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的今天,东风一号发射成功!为何神似德国V-2导弹?

提及“两弹一星”,有些网友误把原子弹和氢弹当成是“两弹”。实际上“两弹”最初是指原子弹和导弹,后来原子弹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核弹”,另一弹还是指导弹。

可别小看了导弹,作为核弹的重要载具,只有实现“两弹”结合,中国才真正具备了核打击的能力。

1960年11月5日,代号“1059”的导弹直冲云霄,成功命中目标。“1059”后来被命名为“东风一号”,是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也就是从这天开始,中国没有导弹的历史就结束了!

德制V-2导弹

不难从外观上发现,我国的“东风一号”导弹和德制V-2导弹颇为神似。

故事还要从“东风一号”导弹的研制路径说起,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组建,在钱学森率领下,中国导弹研制工程迈出了蹒跚的第一步。

1956年年底,苏联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尖端技术援助领域开始有所松动。很快,苏联向中国提供了两枚P-1导弹。

苏联导弹自1946年到1953年间,从P-1到P-7的变化


P-1导弹(又称R-1导弹)是苏联在二战后,由火箭专家科罗廖夫领衔的团队,根据德国V-2导弹的部分零件,在众多V-2导弹技工的协作之下,逆向工程出来的导弹。

苏制P-1导弹

需要指出的是,P-1导弹在当时的苏联,已经算不上什么先进装备了。

1957年,根据中苏协议两枚P-2 (俄文)导弹被秘密运抵北京。钱学森决定将这两枚导弹作为拆解的教学弹,让科研人员对导弹建立直观认识。

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枚仿制导弹便是以这种导弹为母版,研制了文章开头处的“东风一号”。

P-1 便是V-2的逆向工程纺织品,“东风一号”又是P-1的仿制弹,V-2→P-1→东风一号,V-2和东风一号两者神似也就不奇怪了。‘

万事开头难,有了“东风一号”作为起点,62年来,“东风家族”不断发展壮大,东风-41、东风-17……

资料图:东风-41弹道导弹

如今,“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豪言,是只有中国人才懂得铁血浪漫。

(部分文字来自央视、科普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东风   德国   俄文   导弹   国防部   云霄   苏联   两弹   氢弹   弹道导弹   万事开头难   核弹   原子弹   中国   年前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