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交付量出炉:小鹏腰斩,埃安破3万,新势力们KPI进度条怎样了

11月,照例在新势力和创二代们的销量内卷中拉开了帷幕,随着新能源车企逐一交出了10月的交付/销量成绩单,汽车业的传统“金九银十”销售旺季,也正式宣告收官。

抢在上午早早发布数据的选手,通常成绩都不错。广汽埃安率先甩出了30063辆的月销数据,继9月之后再度突破3万大关。东风旗下的岚图虽然只交付了2553辆,但宣传海报不忘强调“销量实现五连涨,成交均价超38.2万元”。


造车新势力阵营的战报在午后姗姗来迟。打头阵的是此前连续三个月夺得新势力销冠的哪吒,10月交付量为18016辆。势头很猛的还有华为加持的AITO问界,12108辆的数据环比9月增长18.5%。最令人意外的,是小鹏交出了同比近乎腰斩的惨淡成绩,10月仅交付5101辆新车。

虽然交付量只是评估车企经营情况的一个维度,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主打的价格带也存在差异,但那些数字却实打实地影响着广大用户乃至资本市场的信心。


文 | 辛野 魏小雯

编辑 | 新言

设计 | 田伟

运营 | 栗子


坐上过山车的新势力们

小鹏腰斩,蔚来回血


2020年初,美团创始人王兴曾预言: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3+3+3+3”的格局——3家央企、3家地方国企、3家民企以及3家造车新势力。作为理想汽车的股东,彼时他坚信理想、蔚来、小鹏将会笑到最后。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他迭代了自己的预测。10月初,王兴在社交媒体评论称,接下来两三年,中国高端车市场的领导者要从BBA变成“理蔚华”。


小鹏不在其中。


也难怪被王兴忽视,进入到2022年,尤其是近几个月,小鹏的交付数据每况愈下,质疑小鹏掉队的声音也越来越高。


自6月超过1.5万辆交付量后,7至10月,小鹏的数据一次比一次差,10月份的5101辆甚至不及6月的零头。资本市场寒意更甚,截至10月31日美股收盘,小鹏在美股的股价缩水近九成,总市值仅剩56.85亿美元,不及同期蔚来和理想市值的一半(分别为160.95亿和135.72亿美元)。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没有正面回应10月的“滑铁卢”,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几天前刚刚开始规模交付的小鹏G9上。他透露,11月起,G9的产量将稳定爬坡,“将加速交付到更多用户手中,并推动整体交付量持续提高”。


但这款9月21日发布的新车,出师不利。第一版配置和价格公布后,遭到不少意向车主质疑——价格配置太复杂、发布会的亮点变成付费选装“没诚意”。凶猛的舆论逼得何小鹏第二天亲自下场道歉,承诺尽快更改SKU,并在第三天就火速推出了全新的价格配置方案。调整之后,大部分版本的车型相当于变相降价两三万。这样的动作在汽车行业非常罕见。


作为旗舰车型,G9承载了何小鹏很高的期待,小鹏汽车下半年的销量重任也落在这款车上,突如其来的风波给一切都蒙上了阴影。外部的危机暂时平息,内部的人事风暴又在酝酿。一个月后,何小鹏发布全员邮件,宣告将对公司进行全面组织架构调整。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小鹏“落难”之时,对手迅速出牌了。9月22日,小鹏正火烧眉毛着急改方案,理想汽车突然宣布,原计划11月才会发布的理想L8,提前到9月底发布,并在当天公布售价且开启大定。L8的价格在40万以内,和G9重合度很高。


是不是想趁人之危很难说,但借机拉一波销量是真的。


毕竟,理想在今年有过比小鹏还差的月交付数据,一次是在4月,4167辆,当时受上海疫情影响,工厂和大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在长三角的理想,深陷停工危机。还有一次是8月,4571辆,彼时因增程器供应商在四川被限电、无法正常供货,理想新车L9大面积延迟交付,L9的产能爬坡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ONE的产能。


很多在那之前刚买了理想ONE的车主没想到,自己订了一款即将被淘汰的车。9月初,市场传出理想ONE降价2万元清库存,并将于今年10月正式停产的消息,很快得到证实。


虽然理想官方表示理想ONE即将停产停售,但近日每人Auto走访门店时被告知,如今ONE的展车还可以购买,价格有优惠,原价34.98万可以便宜到30万左右。官方称,L8就是ONE的替代车型,这让不少刚提了ONE的车主感觉自己成了被收割的“韭菜”,愤而维权。


理想和小鹏陷入信任危机,蔚来则在这个10月,让交付量重新过万。


但蔚来远没到放松的时候。据36氪报道,近日受防疫要求,蔚来位于合肥的两座工厂相继停产,目前旗下车型的交付进度普遍延缓。不少蔚来“准车主”订购的车原计划10月交付,但到10月下旬时车还没有上产线,有车主被提示交付时间将延缓至11月。


相较“蔚小理”动辄过山车般的表现,这个10月,哪吒和AITO问界继续稳定发挥。


哪吒以18016辆的成绩再次卫冕新势力月度销量冠军。哪吒CEO张勇忍不住在朋友圈“凡尔赛”道,跟预期目标比差了不少。


而AITO问界连续三个月实现交付量破万,销量爬升速度令行业侧目,一直为问界站台的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暗示如今的数字还受产能限制,“我们正在加快解决供应问题,争取让消费者早日提车”。


上海,华为旗舰店问界新能源电动汽车备受关注。图 / 视觉中国


瞄准IPO的创二代们

埃安崛起,极氪紧追


放手去红海里搏未来的,还有埃安、极氪、岚图等“创二代们”。它们背靠规模庞大的央企、国企和民营大车企,代表着上一个时代的王者们征战新浪潮的野心和决心,成立初期不差资源,也不差钱。


只是现实当前,虽然有人扶上马,能跑多远也看各自的天赋和努力。


眼下看来,埃安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即便脱胎于广汽这个传统大型国企,埃安一直把自己视作“造车新势力”的一员。


今年3月31日的财报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信誓旦旦——埃安要把现在的“蔚小理”,改成“埃小蔚”。当月,埃安的销量为20317辆,宣告成为首家月销破2万的造车新势力,将当时月销15414辆的小鹏、11034辆的理想和9985辆的蔚来甩在身后。自那之后,埃安的月销量逐步稳定在2万多辆,“金九银十”更是两个月冲破3万。


销量火热的同时,埃安还在资本市场斩获了一波弹药。


10月20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广汽埃安完成了A轮融资,共引入了53名战略投资者,融资总额182.94亿元,释放17.72%股份。这笔交易刷新了国内新能源整车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纪录,埃安的投后估值高达1032.39亿元。


埃安瞄准的是公开上市,作为对比,昔日新势力销冠小鹏汽车,彼时在二级市场的市值只剩不到500亿元。


埃安的崛起并不像“蔚小理”一般,早早地在大众市场掀起讨论,今年成名之前,这个品牌先由B端打开局面。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埃安12.7万辆的总销量中,43%来自B端销售市场,AION S和AION Y在B端销售比例分别达到63.01%和20.33%。其中,紧凑型轿车AION S常见于广东一些城市街头,很多都是网约车。


到了2022年,这两款均价15万元左右、主打性价比的产品,依旧是埃安的销量支柱。拿9月销量举例,AION S卖了13522辆,AION Y卖了13408辆,加起来占埃安品牌当月总销量的近90%。



对于一心想和定位中高端的“蔚小理”叫板的埃安而言,长久保持这样的销售结构并不是个好现象,尤其是网约车、出租车的品牌形象根深蒂固后,C端消费者很难为更高端的产品买单。


定位高于上述两款车的AION V和AION LX就有些吃亏,一旦将起售价拔高至20万向上甚至三四十万时,消费者的热情衰退得厉害——这两款车型9月份的销量加起来仅有3086辆,不及AION S和AION Y的零头。


“创二代”阵营中,吉利汽车旗下的极氪在10月也实现了不小的突破,凭借首款产品极氪001,单月交付量冲上1万台,截至2022年10月,累计交付量达到5万辆左右。


发布10月销量的同一天,极氪旗下第二款车型极氪009也正式上市,这款MPV将是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全球量产首发车型,计划于2023年一季度交付。


想要冲击资本市场的“创二代”不止埃安一家。10月31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极氪已经获得香港联交所许可,将从吉利拆分出去,并独立上市。和埃安先行深耕15万元市场不同,极氪从诞生时就瞄准了中高端赛道,极氪001售价区间在29.9万-38.6万元,极氪009更是把价格上探至50万元区间。

图 / 极氪009发布会


早前,东风旗下岚图品牌、上汽旗下智己汽车等,也都传出过独立IPO的风声。但对于潜在的投资者来说,它们还未用足够好的销量证明自己。


10月,岚图品牌共交付新车2553辆,虽然连续5个月保持环比增长,但增幅较9月相比并不大。对此,岚图CEO卢放的解释是,10月以来受多地疫情影响,岚图位于广东、武汉、郑州等地的部分岚图空间及交付中心暂停营业,目前尚未恢复,部分用户车辆交付延期。


具体车型来看,岚图FREE交付1225辆,岚图梦想家交付1328辆。卢放预计随着岚图FREE超长续航版开启交付,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但对比同一价格带的理想,岚图的销量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断层领跑的选手们

特斯拉猛降价,比亚迪急不急?


对于造车新势力和“创二代”们来说,真正令人生怖的对手另有其人。特斯拉和比亚迪没有在1号火急火燎地发布销量,但谁都知道,它们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10月20日,特斯拉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尽管报告期内,营收同比增长56%,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3%,还是没达到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盘后股价一度跌超5%。


对此,CEO马斯克一点都不着急。他通过电话会议给市场投喂信心——第四季度,需求非常旺盛,特斯拉所有生产出来的汽车都将卖光光,交付量也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截至第三季度结束,特斯拉今年已经在全球交付了908573辆汽车,接近去年全年(936172辆)的水平。虽然今年表现得生猛无比,但特斯拉恐怕很难高枕无忧——今年有一个来自中国的对手令人生畏,同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118万辆。


具体到中国市场,销量上的压制更为明显。今年9月,特斯拉在中国的交付量达到83135辆,刷新单月最高纪录。其中Model Y更是以51802辆的月销成绩杀到所有乘用车型销量排行榜的第一。但同期,比亚迪的总销量突破了20万辆。


将车卖出去是车企盈利的第一步,最终的赚钱能力才是立身之本。从这一点看,特斯拉似乎并不需要太担心。根据2022年三季报,比亚迪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93.11亿元,对比来看,特斯拉的88.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3.45亿元)是比亚迪的近7倍。


但商业竞争,最怕对手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


10月24日,特斯拉举起了“价格屠刀”,砍向自己——在售Model Y及Model 3全系车型下调售价1.4万-3.7万元不等——这项举动直接在市场上刮起了一阵飓风,不少此前持币观望的“等等党”,立即冲向各地的特斯拉门店,锁单提车。


降价看似突然,却也有迹可循。9月中旬,特斯拉就宣布过,9月16日至30日完成提车并选择在特斯拉店内购买保险的车主,可享受8000元保险补贴,被视作变相降价;10月1日,特斯拉又宣布,在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购车的消费者,若选择通过特斯拉合作保险机构购买相应车险,可通过尾款减免7000元享受保险补贴。只是相比之下,直降更香。


意料之中,讨伐特斯拉“割韭菜”的声音四起,但特斯拉经历的类似维权数都数不清,早已应付自如。这剂猛药具体能产生怎样的效果,还有待10月销量揭晓,但可以预见的是,对手们已经开始慌了。


特斯拉官宣降价没两天,问界M5和M7被曝出“降价促销”的消息,付尾款时可直接减免8000元。华为方面的解释是,AITO取消了原来金融贴息、各销售门店差异化的礼品等服务,对部分现车车型购买用户统一赠送价值8000元的保险。


这么做的动机不难分析。降价后的Model Y跌破30万元,28.89万的起售价只比问界M5 EV高了300元。


坐不住的还有福特。10月31日,福特中国电动车事业部官方宣布,自即日起,国产福特电马Mustang Mach-E全系车型进行价格调整,降幅为2万-2.8万元——豪爽之余不乏尴尬,据福特中国10月份给出的数据,福特电马Mustang Mach-E今年前9个月累计销售5000余辆,月均销量仅为555辆左右。


特斯拉打出的牌还不仅仅是降价。


三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透露,公司开发团队目前的主要精力放在开发下一代汽车上。虽然没有公布确切日期,但马斯克估计,新车型的成本只有Model 3的一半,产量可能会高于特斯拉目前所有汽车产品的总和。


如若属实,等这款产品面世的时候,又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即将揭晓的KPI进度条

谁将被“打脸”?


转眼间,2022年只剩下两个月,是时候翻出车企们年初立下的Flag看看:当初吹出去的“牛”快实现了吗?


对于小鹏来说,答案板上钉钉,年初订下的全年销量目标——保25万辆,冲30万辆——不可能完成了。截至10月,小鹏累计交付量为103654辆,完成进度只有41.5%;剩下的两个月里,每个月至少得交付73173辆才能勉强达到25万。


小鹏是在高歌猛进中迎来2022年的。整个2021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98155辆,为2020年的3.6倍,领跑一众新势力;2022年1月,又迈过了累计交付量15万辆的大关。正是基于持续攀升的在手订单及全年增长预期,小鹏给自己订了月均销量2万辆以上的目标,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2022年初,理想原本计划今年完成20万辆的销售目标,但据晚点Auto报道,5月份,受宏观环境影响,理想认为今年卖不了那么多车了,将目标下调15%至17万辆。但就前10个月已交付的数据看,这个目标也很难完成了。


同样不可能完成目标的还有AITO问界,哪怕如今它的势头正猛。余承东给这个品牌定下的挑战,是2022年销售30万辆。如今只剩2个月,离目标还有24.23万辆,要想月销超过12万,目前新能源车企中只有比亚迪做得到。



不过,今年4月,余承东也承认30万的目标有点过于远大,“在全球汽车缺芯的情况下,第一年能交付一二十万台,已经是奇迹了”。


24万辆,恰好是埃安年初的目标,和2021年相比实现翻倍。目前看来胜利在望,剩下两个月加起来只要卖出去2.8万辆就能完成,以埃安如今月销3万的节奏来看不是问题。


10月中旬,埃安的老板们也察觉到这一趋势,决定将年销量目标升级为“保25万辆挑战30万辆”,难度提升了,但也没有特别大的压力。据内部人士透露,月销3万仅是开始,目前埃安在手待交付的仍有几万订单。


不愁完不成任务的还有今年跑进头部阵营,并且连续稳坐新势力第一的哪吒。2021年全年销量近7万辆的哪吒,希望2022年能将这个数字翻倍,如今还剩两个月,缺口仅剩2万辆出头。若能保持近几个月的冲劲,哪吒用一个月就完成目标,也并非没有可能。


而最没有悬念的可能是比亚迪。150万辆的年度目标,前9个月就完成了79%,要想达成KPI,剩下3个月每月完成11万辆就足够。但比亚迪的目标远不止完成任务。9月的一场电话会议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透露,目前比亚迪在手订单70万辆,新车下单交付周期达4-5个月,2022年底会争取28万的月交付量。这样的话,比亚迪年销冲上200万不是梦。


反观特斯拉,哪怕马斯克再拍胸脯保证,完成150万的年销目标——意味着四季度这家车企要卖出近60万辆车——还是有不小的挑战。


蔚来能不能完成年销量15万的目标,也存在变数。虽然CEO李斌早在二季度财报会议上就做了预告说“准备好迎接第四季度生产和交付的高速增长”,但没到2022年的最后一天,谁都不能预测黑天鹅事件会不会上演。


每人Auto原创文章,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哪吒   特斯拉   新势力   福特   销量   车型   理想   目标   价格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