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点真的得戒掉

之前看《海上钢琴师》,有句话我很喜欢:

“阻止我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得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东西。”

而隐匿在我们身上的小毛病,正是那些所无法看见的东西。

一旦习惯,便难以解脱,直到把生活搞砸。

地狱从来不是立即让你掉下去的,而是一点点吞没你。

所以,今天总结了几点必须戒掉的坏习惯,希望你能抽5分钟时间看完消化,不要让它们成为你的绊脚石。

01

沉浸于「铁锤人」的勤奋假象

所谓的「铁锤人」,就是手中只有一把锤子,可能是拥有某一项技能,或者只认准一个真理,盲目觉得只要自己努力,迟早是会成功的。


也就是查理·芒格说的:“当你的手中只有一把锤子的时候,你看什么都像是钉子。”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

买了最全的辅导资料,报了最牛的辅导班,做了最认真的笔记,但成绩还是一塌糊涂;

每天是全公司最晚下班,周末还继续加班,但依旧没办法按时完成工作,晋升也轮不到他。

铁锤人喜欢用不停的忙碌来麻痹自己,让别人或者自己相信自己很努力,但实质上,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但说实话,这不叫努力,这叫重复劳动。

之前我也是「铁锤人」实锤,为了写稿而写稿,连做梦都在写。

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而写,以为只要坚持写,就会有更多关注者,写作也会越来越好。

但现实往往是来打你脸的,粉丝没有增加,数据惨不忍睹就算了;

身为创作者,最可怕的事情,是与文字脱节,失去表达欲。

沉浸在「铁锤人」的勤奋假象,除了感动自己之外,其他的却一事无成。

然而,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钉子;也并不是只要坚持,就能抵达罗马。

低质量的勤奋,往往只能当一辈子工具人。

那么,要如何避免「铁锤人」倾向呢?

1、重视反馈,以结果为导向。

首先要明白,在这个现实世界里,往往只看中结果。

高校老师,不会因为你平时勤奋学习,即使你成绩不好,就录取你;

老板也不会因为你平时加班,即使没有完成目标,就给你高薪水。

所以,一定要重视反馈,如果努力后结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肯定是方法有问题。

在这个时代,根本不缺努力的人,缺的是有方向,并且能持续性努力的人。

只有明确自己的方向,再配上高效的执行力,通过反馈来不断调整自身的状态,才不会轻易陷入盲目竞争的内卷之中,才能更好地在社会立足。

2、用多元化视角看问题。

单一的思考维度,更像是一种屏障,将人局限在一个狭隘的空间。

生活没有最优解,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不墨守成规,保持一种弹性和张力去触类旁通:

除了这样的方式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同样达成目的。

生活如同下棋,记得不要闷头下棋,而是要多研究棋谱。

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02

惯性依赖「罐头思维」捷径

所谓的「罐头思维」,就是习惯盲目复制别人的结论,拿来就用,就像罐头,打开就吃。

我明白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成本和思考成本,所以更偏向于寻找捷径,直接把别人的结论,用在自己身上。

比如:

在小红书上看到,网红都在说这款面膜不错,就立马下单,频频踩雷被割韭菜;

备考的时候,只搬运别人的学习方法,没有针对性分析真正适合自己的,坚持一半就懈怠;

听说电商赚钱,不管三七二十一,辞职去做网店,做不到几天就碰壁。

这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思维惰性。

长期依赖于「罐头思维」捷径,不仅会让思考能力逐渐钝化,还会陷入到“非此即彼”的状态。

你只想追求自己认为的真相,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你眼中的世界,也会变得“非黑即白”,逐渐走向极端。

把别人的结论当作是真理,这也是废掉自己最为直接的方法。

那么,要如何摆脱「罐头思维」捷径呢?

1、差异化自我,创造捷径。

在这个标签化人群的世界,想要让别人更快看到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差异化自我。

那要如何进行自我差异化?

1)跳脱常人的惯性思维,警惕一切信息流。

时刻谨记:观点不等于事实。

带着批判性思维去思考:多问一句为什么,试着从它是错的立场来反推论,看看能否证明。

要带着自我意识的思考,拥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才不会成为资本家眼中的羔羊,竞争对手陪跑的炮灰。

2)愿意从0-1尝试开始。

从0到1的事情,远比从1到10的事更值得做。

多自己去进行新的尝试,在不断复盘中创造自己的捷径。

有时候,是不是坑,只有自己踩了才知道。

03

在「过度反刍」中迷失自我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你是不是经常也会这些想法:

“好丢脸,为什么总是这样啊?”

“我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好,他刚刚说的话是在针对我吗?”

“如果我当时......该多好啊”

如果是的话,说明你也陷入了「反刍」模式。

这种反刍式思考,就像是给自己造了个笼子,总是在里边做困兽斗。

它的目的并不是找出解决方法,而是把重点聚焦于寻找为什么。

以前我也经常这样:

本想着早起学习,但一不小心睡过头,就会开始自责:为什么那么懒啊,难怪成绩一直上不去;

周末打算写稿子看书,结果就在床上躺了两天,等到周日晚临睡前,开始深深的懊悔:为什么自控力那么差啊,难怪业务能力不如别人。

一边持续性自怨自艾,陷入自我内耗的折磨;

一边自我否定,越来越自卑:我肯定有问题,是我不行,是我太垃圾了。

就这样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深渊,直至崩溃,陷入无尽痛苦的恶性循环。

但有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负面情绪本身,而是丰富的想象力。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一个问题上,胡思乱想、踌躇不前很长一段时间,那你要记得,该及时喊“停”了。

那么,要如何摆脱「过度反刍」呢?

1、设定反刍时间。

每天可以专门拿半个小时出来,用来过度悲观,允许自己的负面情绪释放。

过了这个时间之后,就应该重新回归到现实。

2、提高容错率,适当放过自己。

容错率高的人,更能接受一切得失,往往更容易成功。

适当放过自己,只有承认问题的存在,才能理性地思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之后应该怎么去规避?

3、直面问题,聚焦于行动。

把困扰你的事一件一件写到纸上,让它变得可视化,在制定解决方法后,立马行动去解决。

推自己一把,行动起来,永远都是中断自己胡思乱想最好方法。

最后,分享电影《斗士》里的一句话:

“知道路要怎么走,和走上这条路,是有区别的。”

采取一个改变命运的实际行动,远比一千个苦恼、一万个牢骚,都顶用。

成长路上,与你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目的   铁锤   捷径   罐头   勤奋   思维   自我   努力   东西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