁、崇礼、乐义、端智”,并设有瓮城。图为民国时期的大名瓮城门外的景象,护城河上是一座石桥,因年代久远而显得残破,有几名行人正在城外活动。

城门之内

城门内的景象,城门下的街边是一座土坯屋的店铺,店铺前有卖馒头的,有卖鸡毛掸子的 ,一个穿着制服的男子正在街头漫步。

俯瞰大名

从大名东城体仁门的门楼之上俯瞰大名东街,笔直的大街由东向西通向远方。街道两侧是两排店铺,街道的北侧是天主教堂。大名天主教堂又称“宠爱之母教堂”,始建于1918年,历时三年建成,砖木结构,礼拜堂前是哥特式尖塔,雄伟壮观。

古牌坊

大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城内自然少不了牌坊。图为东街的东街一朝元老和三世枢卿两座牌坊,牌坊马车和行人不断,一名裹着小脚的妇人拿着蒲扇遮蔽着正午的阳光。

建新房

城内的一处建房工地上,两名男子正冒着烈日在用独轮车搬运土方,地上堆放着砖块和黄土。因为常年露天作业,裸露的皮肤被阳光晒成了古铜色。

绕线

绕线车是旧时常见的一种纺织工具,由木头制成,结构简单但却非常实用。画面中的小姑娘面容姣好,坐姿优雅,正摇动手柄进行绕线作业。

兄弟对弈

一对亲兄弟席地而坐,中间摆着棋盘,一名男孩子坐在旁边当裁判。他面前的小罐子是用来装象棋的容器。前景还摆放着一只白瓷茶壶,这是过去大人们对弈时的标配,小孩子也是有样学样。

儿童合影

一群当地的儿童合影,前排是四名男孩子,后排是五名女孩,服饰发型各有不同。孩子们十指紧扣,握于身前,摆出祈祷的姿势,应该是在传教士授意下专门做出的动作。

玩耍的孩子

一群孩子站在一座建筑的大门前,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神情各异,有的喜笑颜开,有的嚎啕大哭,还有的一本正经地盯着镜头。从穿着看,家庭的经济条件也是有好有坏。

流浪儿童

一群流浪儿童正在接受教会的免费的、午餐,这些孩子衣衫褴褛,但精神状态还比较好。一名西洋女子正在旁边照顾这些孩子吃饭。

师范学校

中西合璧的直隶第七师范学校的校门。1923年,这所学校由当时的省参议员谢台臣倡议创办,并担任校长,开始学校暂借大名县立一高为临时校址,1924年7月1日迁至县城北关,是如今邯郸学院大名分院的前身。

课堂上

学生上课的情景,先生穿长衫,学生统一的白衬衫白裤子。注意看教室后面的墙壁上贴着的中国地图,当时外蒙还在我们的版图中。

小学堂

小学堂里的学生正在先生的监督下读书。教室内的课桌为长条桌,摆放是十分整齐。室内几根粗大的柱子表明这是由教会大厅改成的。

练习倒立

两名穿着短裤背心的男生站在平台下,一个男生正在同学的保护下做倒立练习,这种锻炼既能增强平衡能力,又可以提升胆量。 估计现在的学生很少有人能做到。

学生宿舍

一名男生趴在自己的床铺上,手托下巴看着摄影师的镜头,在其旁边,还被刻意摆上一张耶稣画像。床铺的空间很小,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午睡时间

吃过午饭,学生们按照作息要求睡午觉。这张图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当时学生寝室的状况。床铺被木板分成很小的隔间,刚刚能够躺下一个人。床脚搭着木板,用来摆放学生盛放物品的木箱子。在床头处还摆放着一只只铜盆,不知作何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城门   东街   牌坊   大名   邯郸   亲兄弟   床铺   古城   穿着   儿童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